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民问信仰



  沙井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南端,自古以来巫觋之风盛行,民间信仰的种类繁多,成份复杂。

  上香

  唐朝就出现上香拜神活动,每家都设有神龛,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家神,每天都由家中的长者主持仪式。上香前,主持人洗漱乾净、端正仪表之后,虔诚地点上三支香,端端正正插在香炉里,行三拜之礼。接着全家老小依此上香礼拜。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仪式更庄重,礼拜更虔诚,所用之香也比较讲究,主要用檀木磨成细粉做成的檀香。供桌上摆放时鲜水果如荔枝、芒果和龙眼等,还有荤菜、米饭。拜祭后,全家大小一起用斋吃素。

  打醮祭典

  解放前,沙井、新桥、万丰等村有所谓的打醮祭典。打醮也称建醮,所谓“醮”,古时候的原始意义是“祭神”,道教盛行后,称“僧道设坛祭神”为醮。自南北朝开始,历代朝廷大多有建醮的祭仪,尤其盛行于元、明两代。醮的最大作用是保境祈阳、许愿酬还。

  打醮祭典一般是定期举行,三年举行一次,有“三年一届醮,十年一届景”的说法。打醮安排在农历十月份举行。打醮从筹备到完毕往往需要约一年时间。在进行打醮的前一年冬天,择日在庙祠前杯卜,卜选当年缘首,并择定建醮日期。缘首作为侍奉神明的代表,一般九人,负责进行筹备各项事宜,诸如成立喃呒团、搭建醮坛、竖灯篙、请神鉴醮及仪式的进行等。喃呒请道士、男巫担任,是神明的代表。

  在打醮正目前,先上头表、二表,乡民通过缘首及喃呒之手,向天、地、水、阳三界四府的神只发出邀请。打醮祭典要举行七日,分为开醮、正醮和完醮三个环节。

  前三日为开醮,在村中户外空地搭建的醮坛和粤剧戏棚,准备仪式中所用的纸扎用品。还要举行上第三表的仪式,将写上乡民名字的表文,用鸡冠血去秽后,便连同纸扎的功曹马(或称使马)化去,邀请各方神只莅临参加醮会。接着是扬旖,在醮棚四周,竖立竹竿,竹竿上挂有幽灯,下设有幡亭,据说可给游魂指路和休息。然后举行迎神登坛的仪式,将村内各个神只请迎到醮棚内供奉。启坛建醮,请道教教主张天师和道教至高的三清(上清、玉清和太清)到临坛场,分别引见缘首及众喃呒,幷且分配掌符、掌印等职务的仪式。开坛启请之后,醮事便正式开始。

  接着三日为正醮,先启人缘榜,把登记着有份参加打醮者名字的人名榜,贴示出来。然后祭神,并为巡游的麒麟、狮子点睛。正醮最后一日下午游景,巡游队伍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还有由小孩扮演古代人物巡游的飘色。据说舞龙还有舞火龙的。晚上举行“祭大幽”仪式,对无主孤魂作出超度和分衣施食。先是道士替亡魂超度,所做的仪式包含了打开地府之门,将亡魂集中在坛前,点化亡魂不要再眷恋凡尘俗世,并将其超渡,使他们可以早日轮逥。超度之后便到分衣施食的环节,由于游魂众多,易生骚乱,所以村民必定会将巨大的鬼王抬出,以控制场面。村民在地上铺上分二行长长的金银衣纸,好让男女亡魂获得施舍。由于整个场地满是游魂野鬼,女性尤其孕妇是不会参加的。即使是男性村民,也须要先取利是,以挡凶灾,而彼此不能呼叫名字,以防鬼魂跟随。在仪式结束后,被认为带来不幸及疾病的鬼魂便会离开本乡村,而鬼王亦会被火化送走。

