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民党大动作两岸关系新契机

 

  张麟征

  最近这几个月,台湾内部的政党关系与两岸情势都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其中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大转折。

  国民党两岸政策大动作的由来

  这些年台湾政治的混乱,或两岸关系的恶化,国民党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李登辉就不必谈了,他彻头彻尾都是台独推手。二○○○年后的国民党,虽然摆脱了李登辉,但并未能完全回归旧日政策,一来李登辉的阴影残存,二来失去政权也失去自信,在台独气焰上升的大环境里,许多人还迷信模糊立场可以扩大票源。直到二○○四年大选因枪击案败北,立委改选泛蓝虽然过半,国亲合并却因宋楚瑜背信,与扁唱和而破局。至此,山穷水尽,国民党方彻底检讨,决定另起炉灶,重新出发。

  国民党决定重拾传统路线,既要有主观意愿,也要有客观环境。客观上,这几个月来的两岸情势演变,有利于国民党政策转变。一则是《反分裂法》在陈水扁躁进台独冲撞下出台,使台独发展空间反而受到严格限制。二是大陆在资源充沛之下,施压策反样版绿色台商成功,许文龙的“退休感言”,是对绿营的超级炸弹,却是蓝营的解套良药,因为它一举化解了所有的“帽子”压力。三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布希对陈水扁损人不利己、不考虑美国利益的作为,不满溢于言表,一再施压希望两岸透过对话,缓和台海局势。此时国民党抢先出招,回应美国政策,美国很难不给予正面评价。

  至于国民党主观意愿,这得归功于其主席连战。改善两岸关系一直是连战的职志,早在连战任行政院长时,他就提出建设台湾为亚太营运中心、两岸合作开发海南岛等具前瞻性,又有利于两岸关系的主张,祇可惜这些政策都被李登辉打了回票。任内台商大批往大陆投资也激起李登辉的反感,以“戒急用忍”反制。二○○三年国民党提名连战角逐总统大选,连战在演说中宣布,当选后将访问大陆,化解两岸僵局,祇可惜这个愿望被两颗子弹做掉了。寄望国亲合并,以立院多数压迫扁政府在两岸关系上转向,也被扁宋会打乱。

  在即将卸下国民党主席职务之际,两岸关系始终是连战心中一块大石。连战非常清楚,要扭转台湾目前这种独长统消、两岸对抗的情势,要重振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声望,赢回政权,必须要有人能挺身而出,执行真正的两岸和平政策,化对抗为合作,并揭穿执政党政策的真面目。这个人,除了连战自己,没有任何替代者。

  连战以为,祇要勇于表达与承担,以国民党原有之立场,现有之实力,追求两岸破冰,还是有成功机会。一方面可藉此为国民党两岸政策定调,框架接班人未来的路线;另方面可带动风潮,塑造民意,压迫独派政府转向,甩掉宋楚瑜的背信掣肘。两岸破冰,既是为国民党及自己争取历史定位,也是为两岸人民争取和平,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连战决定快速登陆。

  江丙坤率团登陆对台湾政坛的冲击

  连战决定登陆,以江丙坤打头阵。江丙坤一行以悼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由,选在三月底率团登陆,由南而北受到热烈欢迎,高规格接待,并与贾庆林达成有关经贸交流的十点共识,在台湾引起执政党空前的惊慌,以及与执政党签有协议的亲民党的极度吃味。

  对民进党而言,许文龙感言加上江丙坤登陆,在台湾刮起一阵“大陆热”旋风,将所有“红帽”吹得七零八落。在这片“大陆热”中,台独的正当性受到质疑,政府在两岸关系上的公权力被架空,威信动摇。府院党在手足无措之余,祇好对江丙坤祭出法律手段,诬指其违反刑法一百一十三条“私通外国政府”罪,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三十三条——身为公职人员,未经政府授权,与大陆官方协商。

  其实,如果江丙坤与贾庆林十点共识违法,则国民党在春节前赴大陆洽商春节包机也一样违法;何以民进党政府对前者视若无睹,还积极接手安排,此番则大动作批斗,随即检方就分案调查?关键就在国民党在大陆议题上的快速出招,打乱了陈水扁的布局,扰乱了其政策方向。

  陈水扁本来想藉扁宋会与“十点协议”一来裂解泛蓝,二来敷衍美国,三来阻止《反分裂法》出台。前两个效应不错,第三个目的则未达成。北京既然对扁的低姿态与“善意”都不领情,扁在不满之余,考虑泛绿支持者对“扁宋十点协议”的反弹需要化解,所以藉机对《反分裂法》大张挞伐,并想藉此扭转台独在国际间的逆势,此时当然无法启动其原先规划的两岸行事历,扁宋二人对大陆原订的双簧剧遂被推迟。但不料国民党却在此时大打两岸牌,坏了其“政治皇历”,自然恼怒非常。

  非仅如此,民调对于江丙坤登陆极为肯定。根据台湾年代电视台的民调,受访台湾民众赞成两岸和解路线者有八成五,不赞成者仅百分之五。四成七赞同江丙坤前往大陆访问,三成一不赞成。江丙坤探路归来之后,传出连战也将出访。根据中国时报民调,四成二的受访者赞成连战访问大陆,二成八的人认为不妥,三成的民众未表示意见。如果听任此一情势持续发展,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势必会受国民党绑架。

