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陈桂籍的抗英义举



  陈桂籍,字月樵,新安县沙井乡岗头新村(今沙井镇辛养村旁腊岗仔村)人。为宋末驸马陈梦龙二十传裔孙,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正六品)。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夷以香港岛为据点,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船事件发生,英国署广州领事巴夏礼故意扩大事端,并得到香港总督兼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包令的支持,准备挑起战争。10月23日,在美、俄的支持下,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领英军舰越过虎门,攻占腊德、龟岗炮台,点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

  两广总督叶名琛给咸丰皇帝的报告中说到,他已召集二万余水陆兵勇,守旧城,全体绅民同矢义愤。为了牵制入侵广州的英军,威胁英军的后方基地——香港,叶名琛下令新安县在籍户部主事陈桂籍,要他对香港采取灵活多样的行动,骚扰英军的后方基地。

  1856年12月19日,陈桂籍首先在新安县南头城学宫明伦堂,召开抗英动员大会,联络全县士绅,共同声讨英军暴行,幷发抗英檄文,发动全县士民打击英军。大会决定在香港开辟战场,首先是断絶对香港的一切供应,然后从香港撤回全部新安人,接着在新安县内灭尽信奉洋教之徒,防止他们为英夷刺探军情。

  当时,外国人在新安县建有西乡堂(1848)、福永堂、荷坳堂、李朗存真书院、布吉崇真堂等。中英战争一开始,那些传教士便逃回香港。陈桂籍根据乡民的报告,派练勇突然搜查那些通敌的传教士活动过的村子及住过的地方,将他们遗留的财产充公。

  陈桂籍安排他的弟弟举人陈芝廷,专门负责对香港实行禁运,在新安县和通往九龙的交通线上部署哨卡,还组织小型船队执行各种任务。

  陈芝廷送密信给香港的地保和看管英人房屋的华人,以五百大元和六品官职为代价,购买英国贪官高和尔和警务处长威廉坚的人头,信上说:“汝等必获夷人信任,入其屋而不遭致怀疑,是以可趁其不备,出其不意,猝然下手……如需船载协助,务请通知于我……”其实这是中国兵书中所谓“擒贼先擒王”的计策,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做法,这样可收不战之功。

  1857年1月15日,为配合陈桂籍的抗英计划,在香港的中国人,在一所面包房制作的面包里秘密下了砒霜,准备毒杀英夷。当时香港有家很大的面包店,叫怡升行(Esing),其制作的面包是专门供给英国人食的。只因面包里含砒霜量过多,那天早上,吃的人一下肚便马上呕吐,经组织抢救及采取预防措施,才无人丧生,中毒者达400人。包令下令警方搜查,将毒面包进行化验,每4磅面包内含有0.92%的砒霜。当时工人均照常上班,若无其事。警方拘捕了该店铺52名雇员。店老板张亚霖则于那天清早与全家老小去澳门扫墓去了。张被追回,但他的儿子也吃了带去的面包中毒,可见他也是不知情的。后被判驱逐出境。当时面包案中,中毒最深的是包令夫人,虽幸免于难,但经这一场惊吓后,一直卧病不起。包令的姑母知道这一消息后很着急,她给包令的信中写道:“收到你最近的信,真是谢天谢地。我深切同情你的困境。……我唯有祈求上帝继续保佑你,使你免受一切伤害。倘若我天年未尽,能看到你们一家平安返里,那就太感谢上帝的恩典了”。但包令的姑母无法使包令夫人病情好转,到1858年就过早逝世了。毒面包案的发生,引起华人与洋人产生敌意,英军和英国人在震惊之余,统统将家属疏散到澳门,以避免各种不测。包令为了沟通华人,于是计划欧籍公务员学习华语,又让华人有机会表达冤情。

  怡升行被封后,英国人转往下环西商都特尔面包行(Duddell Bakery)去购买面包,但该行也逃不了被火烧的结局,货仓内的一千包面粉也化为灰烬!可见香港的抗英怒火如此高涨。

  负责对香港实行禁运和骚扰的陈芝廷,每天派出20条船日夜在外海监视香港英军的活动。1月19日,陈芝廷依其哥哥的计策,派出一小队人马,前往香港进行活动,这些人全部都经过乔装,英军根本辨认不出。他们趁一队英军巡逻队不备之时,突然发起袭击,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四散逃命。这批深入虎穴的勇士,竟然割下一英军的首级,顺利地凯旋归来。陈桂籍指挥的这类小规模活动,常使英军防不胜防,不得安宁。

  中国人的行动使英夷提心吊胆,每天下午6时以后,便安排大队警察和士兵巡逻。包令还同意法国海军司令提出负责保卫香港最不安全地区的建议。包令背的包袱,可以在包令给其子吉加的信中看得一清二楚,包令在信中写道:“在我们这块弹丸之地的香港,财源已经枯竭了。我要找船来保卫香港,要到新加坡搬兵,还要成倍地增加警察”。不但香港孤立待援,而进攻广州的英国海军舰队,在团结一致的广东军民面前,也困守无援,于2月15日被迫撤离广州,叶名琛派水师在后追击,广东军民取得初步胜利。