  最后一日为完斋,下午进行游景,并将请来醮棚的神只送回原来的地方,打醮就结束了。醮祭圆满结束,信徒明修善果,皆相信境内必然风调雨顺,平和康泰。

  为了娱神娱人,让神人共乐,打醮期间,从广州请来粤剧戏班,演出神功戏,通常配合神功活动的日程,为期三至六天。戏班惯于演戏的第一天晚上和正日(第三天)的下午先演例戏,然后才演正本戏。例戏即一系列必须演出的剧目,属于神功戏的经常性仪式和剧目,如《贺寿》、《六国大封相》、《加官》及《仙姬大送子》等,《贺寿》是利用八仙中的人物代表戏班及地方村民向菩萨祝贺生辰。《加官》有象征天官赐福的意思。而“产子”及“送子”在农村中有吉利的象征,因此《送子》是神功戏中不可或缺的剧目。

  打醮期间,信仰区内“封山禁海”,全面斋戒,在诵经法会普度亡魂之后,始能开戒。

  佛教

  佛教北宋时传入沙井。天圣四年(1026年),参里山(今沙井中学)的山下出现一座寺庙,名叫云溪寺。景祜四年(1037年),云溪寺迁到归德衙署旁(今衙边村)。当时云溪寺的庙产很少,香火也不是很旺,庙里的和尚终日靠化缘果腹。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蒋八姑捐田数顷。邓县君嫁给东山塘下的曾士廉。曾士廉字公养,三十岁就去世了。邓县君年纪轻轻就守寡,吃斋念佛,过着节俭的生活。当得知蒋八姑捐田之事,邓县君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田产百亩捐出。云溪寺又迂回参里山。

  咸淳五年(1269年),云溪寺为纪念邓县君建舍田祠。砻石请当地的名士曾宋珍为该祠作记。曾宋珍,号罗溪,罗田人,也是曾志大的子孙,宋淳佑九年(1249年)贡士,咸淳十年(1274年)登王龙泽榜第五甲进士,授迪功郎,循州龙川县尉。他感叹“自绍兴至今百二十八载,而先后喜舍,仅两妇人,信乎好善之不多见也”,他认为甚爱为贪,不忍舍者为吝,舍田祠不光是为了纪念邓县君,而且可以起到“讽吝警贪”的作用。曾宋珍曾到过云溪寺,留下诗一首:溪水年年自深浅,山云日日半晴阴。溪山好处划开眼,看水看山悟此心。

  由于靠近热闹的云霖墟,云溪寺里的香火也日益兴旺起来。到抗日战争时,日军焚毁云霖墟,云溪寺也遭到极大的破坏。1957年沙井中学迁到这里。

  龙津石塔位于沙四村桥东五巷。据明张二果《东莞县志》载,龙津桥“宋嘉定问盐官承节郎周穆建,桥侧立塔高丈有二尺。旧传桥成之日,风雨骤至,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因立塔镇之”。嘉庆《新安县志》载:“龙津石塔在邑之三都沙井村河边,宋嘉定年间盐大使建石桥于沙井之东北,桥成之日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故立塔桥上镇之”。塔为粗砂岩材凿制,塔座正方形,长、宽均为0.56米,高0.29米。须弥座四角浮雕竹节角柱。塔身为正方形,长宽均为0.44米,高0.6米,无角柱,正面有弧形佛龛,龛内浮雕半身佛像,螺髻,长圆形脸,突眼,高鼻,小口,双耳垂肩,平胸细腹,身披袈裟,一手平放,一手举于胸前屈指卜算,从其手势来看,是“捏二伸三”,这种手势,即是妙音天。妙音菩萨来到灵鹫山,当时落雨,出现七宝莲花,同时有百千音乐自鸣,他以十万种伎乐供于佛前,得到玄妙音声,如果从《法华经》的解释,也相差无几。神态慈祥逼真,颇具宋代雕刻造像的风格。塔身左右两面亦有弧形龛。左龛的上部有双手合十的像,下有阴刻楷书四行十二字的经文咒语:“奄口口,尾萨漂,尾萨罗,叫泮宅”。右龛的上部浮雕一只手斜握一把长剑,此剑名曰“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威力甚大,下刻阴文四行十六字:“奄帝势口,惹睹呢俗,睹提口口,口口泮呢”。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龛中塔顶做四坡水,檐子平而直,檐下做混檐,即古代建筑的防火檐。塔尖用一个宝珠收尾。基座上和塔身上刻出许多壶门式样,也有的略作变体,它是佛教上经常运用的一种图式样。从南北朝到明清时代在石塔上、建筑上普遍地运用。另外即是塔檐用“混”檐。这是一种简化手法,也是檐子下端的一种做法,其实它是一种防火檐。据当前所知,南宋石塔除宝筐印塔、无缝塔之外,即是在单层塔中,做方形石塔也是一个孤例。这是佛塔向风水塔功能转变的早期实例。1984年,当地群众在原塔基前重建塔座,将残存塔身等安放基上。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云溪寺,沙井大村有一座西来庵(今八方茶馆),万丰村有一座善缘庵(今万丰图书馆),均为小庙,看来佛教在沙井的影响还是不大。

