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谈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同前两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一样,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他除了在百忙中抽空接见过不少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知名人士,并和他们中部分人成为挚友外,还对侨务工作作了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形成了他对侨务工作的基本思想。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涉及侨务工作的许多方面,包括侨务工作机构的恢复设立、对华侨华人的基本政策、对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等等。而其中,谈得比较多、比较突出、具有开创性和对侨务工作发展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我认为是邓小平对华侨华人(含港澳同胞,下同)重要作用的论述。邓小平对华侨华人重要作用的论述,是邓小平侨务思想最重要、最光辉的部分,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主要内容。本文就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进行探讨。
一、“爱国论”——对华侨华人的基本估计。这是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的基石
对华侨华人作用的分析,必然牵涉到对华侨华人的基本评价。当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态度是正面时,其对祖(籍)国的作用也是正面的,反之则相反。同时,对华侨华人如何看待,也决定了对华侨华人政策和侨务工作机构的存废。“四人帮”横行的年代,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海外关系”被认为“复杂不可信任”,侨务机构被取消。打倒“四人帮”后,小平同志首先在各条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在侨务方面,则首先对国外侨胞进行了重新定性,肯定海外侨胞絶大多数是“爱国”的。小平同志这一对海外侨胞的总体评价,在其侨务论述中多次出现。如,他指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1〕1984年6月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等时说:“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2〕1990年4月7日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时,邓小平说:“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3〕1993年在与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节时说:“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许多贡献。”〔4〕1986年6月18日在会见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荣氏亲属回国观团部分成员时更表示,“相信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是会热心支持我国的建设的。”〔5〕对华侨回国投资,他认为“与纯粹的外国投资不同”,“絶大多数华侨都是带着爱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愿望来的。”从邓小平的这些讲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华侨华人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絶大多数都是热爱祖(籍)国的。
华侨华人为什么会“爱国”?邓小平也作了论述。他1979年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尽管还穷,但他们(作者注:指国外的侨胞)腰杆子挺起来了,人家看待他们也不同了。过去确实是受歧视,低人一等。这是他们的切身感受,觉得这个祖国可爱,”〔6〕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邓小平又谈到了同样的观点。〔7〕在他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大大提高,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了,华侨在海外不再是“海外孤儿”,不再是“二等公民”,因而对祖国增强了向心力。这是海外侨胞爱国的根本原因。
当然,华侨华人身处海外,对社会主义、共产党不一定很瞭解,因此不能像对国内人民那样要求他们“爱国”,对华侨华人的“爱国”应有另一衡量的标准,而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这一具体标准。他说:“包括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也有爱国的问题。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8〕“(对)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9〕对香港同胞,他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10〕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判断华侨华人是否“爱国”,应看他是否拥护新中国,是否尊重自己的民族,是否赞成祖国统一;而不是看他们的信仰。
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的评价是符合华侨华人的实际的。在海外三千万华侨华人中,絶大多数人对新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中国强大,并有为振兴中华而出力的愿望。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热心支持我国和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据有关方面统计,我省引进的外资中,80%以上是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资金;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在我省兴办公益福利事业的资金达150多亿人民币,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还在沟通海外信息、促进友好往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是“爱国”的论断无比正确。这一科学论断,彻底批驳了“四人帮”所谓“海外关系复杂”,“是反动社会基础”的谬论,对侨务工作的开展起到子重要作用。邓小平对华侨华人的评价,是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的基石。正因为基于对华侨华人的科学评价,才使他正确地估计和展望到华侨华人将要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等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而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机遇论”—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的主要内容
对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重要内容。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华侨华人的作用作了全面、精辟、独到的论述。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对我国能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平同志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观点,揭示了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
“海外关系”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是被看作“复杂不可信任”而受歧视的。打倒“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批驳关于“海外关系”的谬论的同时,高瞻远瞩地指出了“海外关系”的重要作用。他在1977年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利铭泽夫妇等时说:“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作者注:指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11〕这段谈话虽短,但包含了极丰富的内涵:(1)首先批驳了关于“海外关系”的谬论;(2)然后为其平反,重新定性,指出其是“好东西”;(3)指出其好在何处;(4)指出这种关系不是多,而是太少,今后应进一步扩大。这一观点和小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的观点是一致的。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而关系就是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对尘封已久、刚启开大门的中国,迫切需要与外界联系的民间渠道,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信息。而华侨华人与当地政府、人民有着友好、密切的联系,“海外关系”无疑将是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是中国加强国际联系的广阔渠道。在当时(甚至今后)来说,这种关系是必不可少,需要大力发展和开拓的。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关系”的论断是正确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事实上首先是对“海外关系”开放,然后通过“海外关系”的辐射打开海外各方面的关系,增进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往来,沟通信息,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开展各方面的合作交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 海外三千万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机遇。