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强剧史研究,促进粤剧振兴(代序)


  黎子流(此文为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会长、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在“粤剧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样重要的研讨会。刚才邵源堃同志、曾石龙同志都说,很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参加这次研讨会,这很难得。我认为这次研讨会非常重要。第一,关于粤剧的起源——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粤剧,以什么为标准——这个争论由来已久,文献记载各有不同。有800年说,还有更早的说法,认为800年以前就有了;有500年说;有300年说;有一百几十年之说,认为是清末民国初年才有粤剧的。这种讨论、争论很正常。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800岁的人,在座的各位也暂时没有一个超过了100岁。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所看、所听为做研究和判断的主要依据,对这么久远的问题也就很难下一个结论,因此更需要各抒己见、综合研究各种观点。这次的研讨会是在原来各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新一轮探讨,事先也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曾石龙同志、邵源堃同志积极推动这次研讨会的举办。他们将研讨会列进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15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中,此为其中一个重头戏。从理论上研究粤剧的起源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在粤剧的发展史上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粤剧起源与形成研讨争论的意义在哪里呢?它不单是讨论粤剧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当然这是最终的目的,但我认为,如果能够科学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从大量数据说明它有多少年历史,将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厘清粤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粤剧是一门文化艺术,对粤剧我虽然谈不上有研究,但是对文化艺术的诸方面我有亲身的感受和体悟。抗日战争期间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能够奋起抗日,既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也跟我们今天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汉奸,中国人民一唱起这首歌,无不为之动容。这不正是文化艺术的力量体现吗?在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国家的力量还很薄弱,但是为了维护正义与和平,有一首歌这么激励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緑江。许多人自愿把子女送过鸭緑江去抗美援朝,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捐献购买飞机、大炮。说明这首歌具有多么动人的力量。我举这两个例子是说明,文化艺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曾起到过特殊的作用,研究清楚粤剧的起源历史发展等,对它的艺术价值定位和历史作用定位是很重要的。二是做研究要尊重事物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尊重各位专家和大家的讨论意见,但我个人认为,粤剧可能有800年的历史。因为每一种文化艺术门类的形成,都有一个萌芽—生长—发展—结果(当然它还会继续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又跟它各发展阶段中的历史人物所作的贡献和作用有关。在近代,大家都知道,粤剧名伶李文茂反清复明,影响了粤剧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粤剧演员关德兴,到处演出宣传抗日,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扩大了粤剧的艺术影响力。还有马师曾等爱国粤剧名伶,他们为了国家振兴、不受列强的欺压,做了不少好事,也深刻影响了粤剧的发展。那么,更早以前唱起粤剧的艺人们,他们又曾经作出过什么贡献呢?这跟我们研究粤剧发源、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是要重视粤剧的社会效应。粤剧艺术定了它有多少年的发展啊?它曾在各个历史时期中起过什么作用?不管是从明朝开始到清代以来,还是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成立,最后走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要看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过什么作用,相关人员做出过什么贡献,要追根溯源。这既是为了历史地、光荣地把它如实记载下来,亦是为了鼓励后人。

  《山乡风云》本来是吴有恒写的小说《山乡风云録》,后来才改编成这个剧本的。我很清楚整个过程,因为我当时是顺德县委书记,吴有恒同志就住在那边,一连四十多天,天天在那里写作。我当时就认识了这位长辈和老乡。从小说《山乡风云録》改编为《山乡风云》的过程中,当时的省委书记、省长和宣传部长都有亲自到位关心,这很不简单啊。我的观点是,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领导都应该充分高度重视粤剧,但这不是说不百花齐放。广州有五个剧团也好,八个剧团也好,都要重视,但粤剧不可缺少。我不是偏爱粤剧,我多讲两句,例如广州芭蕾舞剧团,是我任市长时和大家一起新组建的。芭蕾舞不是我们本土的艺术,是外国的艺术,为什么要搞?因为广州是个大都市,要有多元化的艺术,这是需要。但是粤剧在广州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哪一届领导让它衰亡,让它消沉,让它停滞,他都得要负起犯这个错误的历史责任。尽管不影响他升官,也不影响他提拔,但是我们广东人民、广州人民会记这笔历史的帐。陶铸同志虽然是外省人,但是他都亲自过问这件事。王匡、杨康华,亲自到后台去看望粤剧演员,看《山乡风云》怎么演怎么设计。所以我说,粤剧的历史起源研究跟粤剧的社会效应研究不应该分割开来。

  希望我们这个会议在准备充分、专家云集的基础上,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求得共识。当然,我们是讨论研究,个人的观点如有独到之处,可以保留。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于我刚才讲的历史作用、社会地位等,以后还可以再慢慢补充。粤剧的发展有一个萌芽、生长、发展,然后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今后粤剧还要继续与时俱进,需要看怎样吸收外国更多的东西,怎样保留粤剧固有的优良传统。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用官话表演的广东戏不能算粤剧,我个人认为不对。你看现在用英语来唱的都是粤剧。在国际粤剧节不是曾有一个国家派了位用英语唱粤剧的演员么?你说这算不算粤剧呢?粤剧要走向国际,我们在表演中不但要打英语字幕,可能将来还要打上法语、日语等外国语言的字幕。我们广东人的文字语言很丰富,讲普通话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所以还要给出普通话的解释。粤剧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远道前来,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