  1857年4月,包令为了挑拨百姓与其官家的关系,瓦解官方与百姓的密切配合,特印发了2000本小册子,把“亚罗号”船事件引发的战争责任推到两广总督叶名琛身上,与百姓毫无关系。包令伎俩遭到叶名琛的还击,并以广东全体百姓的名义谴责英军烧毁炮台、轰击城垣、焚烧新城行店房屋、击毙村民的血腥暴行。

  叶名琛由于得到错误情报,误认英军无力发动战争,加上广东历年战争,军队主力外调,守城兵力严重不足,还有财政困难,一度裁减练勇,放松了广州的防守等原因,给英法联军可趁之机。

  1857年12月24日,英法联军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限广州城48小时内投降。12月28日,额尔金与葛罗命令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幷发起进攻。第二天广州陷落,英法联军进城。1858年1月5日,叶名琛被俘于将军都统署,被遣往香港,再往印度,同年4月10日病死于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被俘后,清政府大吃一惊,随后将其革职,命黄宗汉(福建晋江人)补授两广总督,即行由北京驰骋前往。

  2月15日,清政府连发三次廷寄,命广东在籍前户部侍郎罗悖衍、二品衔前太常寺卿龙元僖、前工科给事中苏廷魁纠集团练,将英夷逐出省城。3月13日,廷寄经骆秉章阅后加封驰递,由委员冯汝菜等送扺顺德罗悖衍等处,罗等即暂设广东团练总局于顺德,并招募东莞、香山、新安三县壮勇及广、佛等九十六乡练勇,宣谕圣意,民心甚为踊跃。

  罗悖衍等考虑到英夷不会甘心屈居于广州城,定会四出骚扰,就委派户部候补主事陈桂籍,督带新安壮勇千名,驻扎广州东路三宝墟,与千总邓安邦所驻扎在榕树头的壮勇相犄角,北路有候选知府林福盛率领的香山勇、安良局勇、九十六乡勇,三路均互为呼应。

  6月2日,广州英夷日益骄横,蹂躏城中之后,又集千余夷兵外出骚扰,在附近村庄奸杀良家妇女2人,又携走少女3人,然后往白云山的摩星岭,用望远镜四处瞭望。英军在准备寻衅,把设在广州附近的壮勇营盘拔掉。果然,第二天拂晓,英军分兵两路进攻。

  一路经黄麖塘袭击邓营,千总部邓安邦率勇迎敌,杀死英兵总士边治,取其首级,缴获军马一匹,剑帽军械多件,英军向三宝墟逃窜,企图两路合兵,以壮其胆。

  另一路进攻三宝墟,这是陈桂籍及其新安壮勇驻扎之地。这路英兵也遭到千多新安壮勇的顽强扺抗。这时,袭击邓营败窜的英兵也赶到,遂合兵一处,发起三面进攻,而新安勇越战越勇,附近龙眼洞的乡勇也赶来助战,从卯时至未时,鏖战五个小时,陈桂籍与新安壮勇在龙眼洞乡勇的支援下,大获胜仗。英军中穿红衣骑马、执旗佩剑的头目被击毙2名,英兵被击杀100多名,受伤50至60名,英军大败而逃,新安壮勇等从银坑岭追击至西牛角地方,英军闻风丧胆,藏匿于银履塘、麒麟岭及白云山各寺中,陈桂籍也指挥壮勇扼要驻守。

  6月4日英军又进攻邓营,大败而回。又派战船数艘驶往泥城一带,沿河乡勇全出,英军见状,马上掉头回窜。当晚,北路各勇,潜至四方炮台下,鸣鼓吹角、施放火箭,有捣广州之势。英军极为紧张,乘着夜色,把各处败退之兵尽集城内坚守。后英军扬言进攻石井、江村,只不过虚张声势,哪敢出来骚扰。这次抗英战后,罗惇衍等优恤阵亡壮勇,犒赏各路练勇乡丁,大有灭此朝食之志。

  1858年6月26日,中英在天津签订《天津条约》,清廷丧权辱国。8月3日,香港英夷乘船在新安县城外南头登陆,张贴华民复工告示,与南头乡民发生打斗,数名英军被揍,从而引起三千英军于8月10日至11日前来南头报复,遭到南头军民的英勇扺抗,英军一度攻入南头城。

  在危急关头,由陈桂籍领导的英勇善战的沙井练勇等赶到,与知县王寿仁率领的民勇合兵一处,将英夷赶出南头城。因此,英夷对陈桂籍及沙井练勇的行为,切齿痛恨,并出告示,扬言要于8月23日攻打沙井,向他们进行报复,企图威吓陈桂籍。后又出告示,改于8月27日进攻沙井。

  英军扬言并张贴告示要报复沙井,激起沙井等乡百姓的极大义愤,决心众志成城,自捐自战,与英夷决一生死。英军见引起公愤,自知理曲,又不敢惹老百姓,于是又将告示揭去,再也不提进攻沙井了。

  英军转而北上,利用战争和清廷中的投降派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而清政府软弱无能,则向广东官吏及百姓施加压力,避免与英军开战,以换取和谈成功。此后,广东的抗英不了了之。

  作为一名户部主事,陈桂籍在国家有难之际,挺身而出,与其弟陈芝廷组建了一支沙井练勇,在香港战场、广州抗英和解救南头城的战役中,打出了威风,显示出新安人民敢于“不告于绅,不禀于官,自捐自战,誓将与之决生死”的英雄气慨。(彭全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