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顽强坚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2583人在沙鱼涌登上3艘美国军舰北撤山东烟台。

  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议,疯狂捕杀和迫害东纵复员人员和革命群众。沙井大村成了国民党顽固据点,吴东权在沙井驻军,连当地地方武装,总兵力约一个团,分别在云林尖岗山、塘下东山岗,沙头大王山3个制高点布防。总部设在衙边村,壆岗村、马鞍山村一带作缓冲地带。

  1947年,东纵游击队宝安西路支队长陈新奉总部的命令进驻万家萌村,选择大边山作为制高点,万家萌村、上寮村、新桥村、黄埔村作为游击区,以少量的兵力拖住吴东权的兵力,防止它增援南头城国民党总部,并在游击战争中消灭敌人。

  莫耀是当地人,东纵自然派他回当地工作。为了扩大部队力量,经组织研究决定,派他到香港筹款,购买军备。那时局势很严峻,每个地方都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为了逃避国民党耳目,他化装为一个盐贩,不走宝太公路到深圳,而抄小路从石岩出发,路经白芒村,因沙井陈培告密,被扣留在白芒村一间村公所里。敌人严刑拷打,逼他泄露东纵机密。最后国民党一个连长对他说:“如果不投降,就处死你,并把尸体砍成4块。”莫耀宁死不降,最后被处死,并砍成4块,在石岩墟挂尸示众。

  驻守在万家萌村的东纵支队,听说莫耀被害,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杀敌,为莫耀报仇。有几个东莞籍与宝安籍的战士要求队长陈新派兵攻打沙井敌人总部。陈新支队长说;“现在敌强我弱,而且我们的任务是牵制敌人,要消灭沙井国民党部队,力量还不够,不能意气用事!要报仇,得等机会成熟。”那几位战士竟不听支队长的命令,私下凑了10多人,在一个夜晚,从壆岗村后山,潜过一片水田,偷袭衙边炮楼。他们每人带了一包炸药,快接近炮楼时,让敌人哨兵发觉,马上开枪射击。10多位东纵战士,只得拚死向前,干掉哨兵。那时炮楼的机枪响了,炮楼被炸烂了一个窟窿。吓得炮楼里的匪兵魂不附体。炸死了几个正在炮楼下的敌人。这时,处在倚角的云林一连敌人,以及东山的一连敌人,知道总部被袭,一起合围夹击。情况十分危急,战斗也十分激烈。

  支队长听到10多位战士私自行动,心急如焚,连忙电告总部,并带领余下部队,马上出发。这时,从列队里走出一位战士,他名叫潘直升,身材高大,满脸麻子,是一个机枪手。他有点口吃地说,“报告队长!我愿意带路!”

  由于情况突变,陈新命潘直升作向导,前往战场。天色很黑,东纵战士都习惯左手扎上白布条,以便识别自己人。战斗非常激烈,东纵受到了沙井大村、云林、东山3个方向的国民党部队以及民团的攻击。陈新把部队分作两部:一部在璺岗村后山,用机枪迫击炮扫射云林,以及东山两翼敌人,分散牵制敌方兵力;另外组织20多人的敢死队,像一支离弦的箭,直插衙边炮楼。枪声、迫击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喊杀声响彻夜空。敌人虽然进行3方夹击合围。但在夜间,害怕太接近了,伤了自己人,弄不好会自己打自己。因此,敌人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小心翼翼,基本战术采取远距离向中间地带射击的办法。给东纵战士从中间突击带来了可乘之机。

  潘直升手握机枪拚命向敌方扫射。其他东纵战士救人心切,像老虎一样,冲到衙村边,与前批战士会合在一起,背起两个同伴的尸体,杀开血路往后撤退。在壆岗村后的东纵战士的掩护下,突击队安全撤出阵地。

  吴东权部被东纵搅了一夜以后,不知道东纵到底有多少人马,不敢贸然出动。过一段时间,当打听到万家荫村是东纵的藏身之地以后,集中了一个团的兵力,向万家萌发动进攻。

  大边山是万家萌的制高点,也是沙井一带的最高山头,但海拔不超过100米。

  那天上午,陈新带领支队战士登上山顶观察情况,突然,一阵密集的炮火向大边山轰来,山坡的松树被炸断十几棵。面对强敌,陈新决定撤退,避免无谓的牺牲。当部队撤到大边山东侧做戏地时,一发炮弹落在地上,3个战士当场负伤。其中1个被炸断左脚,踝部以下肢体不知飞到什么地方。正在附近干活的潘本良听说打仗,前来看热闹,看到这样情况,连忙帮助抬伤员。但断了左脚那个伤员死不肯走。陈新命令要把他抬走,那战士非常坚决,也由于失血过多,也可能知道自己不行了,他用微弱的口气,要求陈新队长陕点撤退,自己留下掩护。

  做戏地,是山里一块风水地,山坡下是四方平整的一块石地,也像个戏台,人们便叫做戏地。传说村里用来演戏求雨的。潘本良把另一个伤员背回村去,藏在一个柴房里,陈新留下几个银元,嘱咐他照料伤员,潘本良全都照办了。

  一阵强烈炮火轰击之后,敌人蜂涌一般冲到大边山上,发现东纵支队已撤走,连忙翻山追杀。突然几个敌兵发现一个穿着灰色衣服的东纵战士躺在一处草丛中,动也不动,想上前看个究竟。当敌兵围上来的时候,那战士同时拉响两个手榴弹……

  陈新矮矮的个子,东莞人,从小就参加革命,没有多少文化,号称小鬼。1940年入伍,当通讯员,为人精灵、勇敢,曾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了东江纵队王作尧副司令的赏识,后提拔为支队长。后来下落不详,有人传说在解放伶仃岛时牺牲了。至今,还有个别老人说得出他的名字。(潘强恩)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