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壆岗足球



  1941年,日军铁蹄南下,香港沦陷。在港谋生的近百壆岗村进步青年回乡坚持抗日,其中包括陈飞鸿、陈灿星、陈志涛等香港足球队队员。耳闻目睹日军暴行的村民,无不义愤填膺,“要打败日本鬼子,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村民很快接受了这个檏素的道理。于是,在陈飞鸿等人的带动下,村民以“玩足球”为掩护,成立了第一支村足球队。

  受当时的条件限制,足球场只能因陋就简,场地选在村里一个略为平整的小山坡上,球门用木头搭起,接线由几块青砖围成,几百名青年早晚就聚在这里“踢波”。由于是正当的体育活动,在村里巡逻的日本鬼子和伪军也奈何不得。好几名进步青年通过足球场走向革命道路。解放后,足球运动在壆岗坚持下来,幷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村里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有好几个在香港踢过足球的队员作教练,壆岗人踢起足球来有板有眼,球艺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宝安县体委长期都拨有专项扶持资金给望岗村球队,最多时每年有1000多元。壆岗的青少年更是以入选村足球队为荣。每逢村里足球队要参加比赛,村干部总会准时到场观看,从来无人缺席。

  据说在人民公社时期,璺岗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村足球队比赛时,村民可以不用上工,郄照样给记工分。有一次比赛前一条狗混进球场,由于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这条狗在球场绕了几圈,竟然找不到缝隙钻出去,壆岗人的锺情足球于此可见一斑。

  从1984年起,村班子决定将足球运动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有意识地将青年团结在足球场周围。村里有一个叫阿峰的青年,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曾经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后来,在村干部的教导和感化下,阿峰加入了村足球队,成为主力队员,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几年前,和和村足球队的几个队员合伙办起一间工厂,成为村里创业青年的典型。

  在壆岗村的带动下,沙井镇的后亭、沙头、新桥、步涌等村也成立了足球队。改革开放后,村里引进了不少外资企业,其中的一些大厂,也受壆岗人的熏陶,组建了足球队,各村之间,村里与企业之间,也经常举行比赛,加深了友谊。近年来,壆岗的对手更是扩大到宝安城区、深圳市区的有关单位。1992年,获深圳市阿波罗杯足球赛第~名,1997年12月,获深圳市足球甲级联赛第三名。

  1998年2月,经中国足协批准,璺岗成立全国第一家村级足球俱乐部,俱乐部拥有标准的草地比赛用足球场和两个练习场。次年,村里投资600万元建起一幢1000多平方米、可接待两个全国甲级球队冬训的俱乐部大厦。

  1998年9月,获深圳市足球甲级联赛第二名,1999年11月,获深圳市足球甲级联赛第一名,1999年12月,获广东省足球联赛第二名,2002年11月,获全国足球丙级联赛第二名,晋升为国家乙级队。

  如今,村里平时正常参加训练的球队有5支,包括小学生一队、二队,少年队,青年队和女子队,队员达220多人,还有8人在广州、深圳的体育院校就读足球专业。(林劲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