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虎口拔牙



  1943年和1944年间,东江纵队第三支队队长彭沃曾四次率部攻打沙井伪军,在敌人数倍于我的情况下,依靠果敢而神速的战略战术“虎口拨牙”,一口一口地吃掉了敌人的几个连,威震敌胆。

  1943年,宝安县境内的广九铁路以西地区,深圳、南头、西乡、固戍、福永、沙井、新桥、黄松岗一线驻有日伪军,而在乌石岩、观澜、龙华一带又驻着国民党顽固部队。彭沃率领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力珠江队,就在一条长长的夹缝中进行抗日活动。由于面临着敌强我弱和两面作战的形势,珠江队只好隐蔽在洪田、黄田、黄麻布、铁岗一带的山地和村庄里,还要不断变换驻地,时常天没亮就要登山准备战斗,每天吃两顿不见太阳的黑饭。部队的给养很差,连饭也吃不饱,盛饭时大家都要自觉地克制一点,不然吃得慢的同志就没饭可添了。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部队仍然丝毫没有动摇抗战到底的决心,坚决打击敌伪,壮大抗日力量。

  珠江队队长彭沃和政委卢伟良都是红军时期的干部,具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在他们的领导下,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整训,培养指战员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和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政训室主任陈一民根据他们的要求,编成简明的条文,上课时逐条进行讲解。军事上着重训练射击和近战。经过几个月的整训,部队的素质有了很快的提高。期间,部队打了几次小胜仗,因而大大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攻打沙井,“虎口拔牙”,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开始进行的。

  当时盘踞在沙井的伪军有一个团近千人,而珠江队只不过是一支100多人的队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攻打沙井谈何容易!可是,珠江队的勇土们就有这个胆量和决心。

  为了打有把握的仗,彭沃和卢伟良派第三小队的队长邱特化装深入沙井侦察。彭沃对邱特说:“你去仔细看看,什么地方好打,就打什么地方。我们的目的是要吃掉敌人一个连。”于是,邱特化装成老百姓,由地方工作的同志带进沙井,初步观察了地形,瞭解了敌情,选择了打击目标。

  沙井是个较大的村庄,南靠大海边,北临开阔地,接近宝太公路。当时,伪军三十师九团约800人分散驻在沙井村的各个居民区里。该团有追击炮4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10余挺,战斗力很强,且又离新桥日军驻地较近,珠江队如果选择的打击目标不对,日伪增援容易,就很难取胜。因此,邱特回来汇报后,队部进行了反复研究,决定选择其第一营第一连和一个通讯排为袭击目标。因其驻地距其它营房较远,新兵多(占一半),战备观念差,战斗力弱。为慎重起见,队部决定再次派赵逢臣到沙井,对攻击目标进行实地侦察。

  6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天空晴朗,风和日丽,赵逢臣化装成一个大少爷的样子,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脚穿布鞋,还带着一叠厚厚的伪钞,从部队驻地洪田出发,沿着公路大摇大摆地向沙井走去。

  沙井伪军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赵逢臣刚到村东头,就被检查站挡住去路。一个伪军老远就叫:“先生,请停下检查。”赵逢臣镇定自若地站在路边,毫无惧色。伪军见来者不凡,只盘问了几句就放行。赵逢臣顺利地通过后,先将敌前沿哨所位置,哨位至衙边祠堂的通道及祠堂的里里外外摸清。该祠堂位于沙井村北面,东、西、南三面都有房屋相连,大门向北,门前是鱼塘和开阔地。祠堂是三进的,分为上、中、下三个厅堂,两个天井,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平台。侦察完祠堂,赵逢臣穿过一条小巷,装作到市场买菜,买了几斤蚝豉,走马观花地兜了个圈,证实无人跟踨,又由另一条小巷拐弯到敌团部驻地侦察了一遍,然后才在地下党同志的指点下绕道而归。

