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连宋大陆行之后的两岸新局



  潘锡堂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三月下旬率团访问大陆,与中共达成“十项共识”,遭致陈水扁当局痛批并发出“罪责化”因应,以吓阻连战、宋楚瑜两位党主席先后登陆。后因诸项考量,扁改变态度愿支持连宋访陆“投石问路”,唯却一面祝福、一面呛声,否认“九二共识”。在美方高度期盼北京与连宋会晤后,亦能顺势促成两岸执政当局之接触与对话,关键却在于扁当局能否认可“连胡会”与“宋胡会”之诸项共识,唯目前看来却不太乐观。

  江丙坤大陆行,替连战登陆铺路暖身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赴中国大陆做“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在获致国共对话的“十项共识”后,顺利划上圆满的句点。虽然台湾当局自陈水扁以下连续重炮轰击,但此行植基台湾全民福祉及两岸双赢新局,业已搭起两岸“党对党”沟通的桥梁,以利扁当局公权力与政策的衔接,不仅能为台湾朝野两岸议题的合作奠基,更可进而打开两岸僵局。

  事实上,江丙坤此趟大陆行,藉由祭拜黄花岗烈士及谒中山陵,体现对建立中华民国先贤的尊崇,及诉求中山先生和平博爱的思想精髓,强调两岸应以中山先生为师,共创双赢局面。尤有进者,此行更在建构两岸对话管道,谋求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全然跳脱一党之私,将之定位为两岸破冰之旅,并不为过。

  然而,江丙坤访陆期间,却引发民进党当局炮火全开连番抨击,诸如“时空错乱”、“一厢情愿”、“国共合作”、“招呼不打就签共识”等“抹红”用语不一而足。其实,扁当局近五年来始终对打开两岸僵局束手无策,不仅坚持否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复谈遥遥无期,尚且祭出“一边一国”的两岸定位论,并不时抛出公投、制宪、正名等主张,以致“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形同破产;尽管有扁宋会的“十项共识”,仍遭北京质疑能否言行如一。尤其严重的是,扁当局的两岸政策反反覆覆,陷入虚耗空转困境,如经发会共识难以落实,三通直航协商迄未启动等均是显例。无怪乎,连战主席不久前宣示“民进党没有能力解决的两岸关系,我们来做”,彰显国民党无法坐视陈水扁当局的无能,损及台湾人民的权益甚至危及两岸交流的正常发展。

  正因为如此,江丙坤大陆行赓续了今年春节包机之从无到有的精神,发挥了国民党从中穿梭促成之关键性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在野居中,立委出面,业者协商,政府支持”之朝野分工合作的意涵。尤其江丙坤此行所达成的“十项共识”,不论关系两岸经贸最重大的“台商权益保障”,抑或极迫切的农产品销陆、货运包机与大陆渔工等议题,均犹待陈水扁当局以更开阔的胸襟,正视台湾在野党在两岸议题上的主导能力与破冰能量,袪除不必要的“国共合作”质疑,转为正面的“朝野合作”力量,进一步导入两岸政策,又能促使两岸交流正常化,当为台湾之福,亦为两岸人民之福。

  阻挠两岸交流,悖离台湾民意

  为因应在野党党主席相继表示要访问中国大陆,扁当局府院党四月五日祭出“七点共识”,一方面对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访陆达成“十项共识”予以“依法处理”,再方面对连宋两位主席进行“道德劝说”盼勿登陆。面对扁当局为阻挠两岸交流热不惜诉诸罪责化手段,不仅使得陈水扁在扁宋会“十项共识”中寻求两岸和解之承诺形同破产,尚且与倾向对大陆开放的台湾主流民意背道而驰,而备受关注。

  事实上,自江丙坤访陆归来,扁当局为妖魔化在野党在两岸事务上发挥的正面作用,并阻挠两岸交流产生的政治效应,不惜刻意扭曲“江陈十项共识”“触法”。唯江丙坤此行为争取台湾权益,才会谈及“十项共识”,全然立足台湾优先原则,又都是民间渴望突破的交流项目,更何况既没有签署任何协定,所谓“十项共识”又不出经发会结论及陆委会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何违法之有?显见握有公权力的扁当局,囿于意识形态挂帅,既无意真正开放两岸交流,又容不下在野党在两岸事务上服务台湾人民,不惜一再阻挡或消极杯葛,实难免在两岸僵局中陷于“失分”状态。

