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清末旅越建筑师陈才茂



  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秋月的一天,星岗村前非常热闹,人声鼎沸,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簇拥在新建的家塾前,等待着举行落成典礼良辰的来到。只见建筑的主人容光焕发,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他叫陈才茂,号智熙,生于咸丰末年(1861年),是土生土长的壆岗人。这一天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喜庆的好日子。家塾以他的号智熙来命名,是多大的荣耀啊。

  陈才茂永远也忘不了幼时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当长成小伙子后,他就再也不能忍受地主和高利贷债主的压迫剥削,为了躲债,决意离乡背井到海外。他偷偷溜上开往香港的俗称“大眼鸡”的木帆船。还没等船开走,债主已经问讯追上船来,揪住他的前胸衣服恶狠狠地骂道:“死野仔,你先父欠下我这么多债,不还清别想溜!”要他留下继续当长工,直至还清债务为止。陈才茂跟债主说:“你不是要我还债吗?我现在是一无所有,若留在这里当长工,债务何日才能还清呀,你’不如让我到海外做工,尚有发达的机会,一定连本带利还给你。”在众乡亲的劝阻下,债主无可奈何地放他走,不过还是夺走他手里包着几件破衣服的小布包顶债。

  陈才茂就这样赤手空拳来到香港。此时的香港正处在建设初期,到香港去的年青人大多当建筑工人。陈才茂经同乡的介绍,也到建筑工地当泥工。开始只能做做小工,聪明好学的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很快就学会了砌砖,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瓦工。

  法属殖民地越南海防也于此时开始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因缺少熟练的瓦、木、石工人,就到香港招募华工,陈才茂首批应招前往。

  海防港口工程由法国建筑师马隆(MALON)上尉负责。陈才茂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和勤劳诚实负责的品质,赢得工程师的信赖,不久就起用为管工。由他经手的每项工程,费时短质量好,很快就升为小包工、大包工,成为马隆不可或缺的好助手。马隆见海防的建筑业有利可图,辞去公职创办自己的建筑公司,邀请陈才茂合作经营,接洽到的工程全部交给陈才茂承包。在陈才茂的倾力协助下,马隆的公司发展迅速,成为北越有名的建筑公司。后来马隆携妻返回法国,将公司交给陈才茂。

  他的公司以陈才茂命名,不管是法国人,还是越南人都亲切地称其为THAN THOI(陈才)。公司位于红河边的广东街中心地段,他买下沿广东街红河两岸的大片土地,用街对岸约半平方公里土地造水塘储放木材,还建起了先进的机器锯木厂和水泥花砖厂,实行锯木机械化,生产时髦的花阶砖。还建有一个巨大的内河船坞修理船只。由于陈才茂的名气,人们逐渐称广东街为“陈才街”。他还在河内开设茂盛分店,在南定开设茂兴分店。

  陈才茂善于团结华工,善于用人,手下有一批能工巧匠和“土工程师”保证其工程质量,还聘请法国律师为法律顾问,赢得法属殖民地当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成为当时北越声名显赫的三大建筑师之一,与另外两名法国建筑师齐名。他在北越竞争得标的工程主要有全越南总行政机构总督府、中部芽庄港航标灯塔、河内海防铁路海防段的路基、海防红河石堤、拆除堵塞河道的旧军航,疏通红河河道、建造海防港仓库等。

  他主持修建的全越南总行政机构总督府,坐落在河内的巴亭广场,红色屋顶,黄色墙面,门窗的拱券和各式各样的希腊式立柱,以及欧式阳台,无不透露出浓郁的异国情调。这座最为著名的法式建筑原是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统治中心。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代表越南临时革命政府在这里宣读《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原来本想让胡志明主席入住总督府,但被他拒絶了,他选择住在旁边一座普通的电工宿舍里。尽管胡志明主席从未入住过,人们还是称这里为主席府。现在主席府被作为越南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也是河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为了繁荣海防市,地方当局曾打算将广东街后街两旁土地全部划给陈才茂免费使用。他明知房地产价格会不断上涨,如接受了就会大富大贵,然而还是毅然决然拒絶了。因为他知道子孙若靠祖荫生活,收租度日,势必失去进取心和奋发的创业精神,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结果会害了他们。后来那片土地给了广新源经营,其后代果然一事无成。

  陈才茂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主持东安堂,办起东安学校,为东莞、宝安的侨民子弟提供读书的场所。他幼年失学,只念了三个月的书,深知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外语的重要性。在法属殖民地和法国人竞争,没有文化知识,不懂法语,是不行的。那时子女尚幼,他在亲友中挑选了两个青年送去进修法语。两人学成后,一人留在公司当法语秘书,一人推荐给当地的税务官。

  清光绪年间,政府曾发起修筑粤汉铁路,向华侨推销股票。陈才茂积极支援祖国建设,也买下大量的股票。结果路没修成,股票成了废纸,华侨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陈才茂后来衣锦还乡,除了还清债务,在家乡建一个为族内的子弟提供上学的家塾,还做了不少的好事,赢得乡亲们的尊重和信任,有什么事都来找他,他也尽心尽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化干戈为玉帛。有一次,两个邻村因争水浇地而准备械斗。陈才茂闻讯后立即召集众乡绅进行调停。他对大家说:大家都是中国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不必械斗,务以息事宁人为要。在他和众乡绅的调解下,和平解决了这场争水纠纷,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团结了两村的村民。陈才茂于民国初年(1919年)逝世,享年58岁。

  智熙家塾位于壆岗村北帝路路口,座西南朝东北,三间两进两天井。门厅为硬山顶,辘筒灰瓦,有升起,花岗石砌角。地面铺设时髦的花阶砖。山墙为镬耳顶,清水墙,墙裙叠四皮条石。檐口有彩绘,檐板有戏剧人物、花艹、暗八宝等雕刻图案,门匾题阳文“智熙家塾”四个大字,上款为“光绪戊申秋月谷旦”,落款“顺德陈敏章敬书”。后堂为两层住宅,山墙为官帽顶,一楼为仓库或杂货间,二楼中为厅,两侧各有两问房,均为推拉门,陶瓷门把。据说建筑所用的木材、地砖等材料都是由越南运进来的。智熙家塾是深圳市建筑年代最早的华侨建筑之一,对研究深圳市华侨历史和近现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被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