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才思敏捷的陈龙佑



  凤集高冈仔看文明天下,龙蟠沙井行将霖雨苍生。

  这是沙井义德堂陈氏大宗祠大门楹联。据说上联出自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乡试中式(举人)的潘甲第之手,而下联则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乡试亚魁陈龙佑所作。两人乡试时间相差54年,估计年龄相差也有四五十年,两人怎么能同作一副楹联呢?

  话说新安县邓家蓢人潘甲第,出身书香世家,少得父教,专治《春秋》,以“躬耕供母”闻名乡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举人,官至湖广衡州耒阳知县、广西寻州府贵县知县。有一日,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又适逢云霖圩日,他心情特别舒畅。清早起来,梳洗更衣后便出门邀朋友去趁云霖圩上茶楼饮茶。云霖圩东连璺岗,西靠衙边,离邓家萌约有四、五里路,因为这里是个小山冈,所以又有人称其为云霖冈或高冈。那时的云霖圩,茶楼酒馆、赌场妓院、当铺齐全,商店很多。圩日更有各种卖摊、占卦算命、看掌睇相、江湖卖武、膏丹丸散、杂耍把戏等应有尽有。各地客商及四乡农民纷纷到此买货卖货。九点多钟的云霖圩已是人头涌涌,熙来攘往,热闹非常。一直持续到下午二、三点钟人们才渐渐散去。

  潘甲第与朋友们来到云霖,时间尚早,圩市还未很旺。他们进了一间靠西边的茶楼,在楼上选定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品尝茶点,谈笑风生。过了一会,甲第叫小二炒了几味时鲜小菜,要了一壶“罗浮春”。酒过三巡,甲第放下酒杯,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衙边、辛养、沙井大村的一片片瓦房屋都在他的眼下,自己功成名就,乡试中式,官居知县,多少人在他的管辖之下。思潮伏起,感慨万分,叫店小二拿过纸笔墨来,朋友们见他把纸铺开在桌子上,以笔蘸墨,迅速挥笔,一气呵成疾书“凤集高冈1宁看文明天下”,十个大字跃然纸上。朋友们齐声叫好!其中一人把各人酒杯斟满,双手举杯说:“凤集高冈,看文明天下。甲第兄,好意境,好句。大家乾杯!”大家说就以此句为上联,公开征对下联,甲第也同意了。于是老板吩咐小二把“凤集高冈仔看文明天下’’的字幅和另书说明公开征对下联的字幅一并贴在茶楼的西边外墙上,甲第和朋友们乘着诗意和酒兴回家去了。

  话分两头,在甲第和朋友们离开云霖圩不久,沙井大村的一位老者吃过早饭,手拉着一个八、九岁的男童也来趁云霖圩,经过茶楼前面,见一大群人站在墙壁前在看什么东西,议论纷纷。

  “爷爷,这么多人站在那里干什么?”男孩问。老者没有答话,挤进人群去看了墙壁上贴着的字,然后又挤出人群告诉男孩,是有人出了上联公开征对下联。

  男孩说:“爷爷,我要看看”。于是老者拉着孩子的手,一起挤入人群在靠近墙壁处站了一会。

  “龙仔,看清楚了吗?”老者问。

  “爷爷,看清了,也记住了。”男孩说。

  “我们走吧。”爷爷拉着孙子挤出了人群向圩市走去。没走多远,男孩突然用力拉着老者的手说:“爷爷,这个下联我会对。”

  “真的?你说给我听听。”

  “他们上联是凤集高冈1宁看文明天下,我的下联是龙蟠沙井行将霖雨苍生。”

  爷爷也是读过书的人,诗词楹联略知多少,觉得下联很有意思。龙对凤,沙井对高冈,霖雨对文明,苍生对天下,想着,想着,对孙子说:“龙仔好,我带你到茶楼去写出来。”

  老者是本地人,与茶楼老板很熟,说明情况之后,老板拿出纸笔墨来,让龙仔慢慢地在纸上写出“龙蟠沙井行将霖雨苍生”,老板叫小二把它贴到潘甲第写的上联之下。围看的人更多,一时间云霖圩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纷纷称赞龙仔是“神童”。

  茶楼老板另外用纸把龙仔的下联抄好,叫店小二专程送到邓家萌,亲手交给潘甲第,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潘甲第看着小二送来的下联,赞叹不已,而且是八、九岁孩童之作,自言自语地说:“好啊,沙井出神童了!”

  这个龙仔就是归德人(今沙井二村)陈龙佑,后来,于明万历壬子(1612年)乡试举人第二名,官至国子监助教、湖广归州通判。(马海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