  尤有进者,扁当局多次释出改善两岸关系及开放两岸交流的善意,唯却祇有说法、没有做法,甚至说一套、做一套。诸如:经发会两岸组的三十六项结论大多未见落实,三通直航信誓旦旦却因根深蒂固之“反通情结”迄未展开协商;尤其一再扬言要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两岸经贸交流政策取代往昔的“戒急用忍”,却频频出现徒具“有效管理”之名而无“积极开放”之实,堪称“戒急用忍”之借尸还魂。

  然而,包括两岸经贸投资在内的民间交流之势,已蔚为一股沛然风潮无可阻挡,张荣发、许文龙等企业家认清大势所趋后毅然前进大陆即为显例。扁当局是否能有效阻挡两岸交流,仍犹待观察,唯即使挡得住一时,下一波累积的能量祇会更大,反而会是扁当局施政益形边缘化与空洞化的开始。

  连宋访陆的意涵与影响

  国民党主席连战于四月二十六日访问大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于五月五日登陆访问,分别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举行“党对党会晤”。究竟连、宋两位主席相继访问大陆具有何种意涵?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影响为何?备受各方高度关注。

  自从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访陆并与中共达成“十项共识”以来,扁当局不惜诉诸“依法办理”用以吓阻连战登陆,并对宋楚瑜大陆行进行“道德劝阻”。唯由于政党是民间团体,国、亲两党主席以民间团体负责人身份赴陆,既不涉及谈判的公权力部分,无所谓当局授权与否的问题,当然法律无从禁止;更何况连、宋分别以在野党主席身份往访,并与中共最高领导人会晤对话,对于打开两岸僵局具有一定程度的“搭桥铺路”作用。陈水扁明乎其理后,复以美方明确肯定连宋访大陆“有助缓和两岸紧张情势并裨益促成两岸官方对话”,再加上民意逾半倾向乐见连宋访陆,在在促使陈水扁由厉声批判转为支持与祝福。对扁当局而言,连战愿在登陆前夕与扁通电话“报备”以示尊重,宋楚瑜带着扁宋会“十项共识”访陆,以及美方明确表态支持,均使扁当局得以袪除两岸政策遭架空化与边缘化之忧虑而仍掌两岸政策制高点,故而愿将连宋访问大陆视为“改善两岸关系‘投石问路’之旅”,并给予自己下台阶与回旋空间。

  正因如此,连、宋相继访问大陆,不仅树立两岸分治五十多年来未曾有的“政党对话”模式,连战此行诉求“两岸和平”及宋楚瑜植基扁宋会“十项共识”与中共沟通“两岸定位”,对于攸关争取和平避免战争及缩小台陆对“两岸定位”之认知分歧,应具有相当的暖身与铺路功能,对于主政五年来对化解两岸僵局一筹莫展致使两岸政策空转的扁当局而言,应可接续衔接公权力并化为政策使其落实。若能如此,连宋扁当可在两岸关系的“破冰”及赓续而来的复谈,透过朝野相互合作,有效推动两岸和解。

  唯陈水扁却于连战出访前夕,一面祝福连宋访问大陆,甚至重申扁宋会“十项共识”是两岸和平的关键,一面仍否认扁宋会有所谓“九二共识”与“宪法一中”,对于期盼植基扁宋共识中的“九二共识”与“宪法一中”,以期与胡锦涛对话形成两岸复谈交集的宋楚瑜而言,真是情何以堪?也为连宋访大陆打开两岸僵局,增添不确定的变数。

  美方对连宋访陆的立场与反应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里于四月底表示,对话有助于降低紧张,台湾在野党领袖访问中国大陆是两岸对话的机会,而对话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尤其大陆应与陈水扁及其当局对话,因为祇有在北京与台湾当局谈判,才能找到长远的两岸歧见解决方案。

  事实上,美国先是对连、宋相继表态访陆及扁当局的不乐见,持观望态度,后在与国、亲两党高层接触并瞭解连宋访陆对化解两岸僵局不乏具有暖身与铺路功能,乃于连战出访前数日明确肯定连宋访陆“有助缓和两岸紧张情势并裨益促成两岸官方对话”,此为陈水扁由负面批判改为支持态度急转直下之主因。国共两党于四月二十九日“连胡会”后,美方的反应与立场仍延续其一贯基调,亦即连战的访陆是值得注意的,也是重要的,此行有助于促成北京与台湾当局的接触与对话。由此可见,美方对连宋相继访陆的立场与反应,体现了如下几项意涵:

  一、由于美国在亚太区域的目标是和平与稳定,海峡两岸的对话对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颇为重要,因此,美国不仅乐见,尚且积极鼓励甚至促进两岸多对话、少对抗,俾能减少误解、消弭歧见,用以达成共识,建构和平。唯过去五年来,两岸囿于复谈原则的差异,一方坚持必须以“九二共识”为前提,另一方倡议不预设任何条件,使得双方复谈遥遥无期,益加使得误解与分歧扩大,紧张情势升高,失控或误判的结果,将可能使两岸冲突一触即发。

