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东宝中学与沙井



  一九四四年秋,中共中央指示广东抗日武装要向西发展,在粤、桂两省之间一直到达湘桂线,发展成粤、桂、湘三省边区,建立和发展五岭根据地。王震和文年生所率领的部队沿平汉、粤汉线东西两侧南下,广东以东江纵队为主派出负责干部和武装,尽快北上会师,创建五岭根据地。

  为此,广东省委从国民党后方动员了大批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来到东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东江纵队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为革命培养和输送干部,前后举办了七期,受训者七百多人。为了把培养革命人才的工作持续,东江纵队党委决定创办东宝中学,并把这个责任交由东宝行政督导处承担,东宝中学实质上是培养革命干部和师资力量的一所革命学校。

  东宝行政督导处主任谭天度、副主任何鼎华、王士钊接受办学任务后,于一九四四年底选派何恩明当校长(留美回国,观澜人),曾劲夫为副校长(留日回国,沙井新桥人)筹办东宝中学。东宝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发展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为抗日民主政权输送干部,为东宝地区教育事业培养师资。

  东宝中学是在1945年2月正式开学的,校址设在宝安公明镇水贝村。学校开办时招收三个班:一个简易师范班,学生三十多人;一个春季初中班,学生四十多人;一个秋季初中班(包括升中班),学生四十多人。学生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东宝地区人民送子女入学,二是民主政权的区乡政府和部队向中学保送和推荐优秀学生,三是沦陷区进步青年前来投考。学生年纪大的二十岁左右,小的不过是十三、四岁。

  东宝中学教职员工共十九人,其中有六人是沙井籍人士。副校长曾劲夫是新桥人,曾留学日本,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多年,到校任职前是根据地宝二区的一位乡长,工作积极,为人正直。夫人江秋华任图书管理员。总务主任文萍踪,兼春季班初中班主任,是新桥人。教师陈杰南是沙井人。庶务员曾树安是新桥人。校工曾九是新桥人。

  在东宝中学读书的沙井籍学生有:沙井围头陈氏兄妹,兄陈秉勋春季入学,妹陈宝珠秋季入学。他们的父亲陈劲川当时在东宝民主政府工作,父亲把他们兄妹先后送到东宝中学接受革命教育。壆岗村陈汉苏的大女儿陈慧娟在春季入学。新桥村的曾集明春季入学,大哥曾集芬,二哥曾集谦早年参加革命,后来曾集谦在东莞北安村战斗中牺牲,成为烈士。当时曾集明在东宝中学读书时秘密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并参加武装斗争。

  东宝中学的校庆定在五月四日,学校成立课余演出的“五四”剧团,团长是曾劲夫副校长,副团长是梁克寒老师(解放后出任华南文工团团长)。

  为了配合党的抗日中心工作,使学生迅速成长,学校非常重视师生参加社会活动。副校长曾劲夫率师生外出宣传,利用晚上到各乡演出。宣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街头剧、话剧、歌咏、舞蹈、美术等;有口头宣传、有文字宣传。为了配合减租减息运动,五四剧团创作了第二个三幕五场话剧《老虎九》,主题是揭露地主恶霸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勾结日伪妄图复辟的阴谋,歌颂农民进行合法斗争的胜利。剧团的演出,还穿插了一些歌舞和其他小节目。演出中贯穿着因陋就简、严肃认真的精神。每到一个地方,自己搭台,自制或借用道具,有时没有舞台就在山坡上演出,但演员表演逼真,能激起观众的共鸣,欢喜处,台下笑声一片;悲切处,台上台下一齐垂泪;激昂处,群情激越,情绪高扬。

  这个戏演遍了东宝地区的松岗、新桥、沙井、连平、寮步、大朗、西乡等地,获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新桥演出时,由于这里地处我根据地与敌伪交界边缘,形势很紧张,派部队在周围放哨,部署力量监视敌人,保护演出。演出前,剧团做好演员和观众的动员工作。演出中,忽然伪军陈培的部队向新桥放了几声冷枪,进行扰乱,但我方有备,继续演至终场,秩序良好。演出后,剧团连夜撤出。同学们风趣地说:《老虎九》居然在老虎身边演出了。

  日寇投降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新一军、新六军、五十四军疯狂向东宝地区大举进攻,妄图消灭东江纵队。为了避免损失,保存有生力量,东江纵队决定一切非武装人员立即疏散回家或撤退出城市掩蔽,开展党的地下斗争。当时东宝中学也奉督导处之命停办,全校师生疏散回家或转移到城市读书工作。

  曾劲夫副校长撤退到香港继续工作,一九四八年回东宝游击区任东宝支队政委。解放后任宝安县、东莞县副县长职务。一九五六年后在华南师范学院、暨南大学任教授,于1966年4月病逝。

  沙井围头村陈氏兄妹,到广州去读书,宝安解放后回沙井教小学。后来,兄陈秉勋去香港谋生,妹陈宝珠留在沙井、南头等地教小学,现已退休颐养天年。

  壆岗村的陈慧娟读完书后,从事小学教育,直到退休,现居广州。

  新桥村曾集明先撤退到香港,后又回内地读书,一九四八年回东宝地区参加了武工队,宝安解放后曾在广州建设局工作,后又回乡参加劳动,历尽坎坷和艰辛。后外流香港谋生,改革开放后回乡定居。

  东宝中学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东宝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和教育史上值得纪念和颂扬。而且与沙井邻近咫尺,关系密切,不可忘怀!  (马海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