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农村股份制的诞生



  1983年10月,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与港商陈振豪达成口头协议,港方投资5000万港元在万丰村办一家彩星玩具厂,万丰村必须在半年内盖好2万平方米的厂房,能安置1600个工人住宿的员工宿舍,并做到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经过考察,双方于1984年3月草签了协议。

  根据港方送来的平面图纸样本框算,2万平方米厂房,居住1600工人的员工宿舍,四通一平,资金需要600万元以上。当时正遇到国家收紧银根,借也不好借,筹也不好筹。为了拴住彩星,把刚建好的一座1500平方米的厂房交给彩星,提议他们早日培训工人,以免大厂房建好以后,生产上不去。彩星接受了万丰村的建议,利用万丰刚建好的1500平方米厂房进行试产。

  彩星玩具厂厂址选在大边山东部,大边山东面要推去三分之一,同时还要征用山边的10多亩已分给群众的土地。大边山是万丰村的靠山,有人认为推山破坏了万丰村的风水,一时间,祠堂、公众场合议论纷纷,反对之声震耳欲聋。被征地的农户也闹得很厉害,强烈要求村里进行补偿。

  当时,万丰村要发展企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土地资源,只有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才是惟一的发展出路。然而,大部分的土地己分到农民手中,虽说村里可以用行政手段以低价征收农民手中的土地,但除了种地就一无所长的农民,吃完了有限的一点征地费后,以后生活怎么办?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万丰村干部不能不加以认真考虑。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偶然发现村民们仅在银行的存款就超过了103万元。在这紧急关头,村党支部作出大胆设想:采取股份制办法,把群众手头改革开放以来积攒的资金集中起来,

  但是历史上农民有过吃亏上当的事,合作化初期章程规定,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料折股分红,实际是根本不算数。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又要农民投资入股,农民还放心不?历史的经验说明,他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让农民放心,又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呢?潘强恩和其他村干部反覆考虑如何解决摆在万丰发展道路上土地和资金的两大难题。潘强恩的想法是:征地款直接变成股份,使农民走上久安的道路。相应地制定好章程,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股份制改造的一个雏形。

  针对在征收被承包的土地时群众闹意见的情况和需要筹备资金建厂房、宿舍的两大问题,村党支部支委专门进行了研究,虽然存在分歧的意见,但最后决定向全体党员通报此事,并首先在党员中公布推行股份制方案,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论。

  有的党员提出,土地刚刚分了几年,现在又收回去,是不是违背中央政策?有的党员说,资金入股可不可靠,当年不是搞过什么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吗?后来股权都到哪里去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党员争论不休,双方似乎势均力敌,难分高下。这次争论也把姓资姓社的问题扯了进去。争论越深入,党员们的水平提高越快。特别是一些老党员,因为经受历次政治运动,警惕性特别高,生怕搞股份制会给万丰村带来麻烦,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这个帽子谁也戴不起呀。

  党员大会开过好几次,争来争去老是没有定论。最后,党支部决定,召开村民大会,直接听听群众的意见。

  这次村里召开群众大会,不用三催四请,群众早早地来到露天会场。台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会议由潘九根主持,潘强恩作了推行股份制的报告。在分析了一番情况和讲了一番道理之后,潘强恩直接通报了与港商合作建厂一事,向群众求计问策。他说:“最近我们与香港彩星集团洽谈一个项目,对方要求我们在半年内建成2万平方米厂房、住1600名工人的宿舍,四通一平。项目很好,资金不足。由于我们这个项目资金要求量达600万以上,想到银行贷款,但现在国家银根收缩。如果我们在半年内做不了这件事,这个项目就告吹了。现在国内很多人都争这个项目。今天的群众大会想征求一下意见,看怎么办?”会场上,首先是一阵沉默,一分钟后,群众开始窃窃私语,声音由小到大。

  突然群众中站出一位老汉,说:“凡事量力而行。有能力就做,没有能力不要做!”接着一个中年汉子说:“你们把大边山都推掉了,洗湿了头,还不洗下去吗?”一位妇女也站起来大声地说:“你们大队干部没商没量就推掉风水山,万丰村以后就没有后枕了。以后若顺顺利利的倒没有什么,要是将来灾难降临,责任谁来承担?怎么办?你们看着办吧,反正这几年也有个样子做出来了,只要你们认为是对的就做,不对的就不做。”

  群众大会开过了,并没有激起群众的投资热情,但却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平静的万丰村不平静了。有识者说:办法是好办法,但就是风险太大。对股份制毫无认识的人,认为事不关己,漠然置之。反对者都是一些认为股份制风险很大的人,总之舆论沸腾。

  万丰潘氏宗祠是他们最好的讨论场所。天下事、国事、村事、家事事事都可在那里听到,也经常发生争论,有知识的人分成两派,他们时常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反而好,争论越多,大家反而对股份制认识了,慢慢懂得是怎么一回事了。

  为了推行股份制,潘强恩决定再开支委会。在支委会上,潘强恩反复强调,尽管我们支委的观点不统一,但这个项目要尽快上马,这是一切事的前提。只要大家有办法筹到钱,也可以不采用股份制。咱们干脆实行资金包干到人,来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吧。这一招果然很灵。最后一致决定推行股份制,并规定每个支委都要带头筹资5000元入股。农村股份制的诞生

  支委会的这个决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于是又再次召开支部大会,并把支委会关于推行股份制的决定作了宣布,不少党员都感到吃惊。支部书记潘强恩倡议万丰村的党员要带头作示范,都在不许抢、不许偷、不许贪、不干违法的事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来。对此党员们又争论起来,最后决定表决通过,最终以微弱的多数获得通过。

  对于企业用地问题,村里也作了规定:土地以作价或分成入股。凡是已分到户的土地,如果企业征收,必须作价,按照土地承包期15年,在15年内,其股份归承包者所有,承包期满,其股份归集体。集体土地,与群众合作盖厂房,实施三、七分成,即出土地者三,投资者七,50年全部归集体所有。

  对现金投入者,所有权50年,50年后归集体。为了使第一批投资者有信心,村里作出保证,对彩星项目投资者,月息不低于6厘,5年内保本保息,5年后不保本不保息,即5年后再实行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原则。不在此项目投资者,不能享受5年内保本保息的待遇。

  这个措施出台,群众投资开始放心一些,但所筹资金25万元,仍然不足。村干部又找了一些朋友加入这个行列,动员一些建筑公司带资建厂,承诺定期付款。后来又到香港同胞那里借了一部分款。工程如期完成,彩星的领导层看到了新建的厂房,表示满意,连连夸奬万丰人有魄力、守信用。大量的设备马上进入新厂安装、调试,工作紧张地进行,不到2个月就进入投产。1985年底,万丰村股份公司向股东分配了利润。这是万丰村推行股份制第一次分配。它是万丰村经济发展史上的突破点,打破了传统模式即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模式。这次分配利润较高,超过20%。全村震动了,人们惊叹了,这是奇迹。这次突破,也就奠定了万丰村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宝安故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