  二、倘若两岸擦枪走火,引燃军事冲突,美国势难置身事外,此为美方倡议两岸对话及揭橥“一方不武,一方不独,美国作保”立场之主因,亦为美方长期主张“一中政策,两岸对话,和平解决”之两岸政策“三大支柱”的磐石。正因为如此,祇要有利于两岸恢复对话与谈判的任何“积极因素”,均是美方所乐见与期盼的。无怪乎,华府认为连宋访陆的两岸新情势是值得支持与鼓励的过程。

  三、尽管美方愿尝试协助包括国、共、民进党当局等相关各方往前推进,以期促成恢复两岸协商。唯在现实上,“连胡会”达成复谈的共识——“九二共识”,若扁当局仍不愿务实予以承认,则连战此行之促成两岸恢复谈判与达成和平协议所需要扁当局衔接公权力及化为政策并将之落实的可能性势将落空,美方将如何发挥其影响力促其实现,将考验美方的智慧。

  总评连战访陆的成果与挑战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八天七夜的大陆行,于五月三日返抵台湾后圆满落幕。连战此行拜谒南京中山陵,于北京会见中共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并在北大发表攸关两岸和平的演讲,会晤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及发布“五项共识”的“新闻公报”,继而访问西安扫祖母墓及重返念过的小学,最后一站上海拜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及与台商座谈,在在彰显此行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甚至若赞誉为打开两岸僵局的“搭桥铺路之旅”,亦不为过。

  综观连战此行,具有以下诸项深层意涵与成果——

  一、恢复国共五十六年来首度接触,并建构党对党沟通对话机制。尽管国民党已非执政党,但在两岸复谈基础的“九二共识”上,以及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与促进两岸交流往来等主张上,与中共有高度交集,国共双方愿意透过连战此行,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开展双方党务人员互访,对于改善两岸关系及扩大两岸交流而言,毋宁是值得肯定与乐见的。

  二、连战揭示“一中各表”及两岸分治现实,为中共所默认与尊重。连战此行无论拜谒中山陵、北大演讲,甚至“连胡会”,诉求植基于中华民国之“一中各表”及五十多年来两岸隔海分治事实,系两岸消弭分歧、建构互信之基础。遵此要领,祇要相互尊重台海现状,不片面透过法理台独改变现状,所体现的两岸互惠互利双赢之新局意涵,即为连战此行追求的最大标的。

  三、国共为两岸尽速复谈型塑高度交集的“九二共识”,并愿透过两岸复谈协商双方相互关切的重大议题。两岸迟未复谈,关键卡在扁当局否认有所谓“九二共识”。如今国共最高领导人再度透过会晤及“新闻公报”确认,祇要能重新立足“九二共识”,则两岸僵局将透过复谈“柳暗花明”,攸关两岸人民福祉的终止敌对、达成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诸项议题,立即可展开协商,连战此行已为两岸复谈发挥暖身的积极作用。

  尽管连战大陆行为两岸和平发展与中共共谱美好愿景,唯由于如下诸项因素,使得连战访陆的意涵与成果,可能因扁当局的诸多回应,埋下一些不确定甚至大打折扣的变数与挑战:

  一、陈水扁五月一日在出访外国时先是肯定连战在“连胡会”的表现,继而暗讽“反对台独,也不能去联共”,凸显扁对连战访陆“形式肯定、具体否定”。陈水扁先是高分贝批判江丙坤访陆,从梵帝冈返台后态度出现大幅转折,愿对连访陆释出善意,即是受扁宋三次会面及美方高度肯定连宋访陆的影响。扁寄望宋访陆能代为传递讯息,试图在“宋胡会”能够由宋楚瑜代为传递扁愿意搁置两岸对“九二共识”的争议,用以促成两岸复谈及“扁胡会”。

  二、由于扁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与“一中各表”,尽管“连胡会”达成两岸复谈的“九二共识”,扁势将不可能予以认可与背书,而使两岸复谈注定落空。不仅连战访陆之前与期间,扁透过表述扁宋会“十项共识”并无“九二共识”,甚至期盼宋在“宋胡会”中代传类似“中华民国”或“九二香港会谈(成果)”为基础,用以对“九二共识”模糊以对,将不会为中共所接受。

