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步涌江氏



  步涌村位于沙井镇北部,东面是后亭村,西面是共和村,南面是衙边村,属于古沙井沙洲的北头。沙井的北面原是茅洲河的入海口的海湾,当地人叫它北海,步涌村地处北海通往合澜海的要冲。步在粤语中与埠相通,是码头的意思,古代这里是渔船和盐船的避风港。现在还有一个步涌码头。

  步涌是一个老村落,以江姓为主的单姓村,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的村名为大步涌。明代初年归德盐场曾在这里设大步涌社,是归德盐场十三社之一。明清时期的居民以盐业为生,清代康熙以后盐田荒废,转以种田为主,养蚝为辅。

  据《步涌村江氏族谱》记载,江氏出自赢姓,为颛项裔孙伯益之后。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时就赐他赢姓。伯益的三子恩成,事夏启为掌管刑狱的大理官职。其后人江济因扶助武王伐纣有功,封爵东京。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后裔受封于江(今湖北江陵)。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江俪率族人去国逃难,隐于鲁之兖州。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江。

  江氏大宗祠建于清代,1937年重修,建筑面积482平方米,为三间三进,保持清代中晚期风格。砖木结构,清水外墙,抬梁式木结构梁架,梁架上布满精美的雕刻纹饰,梁下的圆柱用红石凿制。中堂与后堂之间的庭院两侧,各有面阔三间的卷棚顶敞廊,其梁架也为抬梁式结构。该宗祠最具特色的是主建筑外墙体用蚝殻砌成,是深圳地区所仅见的一座以蚝殻砌墙的宗祠建筑。宗祠附近有宗汉公家塾、静庵江公祠和关帝古庙等建筑,形成了一个古建筑群。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氏大宗祠原来的神台上供奉的牌位有汉大孝恩擢刺史大夫太太祖考次翁江公、唐贞忠钦授都御史通议大夫太太祖考文蔚江公、宋太祖江厨升授转运盐使司考文远江公妣八品夫人文氏、宋太祖职授大郡宰诰封中宪大夫涵翁江公妣四品夫人周氏、始祖考秉勖江公妣许氏孺人、二世祖考洪涉江公妣王氏孺人、三世祖考职授鹾使司妣八品夫人彭氏冯氏周氏、四世祖考宗阳江公妣文氏孺人、五世祖考原性江公妣冼氏孺人、五世祖考原冈江公妣杨氏孺人、六世祖考梅庄江公妣陈氏孺人、六世祖考静庵江公妣潘氏庐氏孺人、六世祖考春圃江公妣陈氏孺人、六世祖考铭先江公妣卫氏孺人、六世祖天顺已卯科乡进士出身升江西省南安府上犹县知县诰封考文即振祜江公妣七品李氏孺人。

  江氏祖籍山东济阳。大概到了江文蔚时迁到了福建建瓯。据史料记载,江文蔚本系中原文士,与韩熙载同具盛名,熙载奔唐,文蔚亦坐安重荣叛党,惧罪南奔。唐主喜他能文,令充谏职。长兴三年卢华榜进士,任礼部侍郎。相传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的南唐二陵就是江文蔚和韩熙载设计的。

  南宋度宗景炎三年(1278年),江涵翁简选惠州郡宰。时遭世变,居府城。生五子,长、次拨居异境,三、四、五年幼,携寓惠州府城。其次子江建逸择居东莞,生一子褓。江褓少失怙恃,生二子,长秉勖,次善勖。

  江自强(1328—1396),字得道,号秉岛,步涌村以他为始祖。娶许氏,生济。江济(1351-1423),字履享,号洪涉,娶王氏,生纳流。

  江纳流(1373—1447)为步涌的三世祖,字遇贞,号百川,原籍江西临江新淦,明建文二年(1400年)壬午职授盐使司来任,历治数年,德正宜民,上擢高用,以奬其才。没有过多久,他就辞职不干。那时世道混乱不堪,就在附近的归德场找了一块空地定居下来。后来陆续买了田塘七顷,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大户人家。为了繁衍,他娶了一个老婆,两个妾。老婆彭氏为江家生了江东、江成道两兄弟,侧室冯氏生了江潮,周氏的肚子最争气,生了江澄、江浩、江洋、江溶。

  儿子多了,香火是不愁没人承续,然而矛盾也多了,兄弟阋墙的事就难免会发生。江纳流将江氏大宗祠的堂号取名为“敦睦堂”,就是希望后人能亲厚和睦。他还留下一篇遗训:

  纳流公致仕,才创田塘七顷有余,住居数十间,略成业也。吾忖年逾六十有余,倘防风烛,夫妻议将前田分拨。妻彭氏生长子讳东,今已卓立;次子成道,夙丧,系东次子广承继;而侧室冯氏生子潮,周氏生子澄、浩、洋、溶,共七人。除蒸尝四时祭祀外,尚有余田塘地段,议作七份均分,户役盐粮照分支当。长莫凌幼,幼莫逆长,务要尊卑有序,亲戚和同。罔至乱常,疏其亲义,非孝子也,岂得久长?如有悖义逆理,不遵我令,于祠堂祖庙告日责之,免烦官府,以御后悔,免防耻笑。所有蒸尝田塘地段,递年该纳盐课外有所剩租谷,育男、曾荣与广眼同积收仓,不许侵欺,预防子孙一时不给应。其余祠堂、屋宇、塘基、祭器等物修理,量其支用,剩余置庄入堂,以供永祭,毋得擅用侵瞒,但有子孙不一,其田地次序卓立,不与典当他人。所有原买土名田塘、地段、屋宇、盐课,开列各照,慎勿占吝,以为定规。若等信吾嘱咐,非我言嗜休听。异姓妇人来归,争长竞短,分门割户,患若贼雠。丈夫刚肠有几人,且如不易得者兄弟骨肉,何耶?子子孙孙耳闻心记,以作古古今今立,分单各执,永远为照。