这是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作用最重要的观点。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华侨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华侨社会演进成为华人社会;华人经济长足发展,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经济在所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现了许多大财团、大企业家;华侨华人的文化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数十万的华人科技人员。他们既是所在国的财富,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小平同志有见及此,始终认为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表示“相信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是会热心支持我国的建设事业的。”〔12〕因此,他十分注意发挥华侨华人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发挥华侨华人作用的角度谋划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分步骤渐次进行的,从沿海到沿江再到沿边,然后全国开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谋划对外开放时,首先把睿智的眼光投到沿海,投到广东,根据广东具有“毗邻港澳,华侨华人众多”的人缘、地缘优势,决定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结果不出所料,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创办经济特区,也是小平同志倡议的,而特区的创办,小平同志首先考虑的也是华侨华人的作用。他1991年回忆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多。”〔13〕当时他没有确定把上海也设立为特区,主要也是考虑到上海不是主要侨乡,而忽视了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1984年,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又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能吸收大批华侨资金、港台资金,许多外国人也会来投资,而且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14〕同年4月,国务院确定宁波为沿海开放城市后,他又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后,华侨华人、港澳台胞纷纷进入投资兴办企业,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全国的对外开放。
二是指示要利用海外华人资本搞国内的建设。引进外资搞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之一。小平同志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搞建设,不引进外资是不可能的;吸收外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因此,他提出:“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15〕他在《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投资者的作用》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16〕如前所说,小平同志当初考虑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正是基于吸收侨港台资的考虑。
三是重视引进华人科技人才。搞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技术、人才。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科教兴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教育来发展经济。因此他十分重视海外众多有成就的华裔科技人才的作用,他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华裔专家是活的宝贝,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我国引进智力的重点”。“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措施。”〔17〕他关心在海外的几万名留学生,“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置。”〔18〕他要求对回来工作的华人专家,要提供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亲自关心和过问汕头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兴办,认为“李嘉诚先生出资办大学是件很好的事”,赞扬李嘉诚先生“为国家兴资办学是光荣的”,为国家作出了贡献。〔19〕小平同志的评价,不仅是对李嘉诚先生一人,更是对所有捐资办学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资兴学的络绎不絶,大大促进了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2年,小平同志以其八十多岁高龄视察南方幷发表重要讲话,推动了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建设浪潮,我国的经济建设面临着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对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大贡献。”要抓住机遇,就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从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后十多年对侨务工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同志把中国大发展的机遇和海外侨胞联系起来,把海外侨胞作为我国大发展的一个独特机遇,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他对华侨华人本质的准确把握,基于他对华侨华人作用的科学认识,基于他对华侨华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巨大贡献的理性总结。如果说小平同志1977年提出的“好东西论”最早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华侨华人的作用的话,那么,时隔15年后他所提出的“独特机遇论”,则从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华侨华人的重要作用,显示了一个智者的远见卓识。
3. 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香港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小平同志生前为之花了大量心血的大事。小平同志从香港、台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瞭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包括香港、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欢迎。海外华侨华人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关系密切,可以对祖国统一发挥积极的作用。有见于此,小平同志对华侨华人寄予了厚望。他1979年2月5日为《美洲华侨日报》题词:“……愿你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祖国大业,做出更多贡献。”〔20〕同年9月29日,在接见来京参加国庆活动的侨胞代表团时,他又提出“希望大家在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和四个现代化方面尽你们能够尽的力量,做出更多的贡献。”〔21〕1990年9月15日他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龢民族振兴。”〔2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他又发出呼吁:“我们主张对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实行和平统一……大势所趋,祖国迟早总是要和平统一的。希望全国各族侨胞,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促进这一天的到来。”〔23〕
4. 增进我国同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友好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小平同志深知华侨华人同居住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因此他反复强调华侨华人在发展我国同居住国的友好关系,增进我国人民同所在国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并对华侨华人提出希望。1978年1月30日在接见仰光华侨代表时,小平同志指出:“保护侨胞的正当权利,鼓励华侨与住在国人民搞好友好关系,这是我国发展与住在国友好关系的重要一环。”1978年4月30日,他在接见来京参观的华侨华人代表时说,加入外国籍的华人“还会起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加强我们国家同住在国之间的友谊,人民之间的友谊。过去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24〕1979年9月29日在接见参加国庆的侨台港澳同胞旅行团时说:“加入外国籍也可以为祖籍国服务,还有个更好的条件,可以加深两国的关系。”〔25〕他1978年在泰国记者招待会和接见泰国华侨华人代表团时,“希望旅泰侨胞继续为增进中泰友谊,为泰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为《美洲华侨日报》题词:“愿你们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做出更大的努力。”〔26〕他还希望侨胞多回来看看,更多瞭解国内的情况,以便在国际上向华裔和外国朋友介绍国内的情况,做些解释工作。
