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锦涛对台态度温和玄机何在?



  中共十七大举行之前,港台海外舆论大多数都猜测,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可能会声色俱厉地发表批判台独的言论,甚至不惜采用恫吓性词汇。但是,胡锦涛温和的词句以及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积极建议,令人出乎意料、大跌眼镜。

  香港一家网络媒体因此发表评论说: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突然一改近日对台湾的强硬态度,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变得温和理性,并首度提议以协商去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与一个半月之前大相径庭,连白宫也称许胡锦涛的谈话「朝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过去一个多月,究竟北京发生了什么事,令胡锦涛的态度发生如此微妙的变化呢?

  这个疑问,又开始席卷港台海外媒体,言下之意,胡锦涛的对台态度改变,另有玄机。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看来值得探讨。

  近5年来,我们一直在追踪胡锦涛关于台湾问题的一言一行,加以归纳分析。2005年11月,本评论员主编、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两岸四地第一本全面探析胡锦涛的两岸关系新思维的专著,通过约请两岸及海外的著名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

  今天重新阅读《胡锦涛与两岸关系新思维》这一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有这么几种观点足以解释胡锦涛的对台态度变与不变的问题。

  第一:胡锦涛把维护以民为本作为中共第四代领导层的对台政策的核心,坚决维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及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对台政策核心,是最重要的变化。胡锦涛在多次重大的政策宣示中,反覆强调这一观点。胡锦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是这样阐述「以民为本」概念的: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第二,胡锦涛以「四个决不」作为对台工作纲领的主体,体现了「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对台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指导。「四个决不」已经写进了十七大报告,胡锦涛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三,胡锦涛首次明确用武的目的不在于促统而在于反分裂。胡锦涛作过三个层次的论述:一,用武不在于仅止于威胁,而是有付出代价的决心。二,不到万不得已决不用武。三,用武目的不在于统一而在于反分裂。胡锦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这样表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胡锦涛的言外之意,已经十分清楚。

  第四,胡锦涛第四代领导层对台策略的特质是具有处理台湾问题的决心、信心、耐心和诚心。一,对主导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具有信心。二,对台湾人民没有失去信心。三,对台湾执政当局保持耐心。四,对解决台湾问题有诚心。可以说,没有这样的长期保持的政治特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温和态度不可能出来。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这样说: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具体的内容还很多、很丰富,不必一一枚举。总而言之,结论只有一个: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是其近5年来对台政策、思维的最全面、最真实的阐述。也就是说,胡锦涛的本意就是如此,绝对不是突然变成温和的,突然变成善意的。从和平发展过度到和平统一,是胡锦涛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最大追求。

  胡锦涛与中共的本意在台湾被掩盖、被扭曲,最大的原因在陈水扁、民进党身上。他们的思维是通过和平走向分离,实现台独理想。于是,两岸产生了两条路线的斗争:一,和平发展与和平对抗的斗争。二,和平抑制武力与武力破坏和平的斗争。三,和平统一与武力独立的斗争。简言之,就是大陆的和平与台独的非和平之路线斗争。

  在斗争过程之中,胡锦涛与中共一直采取严肃态度提醒台湾执政当局要注意分寸,口气当然是严厉的。但在中共十七大,胡锦涛不是仅仅面对台湾执政当局,胡锦涛面对的是中共全党、两岸人民、国际社会,在此,胡锦涛最需要的是告知中共的真实意图、真实思考。

  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中共四代领导人、历经57年没有放弃的理念,今次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得到更加集中的体现,这是民族复兴的重大保证,这是两岸及中华民族最值得高兴的事!

  2007年10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