  侦察清楚后,队部决定夜袭沙井,速战速决。分工由第三小队担任主攻,负责歼灭伪军团部附近衙边祠堂的伪军第一连,由一小队牵制敌团部的通讯排,掩护三小队突击,第三小队占领敌团部前面的小山,警戒团部及其他连队,友记队作预备。一小队政治服务员何通积极求战,提出一小队要伺机攻击通讯排。彭沃和卢伟良同意了这一请求。布置就绪后,彭沃还亲自带领几个人在一个月夜赶到沙井外围观察地形。经过周密的侦察和布置,部队在洪田村的荔枝园里进行了政治动员,组成突击队。赵逢臣和邓发分别担任三小队和一小队的突击队长,他们都是珠江队知名的勇士。

  5月26日黄昏,彭沃命令部队由洪田村向南出发,越过宝太公路,向沙井前进。渐渐地,夜幕降临了。月黑风高,细雨阵阵。正是夜间袭击敌人的大好时机。战士们顶风冒雨,悄悄地绕过目军驻地新桥村,摸黑向沙井进发。赵逢臣,是一个年青的共产党员,刚在福永战斗中立了功。他怀着必胜的信心,率领10多名突击队员走在三小队的最前面。这些队员都是九班的战士,平均年龄只有18岁,年纪最大的班长是21岁,最小的战士戴宋才16岁,九班素有“鬼班”之称。这次参加战斗,小鬼班的小马枪已换成驳殻枪,每人腰间插着两个手榴弹,变成了清一色的手枪班。小战士们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斗志昂扬。他们跟着班长,沿着一片蔗林向村边敌营摸去。

  夜间9点多钟,第三小队全部运动到沙井村北面,邱特命令战士们埋伏在距衙边祠堂约30米的一棵大榕树下,观察动静。10时左右,发现一个老乡提着马灯从村外进入沙井,被敌哨兵喝问。老乡答话后进入村内。从灯光里看清了两名哨兵的位置后,邱特悄声对赵逢臣说:“上!”赵逢臣立即率领突击队沿着村边的土堤匍甸前进,直摸到离敌哨兵约两三米的地方。这时两名哨兵正站在一起点火抽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赵逢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惊人速度,蓦地从堤边跃起,伸开有力的双臂,钳制住两个哨兵的脖子,几乎是三个人的头并在一起。小战土们也同时一跃而上,协助班长制服敌人。他们用手枪扺着敌人,喝道:“不许动!动就毙了你们!”敌哨兵受到突然袭击,连喊也未敢喊一声,乖乖放下武器求饶。赵逢臣用毛巾塞住哨兵的嘴巴,乾净利索地将其拖了下来。

  这时,小队长邱特也率领机枪班跟了上来,由于担心天黑走错方向,便令一名俘虏带路,悄悄地向敌营逼进。祠堂门口的敌哨兵听见脚步声,立即吆喝起来:“喂!你们是哪部分的?口令!”赵逢臣举起手枪,“叭”的一声将哨兵毙倒。在祠堂大门两侧平台上睡觉的伪军两个班,被枪声惊醒后立即爬了起来,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一颗手榴弹就在他们中间开了花,“轰隆”一声,接着是“呼呼畴畴”的手枪声。20多个伪军当场死的死伤的伤,幸存者赶忙逃入祠堂,大喊大叫,一片混乱。

  祠堂里面的伪军正乱成一团,赵逢臣率突击队员立即乘着手榴弹的烟幕,冲入祠堂的下厅。中厅和上厅的敌人胡乱向下厅和大门开枪。副小队长张新左脚跺中弹负伤。突击队受阻,只好隐蔽在石柱的背后和石凳的下面。这时,邱特已率机枪班赶到,把机枪架在门口的石头上,向中厅和上厅猛烈射击。突击队向上面投了几颗手榴弹,随即冲上中厅,敌人纷纷举手投降。有几个伪军从天井下面爬起欲逃,被突击队员击毙,如同倒栽葱跌落下来。

