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从美国看连宋登陆及中美台三角关系发展



  谭中

  台湾在野党领袖、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两党和中共建立起正式交往,有“和平发展论坛”、“经济贸易和文化论坛”以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等具体内容出笼。现在还不能肯定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平等谈判”是否有可能恢复,至少台海两岸关系出现缓和、回到“不独不统”的相对稳定状况,在反对党信誉升高的同时,陈水扁政权渐进式“台独”进程受挫。总的来说,美国虽然不愿意看到北京与台北在野势力结成统战关系,但两岸化戾气为祥和的趋势足以避免美国卷入一场军事冲突,华盛顿也松了一口气。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但台湾问题仍是美制中王牌

  笔者在美国隔洋观戏,流览台上主角的表演以及台下专家的评论,以及直接、间接窥探美国朝野的反应,有三点感想:第一,连宋登陆与国共、亲(民党)共正式建立统战关系是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发展,是重大历史转折点的开始,但是台湾问题的圆满解决仍然得经过漫长的道路。第二,中美台三角关系已经超越了台湾问题的领域,重心开始转向中国崛起的大局面,台湾渐渐失去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在未来三几年内,台湾问题仍然是美国手中制衡大陆的一张王牌。第三,胡锦涛四月二十九日在人民大会堂欢迎连战时说的“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的矛盾和问题”这句话具有经典性的价值,值得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华裔中所有的知识精英思量并身体力行。如果能变成现实(我想一定可能),中华文明在新世纪中将会发出灿烂的光辉,对全人类的生存与世界秩序的发展前途都会作出重大贡献。

  连宋登陆的影响

  台湾当局在连宋登陆之际,为了争取美国舆论而推动组织了两次学术讨论会。五月四日芝加哥大学台湾学生会请了民进党元老彭明敏和本校著名安全战略专家米尔舍默John Mearsheimer敎授对话讲演,台湾驻芝加哥“文化”办事处几乎全部出动助兴。五月六日华盛顿美国遗产基金会举行以“台湾安全与美台防御合作前景”为题的讨论会,有台湾科技部门高级官员参加。我想着重引用美国专家在两会上的发言(省略地称第一会为“芝会”,第二会为“遗会”)来探讨中美台三角关系发展前景。

  回顾历史,台湾与大陆对峙,起因是国共内战,假如国共一直合作,根本不会有今天的僵局。现在连战登陆,等于国共开始合作,但台湾问题的性质起了两点重要变化:(一)台湾执政权从国民党转到以街头抗议起家、有台独倾向的民进党手中;(二)台湾问题“国际化”,主要是美国插手,变成中美关系的组成部分。今天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发言权的权威组织有两大、一中、二小。“两大”就是北京和华盛顿,发言权最大;“一中”就是台湾当局,有发言权却受制于“两大”;“两小”才是台湾在野的国亲两党,它们可以影响民意,也有一定发言权,还有可能在二○○八年当选执政。我们从这一背景来看,连宋登陆就有三点历史意义:第一,使得台湾局势缓和下来。米尔舍默在“芝会”上说,陈水扁四年多来不断想打破海峡两岸的“equilibrium”(均势),连战登陆后,“均势”复原了。第二,连宋相继登陆对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既影响了大陆、台湾、美国以及国际舆论,还对台独的嚣张起了遏制作用。第三,国亲两党在台湾政治上的筹码加重,对未来选举,特别对二○○八年总统大选,可能起一定作用。

  中美关系的四大转折

  透过历史视镜,我们看到中美台三角关系的发展经过了四大转折:第一,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九年作出的不干涉中国内战,让台湾蒋政权自生自灭的决定被一九五○年“抗美援朝”推翻。第二,从一九七○年代初期开始,“尼辛格主义”(尼克森-基辛格共同发起的国际战略)把中国从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中解放出来,最后导致中美建交与台美藕断丝连式的“断交”。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到美国和卡特总统谈判,中美正式交往,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台湾的国际地位悬空。继而美国亲台势力亡羊补牢,国会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创美国法律上干涉中国内政先例。第三,一九八四年雷根总统访华,中美实际上成为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伙伴,台湾在华盛顿国际战略上地位降格。一九九○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更用了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字眼,中美台三角进入以中美经济相辅相成为主体、台美关系处于从属地位的阶段。第四,二○○一年小布希进入白宫后,扬言把中国变成“竞争对手”,并且亲口说出“坚决保卫台湾”。他很快发现和北京对着干是不明智的,把“竞争对手”名义取消。九一一惨案后,华盛顿更积极发展对华友好,以便集中精力打恐。正是在布希政府这一转过来、转过去的时刻,台湾由民进党当政,陈水扁渐进式推行台独。

  陈水扁对布希政权的两点误解

  米尔舍默在“芝会”上分析说,陈水扁想把台湾“有实无名的独立”(defactoindependence)改变为“有实有名的独立”(dejure independence),这样就“越轨”(cross the line)了,而且碰了钉子。

