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龙穴楼台



  龙穴洲在沙井西南约十六公里海面上,原是荒岛,岛上有60多米高的龙穴山,青山环抱,緑树成荫,茫茫江海,日出日落,蔚为奇观。岛上有古井8口,井水清緑甘甜,苦旱之年不干,大潮上涌不成。岛四周受海潮冲刷,形成众多的海石洞,称之为鲤鱼宫、虾宫、蟹宫、龙宫、藏宝洞等。海边岩隙,多长古榕树,虽经台风侵袭,仍稳健如初。相传龙穴岛正南有几个深邃开阔的洞穴,为南海龙王所居。又有传说海上常有龙出没,以岛上的这些洞为穴,这就是龙穴洲得名的由来。还有传说这些洞穴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海盗张保仔的藏宝洞。龙穴洲四周流水交错,为良好的天然渔场,历来均有渔民在此网鱼、捕蟹养蚝。

  早在宋代时,龙穴洲附近海面经常霞蒸雾罩,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据传,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时,闻龙穴洲有海市蜃楼,曾登舟前往观赏,因不逢其时,没有见到。

  明代,每逢年初三到初五,人们云集虎门靖康、归德,等待观看岛上空的海市蜃楼,在春雨如烟,水气如幕的时刻,海面上突然出现琼台楼阁、闹市街巷、人来人往的景象。《东莞县志》载:“海市多见靖康场,当晦夜,海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鬻锦数钱粮米声,至晓方止”。《东莞县志》说这里:“尝有龙出没其间”。民间传说:“龙穴岛是龙族饮水的地方。岛上有一淡水甘泉,每逢狂风暴雨,便有无数蛟龙翻滚,争饮甘泉;龙穴岛也时现时没,若有若无。当时东莞诗人陈靖吉作《靖康海市》诗日:“海天腥浪如山来,蛮烟瘴雾拨不开;江神无计役风伯,致使蜃气结成楼。台长桥复千万丈,车盖人马相来往,须叟水天同一色,落日照篷渔歌唱。”因此在明代龙穴楼台被列为东莞、新安八景之一。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清“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五日,龙穴有九龙飞腾,经臣上村、臣下村,数里而去”。清康熙九年,新安知县李可成咏有《龙穴楼台》诗日:“海不扬波三十年,蜃龙吐气幻云烟。楼头景色能千态,市上纷嚣别一天。蛟室由来频献瑞,瀛洲无计克留仙。他时还试探龙穴,好向乘槎学汉蓦。”《新安县志》有无名氏诗《龙穴洲》一首,描绘得相当形象、生动,诗日:

  洲前风起水云腥,

  满目波涛似雪明,

  欲向矶头吹铁笛,

  只愁海底老龙惊。

  如此说来,龙穴洲曾经多次出现海市蜃楼。它的若隐若现,无非在同雨中大海的浪涛击岸而已。至于九龙飞腾的事恐怕当时曾发生巨大的龙卷风,卷起九条水柱的自然现象。它倒为气象学家提供了气象资料的一则记録。岛上建有航标灯塔,沙井的蚝民称之为龙穴闪火。(程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