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善用连宋访陆后的台湾新民意



  牛震

  连宋访陆带动台湾新民意

  台海两岸关系,自北京《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接着国民党和亲民党两位主席先后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签定一些共识,大致缓和了两岸紧张局面。因为国、亲两党系在野党,与北京所达成的共识,必须要当前的台湾现政府去履行。民进党执政尚难欣然接受这些共识而成为政策,因此,虽然两岸关系和缓了,但若说两岸问题已经解决尚言之过早,须视陈水扁的动向而定。

  连宋访大陆归来后,陈水扁对连宋与胡总书记所达成的共识表示不接受,民进党对连宋大陆行不认同,发动文宣挞伐、诬蔑,对人民制造恐怖,图封杀一切连宋与胡共识。尽管陈水扁和民进党不认同连宋大陆行,不接受连宋与胡的共识,然他们对连宋与胡共识的内容提不出反对的理由,祇是从问题的周围进行恶意批评诬蔑。他们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台湾统、独两极化的环境中,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些共识,即等于民进党政府被架空,陈水扁成了跛脚领导人,支持民进党的社会基础就会瓦解。但可以预料,陈水扁迟早会有条件地接受一部分或大部分,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过程,慢慢地把问题消化,经过泡制成为他的政策一部分,才有可能付诸实施。

  陈水扁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识”,除此之外其他共识并未有太多的批评。亦即是说,两岸之间关键症结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此一问题解决,即一通百通。因而,“一个中国”原则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近半年来,观察台湾民意动向,得到一个结论,即自去年底立法院改选泛蓝过半,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出台,连宋先后访大陆,台湾民意产生了一股新的潮流——大陆热,把独派的“堤防”冲破了一缺口。当前民进党力图修补这个缺口,但由于近来在岛内民意对大陆新认识的激荡与民进党对两岸关系政策落差太大,民进党及扁迄今对此提不出有效对策。陈水扁今后有意顺水推舟,向中间靠拢,但又怕失去独派势力支持,陷入孤立,进退维谷。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必须与台湾民意及现实情况联接起来,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陈水扁抗拒“一中”的筹码已不多

  “台独”是民进党建党的基本理念,亦是维系其党员及支持者团结的纽带,如果要民进党承认“一个中国”,就等于解除他们的精神战力。因此,他们在现状中必须继续抗拒“一中”,维持他们的政治生命力。然而,两岸和国际形势皆不利于“台独”的发展,陈水扁和民进党对抗“一中”的筹码已经不多,这是泛蓝及大陆应该把握的一举冲破台独堤防的契机。

  《反分裂国家法》的核心内容是反独促统维持两岸现况,揭破了民进党所宣传的大陆武力犯台的谎言;连宋与胡所达成的共识,说明瞭大陆希望两岸和解的诚意;连宋访大陆实况,经媒体报导直传到台湾的家家户户,证明大陆的政府和人民对台湾并没有敌意,稀释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敌意和仇视;大陆给台湾的经贸优惠,尤其是对台湾农产品销大陆给予零关税待遇,彻底击垮了民进党在南台湾的台独基地堡垒。虽然陈水扁仍拒“一中”,但是大陆继续贯彻寄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他迟早会在民意压力下就范。

  大陆要好好处理中美关系

  美国屡次重申不支持台独,是因为害怕台独莽动在台海引发战争,美国被拖下水。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中心思想是“以台制华”,仍旧没有改变。在这个前提下,美国绝不会希望看到两岸统一。因之,它不会主动放弃两岸问题的主导权,对岛内台独势力会继续依《与台湾关系法》予以支持。连宋访大陆所造成的大陆热,它仍不会允许两岸就此和解。陈水扁顽固抗拒“一中”,其背后仍有美国支持因素,所以说若要陈水扁承认一中,他必先看看美国的态度。因之,若要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岸冲突,釜底抽薪之计,是应将台湾问题纳入中美外交战略中运用;在对台政策上,要设法寻求与美国联手阻独的共同利益,让独派失去依靠美国支持的着力点。

  大陆要以柔制独

  两岸分隔五十多年,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歧异,非短期可以融合。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观感正在渐渐发生变化,可是大陆在许多方面要多做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工作,让台湾同胞能感受到大陆真诚善意。举几个具体事实如:

  (一)大陆涉台部门,如国台办、军方或部分左翼学者,有关对台政策发言要谨慎,态度要温和;即便是硬的政策,亦宜用软调讲道理。从前有许多对台恐吓的言论,经过民进党添油加醋的宣传,是台湾人民对大陆反感的主要原因。

  (二)江、连、宋三人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凡不需台湾公权力就可以做到的,大陆单方面可以执行者就尽快付诸实施,让台湾同胞获得实际利益。例如农产品销大陆市场,扩大台生在大陆大学就学名额,奖学金及学费优惠,或者每年举办台湾中(大)学学生文化体育交流,用这些活动抵消岛内“去中国化”敎育。

  (三)凡台湾同胞持台胞证入境大陆免签证,将台胞证视同大陆的身份证;台胞在大陆待遇与大陆同胞一样,鼓励台湾同胞长住大陆。

  (四)东南沿海所布署的对台飞弹不宜再增加,甚至可以减少或撤除,以表示大陆对台没有敌意;解放军针对台湾的演习,尽量避开在台湾对面沿海地区,以免刺激台湾民间社会;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未建立前,由大陆邀请台湾退役将领组团到大陆访问解放军,藉此稀释台对大陆武力犯台的疑虑。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理念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从江、连、宋访问大陆所表现出一个事实,两岸同胞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皆给予极高的尊敬,这是两岸分隔五十多年来第一次看到大陆同胞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大陆应利用此一事实作为制定对台政策的指导。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在台湾五十多年以来,一直支配着台湾人民的政治思想行为,是台湾人民普遍的政治信仰。即便极少数台独分子不认同,都会受到舆论挞伐,例如姚嘉文说孙中山是外国人,即遭舆论的谴责。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本来就是主张社会主义,他曾经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成果,就是孙先生的民生主义的实现。在这方面是两岸同胞的共识,若大陆果能善用此点切入,应是统一两岸同胞思想的最大的溶剂。

  因台独所形成的台海紧张局势,算是暂时缓和了,但是距离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客观情势,“台独”活动空间已经很窄。尽管部分顽固台独分子仍继续抵抗,可用的资源已很有限,内制台湾“法理独立”的封锁线已紧紧相扣,但是台独外部因素仍给台独留一个突破口。在国际社会如何强化“一中”原则,在中美、中日外交关系中取得外交平衡,是阻独必须采取的有效策略。中国国力的增强,军事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提升是有效阻独的保证,大陆未来政治改革是阻独促统最大的诱因。寄望于台湾人民,必须将大陆所定的对台政策与台湾民意连接起来,用人民的力量迫使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改弦易辙,这是反独促统的捷径。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八月号,作者系旅居加拿大学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