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下南洋



  沙井的华侨以壆岗、步涌、新桥、万丰为多,其他村也有,但数量较少。最早离乡过埠的具体人和确实的年月已无从考究,但整体来说大约是1850—1860年间开始,第一到达国多为越南(旧称安南),侨居海防、西贡、堤岸等地,也有些先到柬埔寨,侨居金边。在越南的沙井籍侨胞多以建筑为业,上至建筑公司老板、判头(承包商),下至泥水工都有。也有以经营珍珠手饰小商小贩及其他行业为生的。

  星岗人陈才茂侨居越南海防市,经营建筑公司,是当地华侨颇有名气的首领人物。他在海防市组织有东安堂和办有东安学校,是当地东莞人和宝安人的华侨社团和华侨子弟学校。海防市有一条以陈才茂命名的街(越南独立后,据说此街改了街名),在西贡市还有条宝安巷。壆岗人陈东就也在海防市做建筑商,多有承包陈才茂公司发包的工程。据说河内的七划楼(国会大厦)就是由陈才茂的公司承建的。

  璺岗人陈梅生和陈蟾生兄弟侨居越南迪埠(迪化市)。陈梅生少年时原旅居柬埔寨,完成学业后到越南迪埠助其族人从事建筑业,并被任为当地政府之督造官。陈梅生在迪埠组办珠江学校,使华侨子弟得受教育。后被选为当地华侨经济联合会主席。1931年当选为国民党安南总支部代表出席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氏兄弟在家乡建有楼房,建筑风格别致。新厦落成时国民政府有关当局送来四幅贺幛,是用红色丝绸为底,金线绣字,长约1.2米,宽约0.45米的刺绣。现仅存两幅,其绣字为:

  吾华侨之旅居越南者,三拾余万,设无声望众孚之领袖出而维系之,则奚能团结而收一助之实益。

  陈梅生先生为旅越南迪埠华侨之领袖,其平生热心公益,慈善为怀,努力党国义务,足为社会所矜式。兹特略陈其事如左,用志纪念焉。溯先生未莅迪埠之始,原旅高棉大埠,而其时先生为拾六龄之童子,只以赋性聪颖抱负超凡,以旅居是帮感觉法文之需要,出乃昼则佣工夜则勤读,积四载之奋发而学业乃成时,先生族人有业建筑,于是帮者覩先生学贯中西,服务勤慎乃罗致之用为已助其所承建之物,胥为当地政府之机关督造官,为法人以先生……请复任,先生以义难固郄因勉从其清。是时迪埠广帮教育落后,先生深以为忧,乃组织珠江学校,以教育华侨子弟。各帮华侨以先生热心公益,乃公推先生为华侨经济联合会主席,先生乃发起宿食储款以为救国之预备,迄今尚进行勿替也。至其对于党务则二十余年如一日,未常稍懈。自设阅书报社起以迄国民党改组则倡设党分部于迪埠及民二十年乃当选为安南总支部出席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旅越党国同志之推重可想见矣。

  上述诸端仅为荦荦大端,于此亦可见先生服务党国及宅心公益慈善之可钦可佩矣。兹当先生大厦落成,故特记此用菇感佩更为俚词而祝日……

  贺幛题头、落款已不清,绣字中也有部分脱落。

  陈蟾生(1871-1936),名荣桂,字殿熏,号蟾生。在越南从事建筑业。喜好医学,自学成医并传医术给儿子汉苏为沙井乡亲诊症治病。陈氏兄弟回国后居乡间,梅生先生曾投资开筑宝太公路,是宝太公司股东之一。陈氏兄弟曾在云林圩开当铺,但当铺在沙井沦陷时遭日军火烧云林圩时一并烧掉。陈蟾生死后,葬在母猪岗,该墓是其生前设计建造的,碑文和对联也是他的手书,碑文只有“我茔”两个行书大字,上款“壬申”,下款“陈蟾生自立”。对联:造化本无常,天地循环皆幻景;死生原有定,阴阳剥复悉玄机。

  沙井沙头村有一位华侨,曾与越南王保大的先辈结拜为兄弟,1957年以前此华侨仍有一帧照片留在沙头原居,村民可以看到,以后就不知所踨了。据说越南华侨中有一位江姓女士是步涌人,从事宗教活动,在当地华人妇女中颇有影响。

  曾耀添宅位于上星村新沙路旁,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合土、混凝土结构三层楼房,建于民国时期,屋主是越南华侨,绰号“得财改”,故当地人称之“得财改楼”。座东朝西,面阔15.5米,进深12.62米,占地面积195.6平方米。平面为传统方形围屋式布置,内院式天井,房间沿天井四周排列。整个建筑只有一门出入,防卫功能较好。内外墙体全部用三合土夯筑。内部梁、柱、板均用混凝土浇注。外观为近现代的欧式建筑造型;入口处采用巴洛克式样门柱;拱券顶门窗;三层为罗马式外挑拱廊,以及楼顶大平台及穹窿顶凉亭,外形呈现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其平面为传统方形围屋式布置。房屋中央是内院式天井,房间是沿天井四周排列,每面各三间。整栋建筑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岭南传统式样的生铁铸造的趟栊门,底层对外不开窗,有较强的防卫功能。整栋建筑保存比较完好,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是深圳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华侨建筑之一。2000年6月13日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1999年的统计,沙井籍的海外华侨大约有11000多人,侨居欧洲、美加、南美、澳洲、日本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从沙井直接移居的。沙井华侨的形成一是早期从沙井移居印度支那半岛,先在越南和柬埔寨侨居,后来向新、马、泰等地移动;二是印支半岛的沙井华侨后裔读书成才及从事商业活动移居他国;三是沙井的旅港同胞及其后裔从香港移居他国。直接从沙井移居外国的人很少。(马海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