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思想大解放 须打破两个凡是



  选举之后的台湾,马英九、国民党执政在即,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即将来临,台湾无可避免地要进入思想大解放时期。在百废待兴的阶段,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大进步、大发展。台湾又岂能例外?更重要的是,台湾也有亟待打破的制约思想大解放的「两个凡是」。

  毫不夸张地说,在民进党执政的8年时间,台湾万马齐喑,舆论一片萧条,思想如沉潭死水。这样形容,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自尊,但这是事实。请看:

  一,阴暗思想占上风。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台湾当局的政策与世界的开放潮流相悖逆,亦步亦趋走向封锁闭岛,政治经济双双走向边缘化。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封闭当然导致政治的封闭,政治的封闭又导致思想的封闭。封闭思想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孤立、孤独、孤苦、孤芳自赏就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枷锁。

  二,极端思想占上风。类如「台独」的极端的民粹主义思想,垄断台湾达8年之久,执政党一定要催生一个新的「台湾民族」,进而建立一个新的「台湾国」,这是近乎疯狂的理念,在这样的异端思想逼迫下,全社会族群大分裂,一个族群统治另外一个族群。台湾处于绿色的恐怖之中,逆我者亡,谁不同意,谁就完蛋。在不断的演进之下,民粹几乎等同纳粹。

  三,仇恨思想占上风。民进党在执政的8年中,完全放弃和谐理念,拼命虚构以中国大陆为敌的主流民意,以制造两岸恐怖对峙关系为维系政权的基本手段。于是乎,仇视中国大陆、与大陆为敌,就成了思想的新潮流。逢中必反,两岸战争不可避免几乎已成了台湾的思维特质。

  这样的思想是进步的吗?当然不是,反而与中世纪的「最黑暗的时期」更相似。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被称为「中世纪」,在这一个时期,欧洲各地的封建政权利用教会势力和宗教垄断社会文化。在过去的8年,台湾不就是一样的吗?执政当局在重新塑造一个违反历史进步的「台独」意识,以此垄断社会文化!

  大选之后,马英九、国民党执政,终于结束了台湾「最黑暗的时期」。于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台湾需要一场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这是历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评价。

  台湾需要什么样的「文艺复兴」运动呢?一,需要迎接与世界进步同轨的开放文化。二,需要成为亚洲重要的和平力量。三,需要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四,需要创造一个族群和谐平等的社会。五,需要摆脱腐朽的民粹主义极端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的榜样。

  人们常说,过去的8年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像,的确很像,大破大立,大破传统,标新立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几乎被抽乾,中华文明精神几乎被扫地出门。经过整整10年,人民结束了文革。台湾则经过8年,也结束了发狂的岁月。

  中国大陆结束文革之后,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首先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大障碍。「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两个凡是」牢牢地制约了大陆冲破文革的最后步伐。所以,邓小平发起了对「两个凡是」的大批判运动,终于,中共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批判了「两个凡是」,打开了思想解放大门。一场思想大解放,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也造就了今天的具有强大实力的中国大陆。

  两岸的历史是很像的,今天,台湾也走到了要打破「两个凡是」的历史阶段。

  台湾的「两个凡是」又是什么呢?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可能这样的比喻最为妥贴:一,凡是有利台独主张的,就要坚决维护。二,凡是有利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就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台湾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是在陈水扁、民进党执政时期,处心积虑炮制出来的。事实表明,陈水扁、民进党最后就败在「两个凡是」的极端政策之上。

  当前,民进党正在挣扎求存,最后会不会放弃台独党纲仍不清楚,如果不予放弃,那么,重新整合之后的民进党,必然死抱「两个凡是」不放。「两个凡是」仍然是其制约社会进步的理论武器。

  马英九、国民党执政之初,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推动思想大解放运动,以两岸和平为纲,彻底摧毁「两个凡是」,这样才可能达到为台湾人民创造和平发展未来的目标。

  我们注意到,近来,马英九着力在媒体上大力发表新的认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特质是:一,开放。二,变革。三,求新。这三点,正是推动台湾思想大解放的最主要动力。

  台湾的「两个凡是」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开放。试图用意识形态来控制一切,在小圈子、小天地、小团体中自成一体,维系一党之私。如果开放,社会发展的步伐,会抛弃这一切的。

  台湾的「两个凡是」的焦点之一就是抵制变革。以不变应万变,以固化的意识形态来压制变革,因为变革对封建不利,对已经获得或者形成的利益圈子不利。所以,不破「两个凡是」,无处可以推动变革。

  台湾的「两个凡是」的焦点之一就是拒绝求新。不愿面对新形势、不愿面对新变化,更不愿意与时俱进、拒绝求新求发展,因为「两个凡是」的本质是守旧的、落后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

  所以,「两个凡是」不仅仅是统独之争。

  马英九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打破「两个凡是」,台湾的族群矛盾、省籍矛盾、统独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就无法妥善处理好,台湾就脱离不了束缚意识形态的怪圈。「两个凡是」不推倒,马英九带动台湾向前行,必然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2008年4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