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大三通,不可能为何变成能?



  2008年12月15日,这是两岸关系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台湾方面称之为的「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台湾的前途走向格外重要,台湾迎来了走出边缘化的曙光。在此,我们要问,「两岸大三通」,不可能为何变成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一主张,后来被概括为「两岸直接三通」。记得当时这一天,本评论员正在读大一,深为《告台湾同胞书》震撼,一字一句反覆研读。今天回顾,两岸人民感受一样,没有想到的是,「两岸直接三通」既然真的能够实现。也没有想到的是,「两岸直接三通」竟要耗费30年的光阴才能实现。

  今天,两岸各大媒体都在发表社论、社评,回顾与展望「两岸大三通」,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两岸大三通」的道路坎坷曲折,曾几何时,两岸几乎兵戎相见,三通几近梦破。又曾几何时,两岸不断进进退退,三通始终给人幻想。如今,梦没有破,幻想成真,历史走到了最为真实的一步。

  30年弹指一挥间。然而,为了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大陆付出了三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主张,江泽民完善了「和平统一」理论,胡锦涛推出了「和平发展」新思维。中共意志坚强,不曲不挠,排除干扰,与时俱进,终于进入了敢教两岸换新天的境界。当然,30年的经验与教训,也到了值得重新总结的时候了。

  在此,我们要特别肯定地说,两岸实现大三通,也就是基本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最大的因素当然离不开大陆这一方。30年来,大陆做到了格外不容易做到的三个「决不」:一,大陆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的信念决不动摇。二,大陆政府与人民认识一致、在落实推动「两岸直接三通」政策方面决不纷争,始终凝聚全民共识。三,在落实「两岸直接三通」措施方面,大陆对台决不争一时之气,始终保持最大的耐心和最宽容的弹性空间。没有这样的三个「决不」,两岸大三通不会有今天!而因为有了这三个「决不」态度,大陆得以长期主导「两岸直接三通」的议题。

  最重要的是,「两岸直接三通」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符合台湾人民的最大利益。「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实乃两岸人民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而换得的。民意如洪流,30年来,不断在两岸奔涌。李登辉时代、特别是陈水扁时代,都竭力拦阻两岸民间往来的洪流,但是,从历史观来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改造两岸的真正动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感情的「两岸直接三通」,是挡不住的、切不断的。

  台湾在近30年来,走了一条大弯路,导致政治经济双双边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历任领导人对世界形势、两岸关系的战略判断出了问题、出了偏差。特别是在1979年,他们以为,世界趋势仍然是战争与遏制,这与大陆得出的和平与发展结论是背道而驰的。蒋经国体悟已迟。很不幸,李登辉、特别是陈水扁从个人政治目的出发、从权力斗争出发、从小集团利益出发,长期不能纠正失误的世界观,于是越走越远,把拒绝「两岸直接三通」当作是战略手段,于是台湾一步一步被拖向不幸。

  所幸,马英九今年5月20日出任台湾领导人,于是,两岸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为什么马英九就能把不可能变成能呢?我们认为原因很多,既有个人的抱负,也是时代的要求。其中一个很值得一提的因素,是马英九受到了蒋经国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一,蒋经国晚年的实现两岸和解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了马英九一辈子。特别是在蒋经国直接指挥下,马英九参与了两岸和解的很多具体工作,由此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其二,蒋经国晚年爱民、亲民、惟民为重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马英九。只要对人民好的,就要去做。这几乎是马英九的政治信条。在此,我们不能不慨叹,台湾之幸运,因为还有马英九这样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推崇连战先生的功绩,没有连战先生,我们很难想像,两岸关系如何能够改写,「两岸大三通」岂能从不可能转变为能!连战是中国国民党的核心价值的代表,大中国情怀、中华民族复兴情结,中国国民党最传统、最重要的思想光影,都在他身上反射出来。如果没有连战不惜一切,毅然踏上大陆,创造了国共和解历史,两岸关系岂能从最危急、最危险的关节大掉头,直接转向和平发展!连战先生,给两岸带来了和平,给世界带来了和平,给台湾人民带来了福泽代代的生机。

  以吴伯雄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成了两岸关系的稳定器、促进器。既努力遵循连战开创的两岸和平发展路线,又全力支持马英九和政府的两岸大和解、大交流政策。今天的中国国民党是国共历史上冲突最少、合作最多、包容最广的党。两岸要和解、和平,两岸执政党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合作。这是过去不可能的,不敢想像的。现在已经成为事实。由此我们可知,两岸之间,还能创造更大、更多的奇迹。

  很多媒体的评论都在为「两岸大三通」的经济效益算细帐,这是应该的。「两岸直接三通」的效应,首先就是对民生有利、对经济有利。但是,我们更愿意算大帐。在很多的社论中,台湾经济日报的观点很有大局观,为台湾的未来指点得很清楚。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指出,尽管如此,今天启动的两岸直航对台湾经济而言,实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首先,它代表了台湾经济政策的思维,从过去两岸绝对敌对的意识形态,转向比较利益的理性法则;这样的转变不代表纯然的一味开放,而是不再凡事负面思考的直观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逻辑,选择于己有利的对策与作为,让长期受制于两岸枷锁而畸形发展的台湾经济,终得以正常伸展,探触各种可能。在实体经济层面,两岸直航不只是让两岸间的往来截弯取直,更是打通了台湾经济的血路;因为经济快速全球化、也因为中国大陆的崛起,让两岸航路限制所制约的,不只是两岸间的人货往来,也一起限制了台湾与世界经济舞台的连结,结果是台湾既未完全搭上大陆经济快速起飞的顺风车,更深陷经济边缘化危机。因此,今天打开了两岸通道,形同一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关卡;一如众多外商所言,两岸关系不仅不再是台湾经济的减分,还将是产出红利的加分。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之所以与其它不同,在于看清楚了这么一个道理:「两岸大三通」给台湾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这一段话也提醒两岸、尤其是提醒了台湾,「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不是终点,而是新时代的、新历史的新起点。台湾可以利用这一个新起点奋起,两岸关系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新起点重新出发,再翻开历史的新页,把不可能变成能!

  「两岸大三通」之后又是什么?我们期待未来30年的两岸新思考、新目标!

  2008年12月1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