  江纳流与邓家萌村(今万丰村)潘辕交谊不错。他将孙女许配给潘辕的长孙潘楫,生下潘甲第、潘甲科、潘甲榜,与潘氏的联姻,大大加强了江氏在归德地区(今沙井、松岗、福永一带)的势力。

  五世祖江清(1418—1474)是江纳流的长孙,字原性。他留着长须,仪表伟岸,务学富才,气节自高。天顺五年(1461年),岁歉民饥,东莞县知县吴中多方赈恤。江清捐资以助赈恤。吴知县想举荐他为乡饮介宾。乡饮是古代嘉礼之一,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被选为乡饮介宾,每年都要参加县里举行的乡饮宴,是无尚的荣光,他郄谦虚地推辞了,更为知县吴中所眷爱。孺人洪田冼氏有淑德,善女红工,治家勤俭,衣不锦绣,至于奉祀延宾,极其丰洁。生江达、江通、江暹、江远四子。继室莫氏、张氏。

  六世祖也名江清,号振右,天顺三年(1459年)已卯科乡进士出身,升江西省南安府上犹县知县。

  七世祖江万岐,字宗汉,性淳而气清和平,自将孝友自发,立身行事务大规模而不为琐吝。宗族乡党无有闲言,痛天不假之寿,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二十三日逝世,终年仅三十二岁。

  八世祖江振湍(1490-1570),又名江振沛,字性之,号阳峰。生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终于隆庆四年(1570年)六月二十二日。年逾八旬,九乡通约举送冠带寿官。葬在燕村红花围。他平生刚直,好文学作诗词。他十分孝敬母亲,又博通经传,放怀山水。据《新安邑志》记载:“江振湍,父早丧,事母极孝,博通经传,放怀山水。字近云溪寺,日往憩焉。尝赋《鹾海謡》,人传诵之。即江振沛。”曾作《鹾海謡》反映盐员的生活,歌謡在盐民中流传,后收入县志。配洪田冼氏,生二子:长明说,次明学。合葬于燕村红花围。江士元,字参宋,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以《书经》中式。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庄培因榜第二甲进士。庄培因榜被称为“名榜”,是科榜眼王鸣盛,后来成为考据大师;二甲四名,纪昀成为大学问家;二甲第四十名钱大昕为一代宗师。江士元倜傥不群,过目不诵,制艺尤雄浑,有古大家风格。当他在广州粤秀书院(今越秀区北京路越秀书院街)读书时,岭南的知名人士都十分敬重他的人品,文章一出来就为人所传颂。惜未仕而卒。

  江永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岁贡。

  江钟灵,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拔贡,充实録馆誊録,议叙教谕。实録是专记某位皇帝在位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唐以后,新帝嗣位,为先帝编撰实録,成为定例。清代设实録馆,专司其事。未仕而卒。

  清末著名的词人江逢辰,一般都认为他是惠州归善县人,其实他的祖籍在新安县大步涌(今沙井镇步涌村)。他的进士旗杆石现在仍然保存在步涌江氏大宗祠的附近。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弁、密盒。生有至性,聪颖好学,就学于丰湖书院、广雅书院。受梁鼎芬举荐,得张之洞赏识和周济,与粱入为张的幕僚。曾任教于湖北尊经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精于诗词,文词瑰丽,有《孝通诗集》、《孤桐词》和《华鬘词》。还精经史金石,书学北魏,擅篆及行楷。亦能山水墨竹。其印以篆学功深,古茂挺劲。

  江恭喜,又名公喜,因家境贫寒,不堪忍受而加入了“劫富济贫”的行列。江湖上人称“盲公喜”。1899年秋,江恭喜在三田洲起义时任中路统兵司令,武昌起义爆发后,江恭喜与邓荫南、卓凤康、何玉山等分头在新安组织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江恭喜被龙济光逮捕,后获释。1918年江恭喜任职于粤军许崇智部,参加援闽之役。1920年江恭喜参加粤军回9币之役。1923年江恭喜追随孙中山北伐,嗣以积劳成疾解职归农。

  江氏家族古墓群位于步涌村圆珠岗,共有四座,墓主分别是步涌江氏元末明初开基始祖江洪涉夫妇、明代三世祖江百川夫妇及清代十一世祖江昌敏夫妇,按传统礼制中的昭穆制度排列,均座东北朝西南布置。墓葬曾分别于清同治元年(1862)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修过,墓群依山岗而筑,用三合土、青砖、红砂石、花岗石等材料砌筑,采用岭南传统式样和施工工艺修筑。所有墓葬均有同治年间重修时所立的青石墓志,记载墓主名字、生平和所葬地名。(程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