  在第三小队的勇猛攻击下,中厅和上厅的伪军都已放下武器,当了俘虏,只有伪连长和一名副官,两名勤务兵仍躲在祠堂一间约10余平方米的厢房里,向外胡乱打枪。赵逢臣一个箭步冲到厢房门口侧边,守住门口开展政治攻势:“放下武器出来,我们优待俘虏!”里面的敌人继续负隅顽抗,手枪、步枪一齐往门外打。政治委员黄辉上来后,一声令下:“坚决把他们歼灭!”赵逢臣举起手枪瞄准,欲往里面打,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手腕,手枪掉了下来,他又用左手摸出一颗手榴弹,咬开导火线就往厢房里投,只见火光一闪,“轰隆”一声,房内顿时鸦雀无声,硝烟弥漫。进去一看,4个敌人倒在地下,血肉模糊,全部报销。至此,三小队全歼敌一个步兵连。

  衙边祠堂的战斗结束后,队部也传来喜报,在三小队打响时,一小队的突击队也冲进了敌通讯排的营房,经过短时间的搏斗,全歼敌通讯排。不幸的是,在战斗中由于敌人的扺抗,突击队长邓发中弹负伤,队员何恩进光荣牺牲。

  这次夜袭沙井,犹如虎口拔牙。战斗进行了20多分钟便取得了预期的胜利,毙敌20多人,伤敌10余人,俘敌30余人,缴枪60多支,弹药一批。战斗结束后,彭沃立即率部撤离沙井向北转移。当战士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扛着战利品押着俘虏走上归程时,伪军又在放“马后炮”了,小钢炮朝着北面乱炸,机枪、步枪也向着天空盲目乱打。但郄对英勇顽强的珠江队战士毫无威胁,有的战土开玩笑说:“听!敌人又鸣炮欢送我们了!”

  第一次攻打沙井胜利后,珠江队与兄弟部队一起,在东莞、宝安粉碎了目军的“万人大扫荡”,取得了许多次战斗的胜利,形势一片大好。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彭沃率领的珠江队改编为“东纵”的第五大队,代号为“五虎队”,属纵队的主力大队,彭沃继任大队长,卢伟良继任政委。

  1944年2月26日和4月6日,彭沃率“五虎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袭击沙井,又先后两次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虎口拔牙,取得了胜利,歼灭麦浩护沙队和伪区署,毙伤敌30多人,俘敌官兵10多人和一个目军翻译,缴获武器一批。

  8月初,“五虎队”奉命越过广九线,到坪山、葵涌、龙岗一带与兄弟部队联合作战,又取得节节胜利。9月,根据纵队决定,“五虎队”扩编为第三支队,彭沃任支队长,陈志强为政委,下辖三个大队,分别由邓发,张新、吕苏担任大队长,人数发展到300多人。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部队在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进行整训,积极开展练兵运动,学习射击、刺杀、投弹三大技术。由于彭沃率领战士们勤学苦练,三支队曾得到纵队授予的“三能模范”的奬旗。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三支队加强了突击力量,改善了武器装备,全部步枪都配上了三棱刺刀,还增发了手榴弹和燃烧弹,使部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士气更加高昂。为了以实战检验训练的效果,12月上旬,根据纵队部的指示,彭沃率二支队再次开赴路西,准备第四次攻打沙井伪军。

  根据侦察所得的情况:沙井仍驻有伪军第三十师的一个团和伪护沙队近千人,其团部和营部、连队分驻在村内的十几个点,其中有两个连共100多人分驻在村南边相隔200多米的两个祠堂里。祠堂门口两边的钓鱼台筑有碉堡和掩体,前面是一个个连接的鱼塘,在通往祠堂的塘基上筑有木栅,设有哨兵。