  陈水扁的错误主要在于对布希政权的两点误解:(一)误以为布希会坚决保护台湾,“台湾人可以免费独立”;(二)不瞭解布希政权在伊战中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对“保卫”台湾力不从心。在米尔舍默发言以前,彭明敏在“芝会”上为陈水扁政府辩护,当他讥讽大陆政策无理时,静听的芝加哥大学师生不时爆发会意的笑声。彭明敏虽未明说却抱怨美国对台湾政府施压:“台湾受人敎训:‘别刺激中国’。究竟是谁刺激谁呢?中国要我们‘闭嘴投降’呀!”可是米尔舍默一席话使彭明敏的辩护统统失效。米尔舍默说,他访问过中国,没有一个中国人不要求收回台湾的。中国绝对不能接受台湾“有实有名的独立”,会不惜牺牲一切来收回台湾的。他说,他对台湾要独立和中国要统一都表同情。他把两岸对立比作美国内战时期的南北对峙(南部要独立,北部要统一)并且开玩笑说,他自己是北部人,所以更同情统一。他说,美国不会让台湾回归中国,因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谁控制台湾,谁就控制了国际航道。他说,今后二三十年,谁控制台湾将是高度争议的问题,这是整个冷战时期都没有出现的紧张局面。他对此十分担心。

  美国不会不顾代价“护台”

  如果大陆进攻台湾,美国是否会卷入战争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遗会”的讨论中得到启发。遗产基金会的东亚研究员布鲁门托Daniel Blumenthal说,一方面,美国官方不断声明如果台湾受到攻击将会“保卫”台湾,另一方面却不许台湾宣布独立以避免美国卷入冲突。他说,台湾和美国许多战略家很想把美国引到所谓台美“联防”的“有效攻击防御”effective active defense(EAD)框架中去(例如轰炸三峡、上海等),因为没有EAD台湾安全就完全没有保证。他认为这样将为台湾带来灾难。米尔舍默私下也和美国战略专家一般见识,认为台湾有难美国不会置之不理的。不过他在“芝会”上已经表明,台湾别想“免费独立”,意思是美国决不会不考虑任何代价而为台独护航的。

  美国如何看两岸的军力比较

  一旦台海爆发战争,美国怎么个卷入法?那就牵涉到一连串的问题了。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布鲁门托说,台湾政府的国防措施漏洞很多。台湾是个岛,国防重心放在建设海军与打破大陆封锁上自然可以理解。美国不断指出最重要的是:台湾陆军要能保卫本土安全,一旦大陆派特种部队从海上或空降登陆,海军就会失去作用。美国还敦促台湾提防大陆“斩首行动”(中国也可以效法伊战的打法,一开始就破坏台湾的指挥神经中枢)。美国情报专家慕尔文诺James·Mulvenon在“遗会”上指出,陈水扁盲目相信布希给的“保票”,奢谈中国是“纸老虎”,这点最让美国着急。台湾自己没有充分的应变能力,“中国军队登上台湾海滩,战争就会结束”。

  第二,美国对陈水扁政府很不放心。慕尔文诺认为,中国正在认真准备明年进攻台湾,台湾却毫无充分准备,而且台湾防务每况愈下,军费缺乏,各军种山头主义严重,没有整体防御观念。民间心理准备更差,年轻一代根本没有作战意识。更严重的,美国无法在军事上和台湾紧密合作,因为大陆的情报网已经渗透台湾,美国不敢把国防机密告诉台湾,怕传到北京去。对于这一点,布鲁门托补充说,美国经常派现役高级将领到其他国家交流,连中国也派去,就是不去台湾。由于缺乏直接接触,陈水扁政权究竟是怎么样的,美国不摸底。慕尔文诺说,民进党领袖过去都受过情报机关迫害,所以与台湾情报机构格格不入,间接影响台美之间的合作。

  第三,最重要的是中国一天天强大。当过二十余年外交官,曾在广州、香港、澳门美国领馆工作过的遗产基金会专家特卡契克John Tkacik说,美国原来认为中国军力比美国落后二十年,现在不这么看了,这是最近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中央情报局长高斯公开表示的。中国越来越强大,美国卷入台湾战争的可能性自然越来越小。

  美国能“保住台湾”吗

  可以这么说,半个世纪以来,华盛顿对大陆与台湾的对峙采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略,一方面保住台湾,使其不受大陆统治;另一方面稳住大陆,使其不对台湾动武。在中国还不强大、北京还不敢对台采取强硬措施的情况下,美国的“渔翁”位置堪保无虞。可是我们根据以上美国专家的发言来看,现在美国是真正担心台湾前途发展了。今年三月北京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台独戴上紧箍咒。美国政府表面上不动神色,暗地里制止陈水扁政权挑衅北京(因此有彭明敏在“芝会”上的公开抱怨)。看来华盛顿对台湾问题的双管政策,“稳住大陆”正越来越占压倒优势,“保住台湾”最终将成为空头支票。这是美国没有公开宣布的对台政策的底线。

  

  民进党面临抉择

  国共、亲共两党建立统战关系祇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连战五月二日在上海市长韩正饯行宴会上作打油诗说:“相逢不仅曾相识,后会有期会双赢”。他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饭店记者招待会上说:“五十多年来,两岸的局势是对峙的、对立的、对抗的,而今天有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总结历史的过程,开展一个新的契机。”连战为国民党抢了“营造两岸互惠、双赢、共存、和平”的主动以后,好胜心强的宋楚瑜更进一步在五月十二日胡宋《会谈公报》中创造了“两岸一中”新名词,并且决心为发扬“九二共识文化”努力。俗话说:“解铃要靠系铃人”,台湾疙瘩最终将由炎黄子孙自己解开。民进党领袖如果继续作梗,必将在四年后被选民唾弃。如果识时务而为俊杰,参加到这一时代新潮流中来,不但为两岸人民造福,陈水扁想得诺贝尔和平奖金的愿望也不会是天鹅梦。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六月号,作者系旅美退休学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