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锦涛处理台湾问题的决心、信心、耐心和诚心


  郭伟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及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上月两会期间,对台湾问题发表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同时,他还就两岸关系的各个方面阐述了重要意见。

  胡锦涛对台湾问题的讲话,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表现了胡锦涛以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决心、信心、耐心和诚心。

  第一,对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决心。

  自民进党在台湾执政以来,不断向台独方向冒进,导致两岸关系危机重重,尤其台湾泛蓝力量的不断衰弱,令大陆各个方面非常担心。台湾情况不断恶化,大陆能否继续主导两岸关系朝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就是说,和平统一的方针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吗?一时间成为各方面的疑问。显然,胡锦涛的讲话,全面回答了这种问题。中共不会更改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说明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分析后,中共对处理台湾问题、把握两岸关系是具有充分的自信的,而且有决心处理好、把握好。

  决心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在反对国家分裂的重大原则立场上,中共的表现将更加坚决、更加明确。也就是说,更加没有灰色地带,更加没有和稀泥的空间。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的举措充分表现了这样的决心。

  第二,对台湾人民没有失去信心。

  自从二○○○年陈水扁通过选举执政后,大陆对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有过反思。以台独为党的纲领的民进党通过选举取得政权,能否说明台湾人民是支持独立的?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支持分裂的?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大陆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两岸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所以,胡锦涛要重点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通过胡锦涛的强调,说明大陆的答案是否定的,大陆对台湾人民还是抱有最大的信心的。这就奠定了两岸关系得以维持和平现状的基础。祇要中共对台湾人民有信心,两岸关系就不会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相信在今后,大陆更多的有利于台湾同胞发展的、有利于两岸人民沟通的措施会推出并且实施,不会因为民进党执政而采取封锁、割裂、对峙的政策。今年春节的双向包机,得到大陆的积极支持,是一个典型事例。

  第三,对台湾执政当局保持耐心。

  胡锦涛的耐心,从讲话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强调,祇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据过去和目前的状况分析,台湾当局要走到承认“九二共识”这一步,恐怕还路途遥远,为时尚早。陈水扁难于走出李登辉等台独大老的困囿,民进党难于走出台独党纲的困境。大陆必须等待,大陆必须斗争,大陆必须有耐心。这一点,胡锦涛是非常明白的,所以,他为台湾当局排下了一道目前容易做到的事:切实履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不通过“宪改”进行法理独立的承诺。祇要台湾当局不踩红线,大陆就有耐心等待。

  从胡锦涛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中共是有耐心的,是愿意等待的,否则,《反分裂国家法》就不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了,应该是战争动员令了。

  第四,对解决台湾问题抱有诚心。

  与历次的对台讲话一样,胡锦涛的诚心贯穿于话语之中。他强调两岸可以谈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政治地位等在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这些话过去其他领导人也讲过,但这次由胡锦涛重申,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诚心不会动摇。

  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大陆的诚心,也需要台湾的诚心。两岸有了诚心,才会有诚意。解决问题,没有诚心诚意,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据与胡锦涛接触过的大陆专家说,胡主席对台湾问题的瞭解之全面深入,令人吃惊。从胡锦涛多次对台讲话的内容来看,他的促进两岸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的胸襟,也应当令人赞叹。

  当前的大陆,是政治最稳定时期,是经济继续发展时期,是社会迅速进步时期。在这个时期,求稳定、求和平、求发展、求繁荣,是中国人民的主流民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稳妥地处理台湾问题,是大陆的主流民意。所以,胡锦涛的对台讲话是符合主流民意的,也是符合两岸利益,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四月号,作者系中国评论月刊社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