以上是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作用论述的基本内容。总的说,小平同志基于对华侨华人历史和现状的透彻瞭解,得出了对华侨华人的基本评价,又由基本评价产生了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断,进而作出了我国对外开放和侨务工作的有关决策。基本定性一作用论述一实际决策,三者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没有对华侨华人本质的准确把握,就不可能有对华侨华人作用的科学认识;如果没有对华侨华人作用的科学认识,就不会有恢复侨务机构和在什么地方创办经济特区等相关的决策。小平同志对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既是对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的侨务思想的继承,更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实是求是、解放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对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不仅是对既有事实的认定,更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理性的前瞻,它除了与前两位伟人一样具有科学性外,还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这也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一个重要、显着的特点。
三、贯彻邓小平侨务思想,开创侨务工作新纪元
邓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恢复设立了各级侨务工作机构,对侨务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落实了各项侨务政策,广泛争取了侨心,加强了同华侨华人社团和许多知名人士的联系,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为我国和我省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侨务工作取得的成就,是不断实践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结果。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按照这个规划,我国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期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全国主要侨乡的广东省,也制订了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规划。要实现这些宏伟蓝图,除了依靠国内人民的团结奋斗,还必须紧紧抓住华侨华人众多这一独特的“机遇”,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关系、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贯彻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一个方面,我们要深刻领会、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小平同志的侨务思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侨务、支持侨务的大气候,把侨务工作推向新的纪元。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时代昭示着侨务工作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把侨务工作推向新的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浅见:
1.开展华侨历史和华侨作用的再教育,使全党、全社会知侨史、懂侨情、爱侨胞、重侨务,为侨务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华侨的历史是苦难史、辛酸史、奋斗史、爱国史、光荣史。改革开放后,我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宣传华侨的历史、作用和党的侨务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人对华侨华人缺乏瞭解,甚至存有偏见;同时,由于干部新老交替,一批年青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些人对侨史、侨务瞭解不多。因此,有必要结合广东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总结,在全省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华侨历史和华侨作用的再教育,使全社会知侨、爱侨、护侨、助侨、联侨、引侨,形成重视侨务、支持侨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果侨乡的干部、群众都能像八十年代那样认识到“每业必侨,有侨必快,伤侨必失”的道理,如果侨乡的领导干部都像一些地方那样以“不做好侨务工作,就不是称职的干部”的标准来考核,那么,新世纪的侨务工作不仅会重现八九十年代初的辉煌,甚至会有更大的发展。
2.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侨务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全省看,还缺乏对侨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应组织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制定我省侨务工作的 中、短期规划(目标、任务、措施),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下发,避免侨务工作的零敲碎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侨务工作。
3. 坚决依法保护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改革开放后广东侨务工作的最大贡献是花了大量人力、财力落实了各项侨务政策,消除了华侨的怨气,理顺了华侨的情绪,争取了侨心,调动了侨胞爱国爱乡的积极性。这也是侨务工作的最主要的经验。今后,要继续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保护,及时制止和处理侵犯侨益的事件。
4. 加强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侨力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各部门“单兵作战”的做法,由省政府出面,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做到统分结合、分工合作,发挥整体效能。在做好引进工作的同时,重视做好省内投资者的跟踪服务工作和协导省内企业到海外投资(或技术输出)办企业的工作。
5.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多新的“海外关系”。作为“好东西”的“海外关系”,现在依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且原有的“海外关系”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原因是有浓厚祖国、家乡情结的老一辈华侨华人,随着自然规律的作用将会逐步减少,而土生的华裔许多人对中国和祖辈家乡不甚瞭解,民族意识淡漠。面对这个情况,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多新的“海外关系”。一是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有出国意愿人员的引导,使之趋利避害,让有需要出国的人士循正当、合法途径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二是加强“新移民”的工作,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存发展,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使他们落地生根。三是做好土生华裔的工作,通过举办华裔青年学生夏冬令营等有效形式(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唤起他们的中国心、民族情、故乡谊,使他们生根不忘“根”。
6. 要千方百计造就一支热爱侨务、瞭解侨情,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精通侨务政策、熟悉侨情业务、乐于为侨服务、富于开拓进取的侨务干部队伍。
注释:
〔1〕《邓小平选集》第2卷186页。
〔2〕《邓小平选集》第3卷60页。
〔3〕《邓小平选集》第3卷358页。
〔4〕《人民日报》1993年1月23日。
〔5〕《邓小平选集》第3卷162页。
〔6〕《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58、159页。
〔7〕《邓小平选集》第2卷299页。
〔8〕同〔6〕。
〔9〕《邓小平选集》第2卷392页。
〔10〕《邓小平选集》第3卷61页。
〔11〕《邓小平论侨务》(广东省侨办编)第6页。
〔12〕《邓小平选集》第3卷162页。
〔13〕《邓小平选集》第3卷366页。
〔14〕《邓小平选集》第3卷52页。
〔15〕《邓小平选集》第2卷199页。
〔16〕《邓小平选集》第2卷156页。
〔17〕《邓小平选集》第2卷57页。
〔18〕《邓小平选集》第3卷278页。
〔19〕《中央对广东工作指示汇编》(1979-1992年)。
〔20〕同〔11〕〔13〕页。
〔21〕同〔20〕
〔22〕《邓小平选集》第3卷362页。
〔23〕〔24〕《邓小平选集》第3卷71页。
〔25〕同〔11〕17页。
〔26〕同〔11〕15页。
〔27〕同〔11〕22页。
〔28〕同〔11〕21页。
〔29〕同〔20〕。
(注:本文原载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华侨与华人》1998 年第1期,原题为《充分认识华侨华人作用 开创侨务工作新纪元——浅谈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作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