  摸清敌情后,彭沃主持召开了民主讨论会,对敌情我情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一、沙井伪军经过前三次歼灭性的打击,特别是优待俘虏政策上的感召,士气会更低落。二、敌人虽然分布密集,容易互相支援,在总兵力方面占优势,但我部若集中兵力攻击其局部一两个点仍占优势。伪军相互之间矛盾很多,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会主动支援,以往战斗多是见死不救。即使增援,待弄清情况,组织力量,亦要半个至一个小时,且夜间巷战敌人不易展开,而我部郄易于警戒和封锁道路。三、我方若袭击一两个点,突击动作快,能够迅速破坏和超越障碍,不使敌人逃跑和扺抗,在一个小时内解决战斗,打完即撤,便不会招来敌人各方面的增援,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根据分析和判断,最后决定进行第四次“虎口拔牙”,夜袭驻村南边比较突出的两个祠堂的敌人,攻击时间定于12月20日凌晨1时。支队长彭沃进行了战斗部署:一大队打一个点为主攻,三大队打一个点为助攻,二大队为预备队,宝安大队负责对新桥日军的警戒,民兵负责向导和担架队。部署完毕,攻击部队编组成突击队(包括爆破和排除障碍),支援队(主要任务担任警戒)、火力队和预备队。经过战斗动员,战士们都纷纷要求参加突击队,争取在战场上立功。

  12月19日晚,部队从长圳村出发。冬天的黑夜,寒风呼啸。天气虽然寒冷,但战士们郄精神抖擞,热气腾腾。凌晨1时许,队伍准时扺达目的地。

  “停止前进!”彭沃迅速集结部队,按任务分兵作战:“攻击部队开始秘密接近敌人。第一大队向东面祠堂进攻,第三大队向西面祠堂进攻,其他部队各就各位。”

  一、三两个大队立即行动,到了沙井村南边,即分别向敌人两个祠堂前面的闸门摸去。主攻部队(一大队)突击队被敌哨兵发觉时,勇猛冲锋。火力组占领发射位置,用机枪火力压制东面祠堂前沿的掩体,并以火力封锁该祠堂的门口,掩护突击队冲击和破坏障碍物。突击队迅速推倒木栅,超越障碍,突击至祠堂前占领两侧。支援队按约定到达警戒位置,并防止敌人从侧面逃跑。在突然而来的袭击下,敌哨兵一边打枪一边逃跑,有的躲在掩体里,象死猪一样不会动弹,成了俘虏。祠堂内的伪军吓得魂不附体,当官的哇哇乱叫:“守住大门!开枪射击!”。“给我顶住!顶住!!”伪军连忙向门外拼命开枪。突击队向祠堂内投掷手榴弹,伪军也向祠堂外投掷手榴弹。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在突击队员的脚边,在尚未爆炸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位突击队员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向祠堂内掷了回去,“轰”的一声,敌人被炸哑了。突击队趁机一冲而进,高喊:“缴枪不杀!.举起手来!”被吓破了胆的伪军一个个蜷缩在地上,被拉起来后乖乖成了俘虏。不到30分钟,一大队就结束了战斗,接着转移兵力协助第三大队攻击,并加强警戒力量。

  第三大队在吕苏大队长的率领下,待一大队一打响,即刻向西面祠堂发起攻击,动作十分快捷。敌人来不及逃跑便被包围,只好龟缩祠堂内进行扺抗。一大队突击队正门受阻,部分队员旋即登上祠堂瓦面,居高临下猛打,枪弹,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在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正在鬼哭狼嚎的时候,其余突击队员迅速攻进祠堂。伪军一个个缴枪投降被俘。

  战斗在40分钟内乾净利索地结束,两个点共毙伪大队副以下官兵40余人,伤35人,俘中尉以下70多人,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75支,子弹3000余发。三支队在战斗中仅牺牲2人。沙井伪军,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彭沃率领的部队,又一次深入虎穴虎口拔牙,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李新添)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