  民间神明

  和其他海滨地区一样,沙井一带的居民最为供奉的神明还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洪圣王和天后。

  相传洪圣就是传说中的祝融,火帝,司夏,司南岳,司南海,被海疆渔民首奉为神明,已信仰数千年之久,后渐播于内陆,帝王亦礼敬之。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这是为南海神庙之始。该庙就是今天广州黄埔的波罗庙。唐代南海神庙地位提高,天宝十年(751年),以“屡效休征之应”,南海神被册封为“广利王”。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韩愈所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说:“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唐代对外开放,外贸兴旺,来往广州的海舶皆经过和停泊于神庙所在地,故封其神号为“广利”,以隆其地位。南汉甚至尊南海神为昭明帝。宋初,复其唐时封号。仁宗康定年间又加封洪圣广利王,皇祜年间再加为洪圣广利昭顺王,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更加封为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宋廷和广东官员把南海神的“威灵”尽情扩大,说成是:“庇护南服,民无震惊;风雨时叙,百谷用成;夷舶往来,百货丰盈;顺流而济,波伏不兴。”南宋时己确定二月十三日为南海神诞。另一种说法是:洪圣,本名洪熙,唐代的广利刺史,以廉贞闻;倡读天文、地理、数学各科,建观像台,以察天候,渔民商旅赖之。后以辛劳早逝,士人惜之,上表皇帝述其功业,洪熙于是被追封为广利洪圣大王,嗣后沿海士庶建庙祀之。洪圣死后英灵不减,屡拯民于灾难之中。供奉南海神的庙原在茅洲墟,巴港大王庙。大约在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沙井下涌建了一座洪圣庙,民间以二月十三日为南海神诞,每年都要举行庙会。道光年间重建。

  天后又称林夫人、灵惠夫人、天妃、妈娘、圣妃、妈祖等,是沿海崇祀的海神之一。据说,天后是开都巡检林愿的第六个女儿,名叫林默,福建莆田湄洲人。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渔民百姓在山上立祠纪念,称她为“通贤灵女”,里人祷求必应,航海者崇拜显圣,几无虚日。宋仁宗天圣年间,神光屡现。此后,护航神话,时有传闻。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赐“顺济”庙额。《元史·祭祀志五》:“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加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民间以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诞,渔民视为一年中的大节,迎神出游,请亲戚朋友来吃饭等。平时出海也要到这里来烧香磕头。天后庙在洪圣古庙南边不远处,规模差不多大,也是座东朝西,面向伶汀洋,上世纪七十年代拆毁,原址建起沙井影剧院。

