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党“民族之旅”的意涵与影响



  潘锡堂

  新党大陆访问团一行三十人,在党主席郁慕明的率领下,自七月七日起展开为期七天的大陆访问行程。

  继连战、宋楚瑜分别率国、亲访问团,各以“和平之旅”与“搭桥之旅”风光访问大陆,并分别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达成“五项共识”与“六项共识”,而广受两岸甚至举世瞩目之后,新党深知自己的定位,乃打着对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民族之旅”的旗帜,主要诉诸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诉求重点与定位置于精神层次,以有别于连、宋的大陆之行。尽管如此,郁慕明此行阐扬民族团结共创统一的精神,定位清晰且旗帜鲜明,所到之处受到中共从中央到地方之高规格接待,大陆媒体亦大幅报导,堪称新党此趟“民族之旅”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果。

  新党“民族之旅”的意涵

  在连、宋访陆取得亮丽的成果与光环之后,新党大陆行为了体现本身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故藉“七七”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为名,侧重诉求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必须团结合作,缅怀孙中山先生当年“打倒外国势力的侵略与割据,结束分裂,振衰起敝,共谋全中国的统一与富强”之高瞻远瞩的期勉,故将大陆行定位植基于民族团结精神的“民族之旅”,唯隐含呼吁台湾泛蓝三党能共体时艰,加强合作进而合并,能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反台独及和平统一的弦外之音,溢于言表。

  由于新党认为,当前台湾内部对于一个中华民族的认知与解读都有分歧,因此若要谈及一个中国,尚有相当的距离。正因如此,必须让多数的台湾人先认同自己也是中国人,两岸才有可能进一步谈到一个中国的问题,此亦为新党此行诉诸“民族之旅”之另一重要考量。因此,无论从行程的安排、议题的抛出、座谈会的讨论,到郁慕明在人民大学的演讲,甚至与中共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之会晤与对话,均环绕在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中心题旨而体现与展开。

  先就访问行程而论。新党“民族之旅”,在广州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感受当年青年壮士为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在南京拜谒中山陵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郁慕明除了分别题字“情系中山在人心”与“毋忘国耻”,还以孙中山先生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期勉两岸“统一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尤其郁慕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忘记敎训的民族,会再面临战争的悲剧,他也要正告日本右翼团体,不要想让军国主义复活。此外,新党在参访旅顺的日俄监狱及万忠墓(中日甲午战争旅顺殉难同胞墓)时,由于无论是祭拜英灵或悼念无辜死难同胞,心情始终沉重,郁慕明题下一句“一段悲惨史,一片虔诚心,一股悲愤力,油然而生”作为注脚。

  新党大陆行,继广州、南京、大连之后,最后一站来到重头戏的北京。在北京的第二天(即十一日),一早就前往芦沟桥并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其目的被新党定位为“要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出头天”。尤其十二日上午郁慕明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题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面临的挑战和契机”,强调两岸都是中国人,要共谋台海和平,振兴中华民族。由于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慷慨激昂,博得听众近二十次掌声。郁慕明在演讲中亦批评台独势力在台湾的发展,但呼吁无须担心台独势力的发展,因为台独势力在中华民族大镕炉里是无法生存的。郁慕明除了点名批判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为台独分子代表,十足“数典忘祖”,更同时暗批扁当局刻意淡化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是内心倾向独立。

  党小志气高,敢言人不敢言

  再就议题的抛出而论。新党一向自诩“北极星”、“小齿轮”,擅于抛议题、敢言人所不敢言,藉以造势聚焦,期能以“党小志气高”的精神发挥“小兵立大功”的作用。此次新党大陆行,自忖在声势、阵容与成果方面很难超越连、宋访陆,为凸显新党此行与连、宋之区隔,新党侧重精神层次与特殊性、互补性,将议题的“民族团结”诉求充分贯穿于每一项拜谒行程,每一场座谈研讨及与中共高层领导的对话之中。平实而论,就议题的抛出及其产生的效果,新党此趟“民族之旅”是相当成功的。