  冀望熊猫拉近两岸人民距离

  中共中央台办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于五月三日表示,在连战、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之际,两岸同胞的情感进一步交融,而多年来,大陆一直有向台湾赠送大熊猫的心愿,相信大熊猫将带给台湾同胞生活的愉悦,满足小朋友天真的童趣,故宣布将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给台湾。连战主席除肯定大陆赠送台湾人民熊猫的善意,还希望熊猫能变成“迁台一世祖”,在台湾绵延不绝下去。可见熊猫不仅带来十三亿大陆人民的友谊,更可望拉近两岸人民的距离。

  自从中共宣布将赠送台湾一对大熊猫,连日来,岛内反应不一,正反两极。民进党当局诸如:保育类动物不能违背国际公约;有矮化台湾之嫌,像蛋挞风潮,小心统战图谋等批评;及某些保育团体呼吁让熊猫留在大陆原栖地,不仅不乐见熊猫来台,尚且以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横加阻挡。

  唯在台湾民意高度期盼下,扁当局某些部会开始强调“专业考量”。先是农委会主委李金龙五月三日指出,大陆若依规定检附“华盛顿公约”允许出口证明书,交由受赠单位申请输入台湾,农委会就会依法审查;如大陆认为熊猫来台并非跨国输出,不必检附该公约出口证明,该会也会“深入研议”,依专业考量、依法行政。紧接着,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五月四日也表示,熊猫来台问题,必须评估饲养环境。唯不仅农委会已回应并无问题,连台北市立动物园、六福村、寿山动物园均争先表态有能力豢养与照顾,可见一斑。

  事实上,自一九五四年起,大陆开始对外赠送熊猫,熊猫落脚之处,都会变成各地动物园的镇园之宝,游客大排长龙,魅力无可挡。主因在于,熊猫除具有醒目的黑白体毛、黑眼圈外,体重约百公斤的外型也很适中,一眼望去,满像“憨直的幼儿”,许多动作,比如睡觉、打盹儿、爬上爬下、翻滚及慵懒地啃着箭竹等动作,深深拉住大人与小孩的心。不仅真如同陈云林所形容“大熊猫温顺的性情、孤洁的品性、可掬的憨态,将带给台湾同胞生活的愉悦,满足小朋友们天真的童趣”之最佳写照,更可望拉近两岸人民的距离。

  开创两岸新局“九二共识”无可回避

  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并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分别达成“五项共识”的“新闻公报”及“六项共识”的“会议公报”,除了均与中共建立党对党沟通对话平台机制,备受各方关注的即是国、亲两党认同“九二共识”,甚至“九二共识”的表述与内涵也在“宋胡会”中获得定位。唯陈水扁不仅否定“连胡会”的“九二共识”,尚且又在“宋胡会”的前夕透过新闻稿指出没有“九二共识”,以及在“宋胡会”后立即回应这六点共识“了无新意”。在美国呼吁连宋登陆应有助两岸执政当局复谈的殷切期盼下,两岸僵局的化解之可能性及未来美中台关系的走向,更增添不确的变数。

  先是“连胡会”时,连战曾口头将“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中各表”,虽未见诸“新闻公报”,但国、共双方均认同“九二共识”,大陆并默认国民党将“九二共识”解读为“一中各表”,可谓对“九二共识”的内涵心照不宣。

  其后,由于陈水扁本人事前曾表示,已请宋楚瑜向中共传达“两岸领导人会晤”及试探有无搁置“九二共识”争议之可能性,使得“宋胡会”格外引人关注。复以宋、胡均认为若要结束对当年有无共识的争论,主动为共识内涵定调,实无可回避。因此,宋胡“会谈公报”透过“还原”历史情境,进而将“九二共识”的内容归纳为“两岸各自表明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各表一中)”,简称“两岸一中”。而在亲民党看来,“两岸一中”等同“宪法一中”,大陆承认两岸分治现实;在国民党看来,“两岸一中”与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内涵相同,唯为求区隔,“两岸一中”其中“一中多一点”,但“各表少一点”。

  尽管胡锦涛在“宋胡会”将“九二共识”界定为“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并认同宋楚瑜“两岸一中”的解读,体现中共当局立足“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之底线下,可以接受“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的弹性解读,此为“创造性模糊”的交集,亦为九三年辜汪会谈及后续两会协商之基础。

  扁当局若欲透过朝野合作及在野党领导人登陆为两岸复谈“搭桥铺路”,承认“九二共识”并透过两岸复谈打开僵局,进而强化彼此交流确保民众权益,恐无可回避。也唯有如此,才可能建构“台湾不独,中共不武”之美方期盼的两岸和平新局。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六月号,作者系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敎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