  “法办”江丙坤的恐吓不仅违法,舆论反应也不佳,看来无效。为了力阻连战登陆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扩大,陈水扁自敎廷归来即宣称,同意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但连战应事先与其会面沟通。谢长廷也附合的要求连战回应“尊重政府的卑微要求”。但连扁二人在两岸关系的立场上,南辕北辙,陈水扁的诚信又一直为国民党所质疑,国民党认为见面可能徒生枝节,所以倾向不予理会,自行登陆。

  江丙坤大陆行对于宋楚瑜也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宋楚瑜本想挟“扁宋十点协议”登陆,重建个人政治舞台,国民党的抢先出招,打乱了宋的如意算盘。虽然大陆方面也邀请宋楚瑜访问,但在顺序上已逊连战一筹。

  姑不论陈水扁在“扁宋十点协议”中的承诺是真是假,大陆对宋扁联手的效应与诚信疑信参半。由于国民党的实力胜于亲民党,连战的正派形象优于宋楚瑜,国民党的出招快于亲民党,独立性也高于亲民党,大陆对于连战登陆的和平之旅自然十分重视。

  连战登陆的意义与影响

  江丙坤虽然是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访问大陆,但因为江出身技术官僚,访陆所谈皆不出经济范畴,政治敏感度不高。连战登陆则意义全然不同,因为:第一,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出访,在对等的考量下和胡锦涛会面,形式上像是国共第三次会谈,至少是展开第三次接触。第二,两岸关系的严峻为世人所关切,能否缓解不祇关乎两岸人民福祉,也牵涉东亚地区和平,乃至大国间关系的调整,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晤因此带有高度政治色彩,引起台湾与国际的关注。

  连战虽然是以在野第一大党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但实际意义远远不祇于此。上次大选如果没有公投绑大选、枪击案、违法启动国安机制、广泛的做票等系列违法行为,则连战很可能以高出陈水扁五十到一百万票当选为台湾领导人。而即便在上述种种违法操作下,陈水扁也不过以两万五千票险胜,连战仍然拥有台湾半数,即六百四十四万选票的民意,代表性毋庸质疑。

  国民党主席在《反分裂法》出台后不久决定登陆,虽未见得表示其支持《反分裂法》,但至少说明瞭在反台独、争取维持台海现状、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乃至于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等观点上,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就这一点而言,确实释放了中共在《反分裂法》制订后,来自台湾与国际的许多压力,某种程度也抵销了民进党运作内外反制北京的努力。也因此,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坦言,国共协商为台湾政府带来无数压力与麻烦。谢长廷也说,比赛登陆会把台湾比掉。

  比赛登陆其实不会把台湾比掉,倒是会把台独比掉,这才是民进党最担心的。虽然民进党不断出招,拦阻连战登陆,但连战登陆势在必行,并提前于四月底成行。

  连胡会谈达成的对台湾有利的共识,虽然对台湾政府并无拘束力,但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扁政府如果像对江贾十点共识一样,不仅弃如敝履,还要惩罚沟通者,进一步关闭两岸交流现有的小门,则台湾内外对扁政府的看法评价必然不同,扁政府的支持度将更下降。

  乍暖还寒中的新契机

  连战的政策能否成功?至少取决于下面两项因素。

  第一,大陆热能否维持。要维持大陆热以及其正当性,大陆必须回应台湾人民的利益与要求,如江贾十项共识中能操之于大陆的部分,不妨快速落实,这似乎也是大陆正在做的。需要台湾政府配合的部分,可以向台湾与国际广为宣传,凝聚对扁政府的压力。

  第二,国民党政策能否传承。连战对两岸关系有清楚认识,并且有胆识与决心挑战台独,所以陈水扁越是扣大帽,使手腕,越坚定连战登陆的决心。但是国民党的接班人态度如何?令人很不能放心。因此,连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证明他政策的正当性、可行性、安全性、能承受选票的考验、能获得国际的支持。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程,如果连战任期还有一两年,则工程的完成与品质就比较有保证。在祇有几个月的任期压力下,要完成这项工程,祇有期待连战卸任之后,可以“荣誉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发挥影响力,推动此一工程。

  面对国民党的大动作登陆,大陆的热情回应,民进党小动作不断,诸如吓阻农产品登陆,停止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记者在台的驻点,“有效管理”两岸经贸交流等就是。因此,两岸关系虽闻冰破雪融之声,但不仅不可能全面回暖,而且可能乍暖还寒。

  不过在台商持续西进、资金人才西流、学生大批登陆,连“国政顾问团”的成员(除许文龙外)如施振荣、张荣发、殷琪等人也撇清绿色关系来看,大陆热是世界潮流,不是陈水扁政府强行拦阻得了的。两岸关系虽然每况愈下,但政冷经热,官敌民亲。此时连战带领国民党,不畏抹黑,不计艰难,积极登陆,提供了台湾人民另一个思考方向与选择。台湾民意在被台独政党绑架多年之后,终于可以在风行草偃下逐渐苏醒了。预祝国民党的大动作,真能开启两岸关系的新契机。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五月号,作者系台湾大学兼任敎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