  即以新党访问团十日上午抵北京,与贾庆林会晤为例,可以看出:尽管新党一行人与贾庆林就“反台独”交换意见,尚且更讨论包括中国人的定义与认同,以及中国人往何处去的方向等问题,然而新党访问团强调,如果大陆可以“以仁收民心”,台湾可以“以智开大局”,台湾人民才会以民族认同,对于统一更加向心。此外,新党访问团无论是十一日在北京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的涉台专家举行座谈,抑或十二日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郁慕明一行人的“胡郁会”后新党记者会所发布的新闻稿,均触及钓鱼台主权、渔权问题、东海油气田之争及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新党访问团成员均能掌握时机勇于提出及探讨涉及中日较为敏感的问题,并且寻求如何争取中国人应有的权益,堪称充分体现两岸中国人团结合作的共同情怀。唯由于钓鱼台主权问题对中共而言,重不得也轻不得,可谓相当棘手,新党发布的新闻稿内容原拟草案是期盼中共“专案处理”钓鱼台主权问题,唯北京经审慎考量后,由中台办加入“东海油源”问题,用以淡化过于强化钓鱼台主权的意涵。

  新党的访问成果

  尤值注意的是中共仍以最高规格礼遇的“胡郁会”,由于此次会晤并非如同连、宋访陆一样安排闭门式工作会谈,亦无类似连、宋与胡达成若干共识的“新闻公报”或“会谈公报”,所以时间比连、宋会见胡锦涛短,还不到一个小时,仅由郁慕明一行人于会晤后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发布新闻稿。尽管如此,新党“民族之旅”仍能难能可贵地体现了若干意涵及获致某些成果——

  一、新党提出“一中两制”的两岸论述,为中共所默认。尽管新党在“胡郁会”中并未当场提出“一中两制”,而是在行前会议时曾与中共沟通,直到十一日晚上才确定会在结论时提出,而中共方面不表示异议。由于新党与国、亲两党均认同“九二共识”,连、宋分别与胡锦涛会面时均提及甚至进而深入讨论“九二共识”的表述内容,为了有别于连战的“一中各表”及宋楚瑜的“各表一中”,郁慕明强调“一个中华民族,两种制度”(一中两制)的提法,既可避免“一国两制”在台湾不被接受的缺点,又可期望能以“一中两制”结合泛蓝,充分运用其特殊的政治光谱定位,诉求两岸“和而未统”的现况,全然吻合其“民族之旅”的精髓。

  二、新党将推动国统纲领法制化,并提出泛蓝三党共同参与两岸论坛的主张。新党在“胡郁会”中承诺返台后将推动国统纲领法制化,运用立法手段彰显台湾不独的意志与决心,用以袪除两岸的冲突与战争。尽管陈水扁主政五年多以来,宣示“四不一没有”,唯实际上,扁当局的两岸政策从未遵循国统纲领的擘划与路线,甚至还反其道而行,如今民进党当权,新党要推动国统纲领法制化,除非结合国亲两党的力量在立法院齐心协力,方有可能。此外,新党对于国共两党推动的两岸论坛,不仅充分支持,还希望亲民党也能参与,以促进泛蓝大团结。

  三、新党提出十项有利两岸互利双赢的建议,并获中共同意新党成立台商服务部。尽管新党此行定位在精神层次,唯“民族之旅”仍在诸如:落实推动台湾水果进口大陆、大陆的农业实验区以优惠条件开放给台湾农民、台湾人往来大陆发给多次入境签证或居留签证、两岸科技译名的统一和团队合作研发、扩大大陆重点学校大学生与研究生名额让台湾学生就读、台籍生毕业后的考照、取证与就业获同等待遇、以及小三通机制等十项具体建议中,有的已正在加紧落实中,有的也获致中共正面回应同意认真考虑研究办理。尤有进者,中共同意新党成立台商服务部,与国台办台商投资服务及协调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台商服务,更是一大创举与成就。

  总之,新党“民族之旅”也许没有连、宋访问大陆的壮大声势与亮丽成果,然而新党仍坚持其“一步一脚印”的精神,针对国、亲较少触及的问题,发挥其一贯抛出议题,缔造声势聚焦的作用,其所体现的意涵与成果,仍不容等闲视之。诚如胡锦涛在会见郁慕明一行人时,认为新党此行“民族之旅”的定位非常好,他肯定新党是台湾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的确,新党继国亲两党访问大陆,势必对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瞭解、扩大共识,并对防独、反独推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八月号,作者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敎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