  观音又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被视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其诞辰为二月十九。在民间又衍化为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等,均各有诞期。在沙井大村和新桥村还建有观音天后庙,将观音和天后共祀一室,既满足村里蚝民渔民的信仰需求,又照顾了农民烧香乞福的心理要求。沙井的观音天后庙位于沙四村观音里,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建筑结构、样式与一般民居相类似。庙内有一块清道光九年“重修观音天后庙碑”,进士蔡学元撰写,碑为青灰麻石,高114厘米,宽62厘米。碑额书:“重修观音天后古庙碑记”,碑文记録了观音天后庙之形胜、兴衰沿革及升平围的历史,是沙井立村的重要实物资料,对沙井镇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帝又称玄武帝、真武帝、赤帝,是古代的四方神之一。《楚辞-远游》补注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日武”。宋真宗时因避圣祖赵玄朗讳,改为真武,祥符年间(1008—1016)尊为“镇天真武灵佑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粤人祀赤帝,并祀黑帝,盖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于北极,北极为源,而南溟为水之源也。吾粤固水国也,民生于卤潮,长于淡汐,所不与鼋鼍蛟蜃同变化,人知为赤帝之功,不知为黑帝灾害德。家尸而户祝之,礼虽不合,亦粤人之所以报本也。”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菩萨的生日,过去每年都要举行北帝诞。农历二月二十八,北帝出位,村民将北帝神像从庙中请出来,抬着巡游各地,到三月初二复位,活动期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狮舞龙,连日欢庆,场面非常热烈。壆岗村的北帝古庙,三间三进,建筑样式与当地的祠堂建筑相似,门楣上石匾题写“北帝古庙”字样。2000年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沙井大村的北面原来也有北帝庙,当地人称为北帝堂。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府君,传说他居阴阳两洞,掌管人间的生死,送世间恶人往地狱,为冥神之首。诞辰为二月二十七。上星村的仁居围坐东向西,东头有一间东岳庙。衙边村东也有一间。

  华光大帝,全称五显华光大帝,是民间传说中的火神,有三只眼,他喜欢玩火,将玉帝的九龙墩烧了,被贬下凡。诞辰为九月二十八。华光庙在沙三村。

  圣帝宫位于沙四村,又名圣帝三娘古庙,祭祀周代太姜,太任,太姒三位女中圣人,为一开间二进一天井院落,面阔5.62米,进深13.22米,占地面积74.3平方米,坐西朝东。硬山式起镬耳封火墙,灰塑饰黑带百草状,正脊塑饰祥云、龙麒麟等,緑琉璃瓦剪边,辘筒陶瓦抹灰屋面,木雕封檐板,檐下彩绘内容丰富。门上“圣帝宫”石匾,内墙有道光、咸丰年间重修碑记。该庙宇后殿神像已无,基用花岗石,清水砖墙。始建于清中期,道光、咸丰年间重修,现存仍为清中晚期风格建筑。

  关帝是三国名将关羽,因忠义大节祀以为神,称关圣帝。粤人尊为武财神。其诞辰为六月二十四。新沙路西端新百货大楼处原是关帝庙,现在步涌村里还有一座关帝庙,修复一新。

  万丰村有一座陈侯古庙,并非一般的神庙,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三朝宰相陈平(一前178),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贫,好黄老之术。秦末起义时投魏王咎,后投项羽,终归刘邦。为刘邦献反间计,去项羽谋士范增。汉兴,封曲逆侯。吕后专权时,为丞相,不治事。吕后死,与周勃定计,灭诸吕,迎立文帝。潘氏先祖在西汉时期惨遭横祸,被曲逆侯陈平仗义冒险救了性命。潘公为谢大德,便画了陈公的像背在背上,遍走四方告示子孙族人,务要广修陈侯庙世代敬祀陈公。万丰村的陈侯古庙迭经破坏而倾圮,现在的新庙是按原型于1996年重修的。

  康杨二圣庙位于新二村向西路,为三间二进一天井院,座东朝西。前堂为硬山尖山式,緑琉璃瓦剪边,辘筒陶瓦屋面,琉璃正脊饰雕仿欧式建筑及西洋人物图案,垂脊下部博古饰及瓷烧坐狮一对(残)。红砂石方形廊柱,门上匾“康杨二圣庙”,次间右耳房墙壁嵌篆书“重修康杨二圣庙碑记”。后堂,硬山尖山式,船形正脊,已部分倒塌。整栋建筑为花岗石础,清水砖墙。其始建年代无从查考,庙内现存的一对红砂岩石柱及柱础,考其形制当为清代早期的原物。今庙中尚存嘉庆、道光修建此神庙的石碑各一块,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仍因旧址,广阔台垣,楼座新而榱题葺,桷楹丹刻有倍于前矣。”这次修葺,留下了深圳目前所知最早也最完整的陶塑正脊,其上有烧制而成的西洋人物和西洋建筑图案。

  大王山村旁有一座山,顶上有一巨石,古时候人们在此建坛求雨,人称大王宫山。每逢旱季,周围的沙头、茭塘、大王山、马鞍山等村的农民都要来此求雨。(程建、马海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