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军事也应截弯取直 建立互信



  两岸周末包机于7月4日起航,两岸11家航空公司共开航18个来回航班,当日搭载6300多名旅客共同见证历史。经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在欣喜之余,我们也深感遗憾,两岸航班仍需绕经香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航。其中原因很多,但,两岸尚未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也许,两岸航班的截弯取直经过谈判能较快完成,我们希望,两岸军事的「截弯取直」也立刻着手,两岸急迫需要重构新的军事关系。

  在民进党执政时代,航线的截弯取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是冒险的事,是置台湾于军事危机的事。在民进党选败之后,国民党尚待执政之时,两岸谈及航线的截弯取直,台湾军方有关人士立刻跳出来反对,称因为直航会严重压缩台军的演训空域,造成很大的压力。至于松山机场是否开放为两岸直航机场,更是问题争议的焦点之一,台湾军方认为,解放军可能藉直航松山机场的机会攻击台军的中枢。

  不久前,吕秀莲还说,两岸周未包机起降的松山机场,附近有相当多的军事单位,是台湾战时指挥中心,也是台湾安全的中心,她一直反对将松山机场作为两岸周未包机起降机场。由此可知,在恐惧的笼罩之下,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之间什么也做不成。

  然而,国民党正式执政之后,军队换了人,思维立即改变了。「国防部长」陈肇敏不久前在答覆国民党籍「立委」丁守中质询时表示,两岸航线截弯取直对「国安」没有影响。军队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现在,松山机场已经反反覆覆在降落大陆的航机,但不是战机,是送来感情的民航。台军的中枢,安然无恙。

  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什么?一,两岸执政党的充分互信,是台湾安全的保证。二,两岸政府的善意互动,是化干戈为玉帛的保证。三,两岸人民的真诚交流,是结束武装对峙的民意的保证。四,两岸军队的审时度势,是遏制军事威胁的保证。

  很令人高兴的是,虽然两岸航线还在绕弯地飞,但是,截弯取直的日子不会太遥远。马英九说,未来包括截弯取直与新航路问题、货运包机问题、以及规划中的平日包机问题,都应按优先顺序,尽快搬上谈判桌,让两岸直航效力做到最大的发挥。马英九这样说,也会这样做。看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下,台湾军方的思维会进一步大开放。 

  军事关系在两岸关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两岸军事关系处在严重敌对的状态之下,两岸关系是无法彻底改善的,军事关系会严重制约两岸大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在两岸政治关系逐步改善的同时,要考虑着手改善两岸军事关系。

  在这一方面,台湾已有较具体的考虑。2008年6月5日,台湾「国防部长」陈肇敏表示,「国防部」已订出政策草案,拟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陈肇敏表示,关于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已订出政策纲领草案,初期希望公布「国防报告书」,预先公告演习活动,保证不率先攻击,并遵守核武 「五不政策」,同时主动公布海峡行动准则,军事互信机制将分近、中、远端三阶段进行;近程上,推动非官方接触,优先解决事务性议题;中程上,推动「官方」接触,降低敌意,防止军事误判;远程则是确保两岸永久和平。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陈水扁及台湾军方都提出过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的建议。但是,在两岸毫无政治互信的状态之下,大陆无法肯定其真伪意图,亦无法做出正面的回应。然而,大陆也是期盼能够早日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的。可惜,两岸自说自话,毫无交集。

  今天,两岸军事「截弯取直」、建立互信的时候到了吗?我们认为已经到了。主要原因在于:

  一,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中共、大陆的一贯主张,而且具有紧迫性。大陆在2004年「5 ·17」声明和2005年4月、5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领导人会谈公报中,均提出了「促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的主张。两岸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快举行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谈判。

  二,作为执政党,国民党早就着手推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2005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与胡锦涛总书记的会晤中,就提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胡锦涛对此也做出了正面回应。连战称,军事互信机制的提法是与国民党关于「两岸促进和平协议」的提法配套提出的,极其重要,两者密不可分。这一要求已经写进国共五项共识的第二点:「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建构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三,马英九深知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的重要性。2006年3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表示,一旦国民党在2008年大选中胜出,将促成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2006年2月,马英九访问英国时也作同样的表示。今年7月2日,马英九表示,20多年来两岸关系演变告诉台湾,中国大陆对台湾既是威胁也是机会,一个聪明、有效率、有远见的执政者,应将威胁极小化、机会极大化,「就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目标」。马英九的话不好听。但是意思很明确,将威胁极小化、机会极大化,就是要压抑两岸军事对峙的危机。

  四,台湾军方在马英九思路的主导下,正在积极地调整路线政策。台湾「国防部长」陈肇敏上任后宣示的防务政策理念,与民进党主政时有明显转变,军事战略从「攻势吓阻」调整回「守势防御」,备战从「武器决定论」转向「人员决定论」,并为建立两岸互信机制做积极准备。陈肇敏在对「立法院」所作的首度业务报告中指出,「国防部」将修订「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政策纲领草案,并协商「和平协定」,让台海成为和平、繁荣的区域。台军方也在报告书中正式宣告,台军的战略将转为「守势」。即台军将构建「固若磐石」的「国防力量」,以守势战略为指导,达成「台海无战事,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目标。

  不久前,我在杭州参加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的研讨会时,亲自听到了中国军事科学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王卫星在大会上发言指出,当务之急就是大家关注的如何构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新型两岸军事关系的问题。由此可知,大陆军方虽然低调,但是也在关注和研究相关问题。

  如此种种,都透露出了可喜的迹象,两岸军事从对峙走向缓和,从缓和走向互信,从互信走向交流,从交流走向合作,未必没有可能。在两岸军事关系已经进入缓和期的时候,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的机制,时机对两岸来说,都非常重要!

  2008年7月2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