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成化古井



  说到沙井,不能不提到“井”。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水井是人们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在滨海地区,井水的好坏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质条件,沙井的井水十分甘甜。这也许是沙井为什么能吸引那样多的移民来此定居的原因吧。

  围头井在沙井大村围头六巷第4与第5号之间。造型古檏大方,井台为花岗岩石块砌成,3米见方,周围有排水沟,井栏口与井口均呈六角形,栏高0.4米,上为六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六角形井口对边宽0.65米,栏下井墙用青砖砌成圆形,井底下为沙层,铺以石板,井口一角立有井公石。此井据当地老者说,有围头就有井,四季不涸,水质好,当地人宁饮井水,也不饮水龙头水。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溪井在沙井中学内,原为云溪寺之井。云溪寺是古代新安县著名的佛教寺庙和风景名胜,建于宋代。进士曾宋珍有《云溪寺》诗一首,“溪水年年自浅深,山云日日半晴阴;溪山好处划开眼,看水看云快此心”。清康熙年间改为万寿寺,嘉庆年间又复旧名。解放后此地成为沙井中学。该井井口、井台均由花岗岩砌筑,井壁砌以青砖。据传,旧时沙井墟的茶楼,专门雇工到云溪井汲取清泉,用来泡茶和制作其它清凉食品。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林仙井在沙井中学附近。井沿用青石条围砌成正方形,井壁用青石块垒砌,底铺青沙。据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井泉条载:“云林仙井,在参里山侧,成化间,布政陈选爱其清洌”。此井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载:“沙井甘泉,在沙井北海旁”。今衙边村东北的磨盘岗小山下,原有一口古井,俗称“豆腐井”,其水质上乘,清凉甘甜。用此井水做豆腐,鲜嫩质好,因此村人均以磨豆腐为业。井为瓮形,口小内大。井口直径约80公分,无井栏且与地面平,井面中间横跨一块花岗岩石条,利于提水饮用,同时防止牲畜跌落。井内直径约3米,用井桶提水时,井内会发出嗡嗡响声,故村人又称此井为“无底龙潭”。水位约3米,井水清澈见底。1958年因兴修水利,水圳经井边,故古井被填塞。

  有关水井,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从前,沙井有一口水井能涌出美酒。后被一个财主仗势霸占,出售美酒,大发其财;酒糟养猪,也很获利。但因酒糟太少,猪食不够,搞得愁眉苦脸。一位仙翁云游过此,得知此事,便赠诗一首:“天高未为高,人心更为高;清水化美酒,又嫌猪无糟”。此后,甘泉就不再化美酒了。(程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