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绿委乱批吴伯雄 项羽不愿渡乌江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今天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历史性会面,两岸关系自今天起势必走向新的阶段。对此,民进党籍的「立委」可能会更加气愤,更加难受,骂声会更大。自吴伯雄拟将访问大陆起,绿委的指责就无休无止。民进党至今仍然不愿意改变路线方针,仍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两岸看得一清二楚。

  绿委最大的批评意见是什么?

  第一,指责国民党加强与中共接触是出卖台湾。民进党「立委」高志鹏曾质疑,「国共的第三次合作会不会把台湾卖掉?」这是民进党的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正如舆论分析,多年来,民进党在选举中,在执政过程中,高举「本土牌」,将台湾本土意识与台湾主体性价值极大化,神化,不容任何人挑战。而且民进党将自己视为本土的代表,视为台湾主体意识的化身,是爱台湾的,而国民党人,都是非本土的,是不爱台湾的,是爱中国的,是中国利益集团。站在这样的极端意识形态立场上攻击国民党,事实表明没有什么影响作用了。连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表示,现在不太可能有人出卖台湾。

  第二,指责国共平台是「以党领政」。「立院」民进党团干事长赖清德日前批评,「国共平台」只是一种花招,会造成台湾严重向中国大陆倾斜,民进党反对「以党领政」的第二管道。什么叫做「以党领政」,民进党最清楚,自己就干过,现在自己竟然好意思批评新时期的国民党。

  中央日报网路报分析得好:「以党领政」顾名思义是党政干部具有高度的重迭性,有如过去国民党执政在蒋经国、李登辉兼任党主席时期,民进党执政在陈水扁兼任党主席时期。现在执政的国民党中央,与政府的人马明显是两套,国民党的职责是设法透过相关机制协助政府落实政策,而不是主导政策制订与执行,是「以党辅政」而非「以党领政」。 

  第三,指责国共合作制造阴谋。民进党「立委」蔡煌琅担心「多头马车只会让中国见缝插针,有机可趁」,该党「立委」叶宜津则称「以后如果再有第三轨、第四轨沟通管道,不知谁说了才算数」,这些言论,均表明绿委是以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待国共合作的。

  民进党的政治思维中,一直认为,大陆是死敌,亡台之心不死,与大陆、与中共接触,就有被谋杀的可能,台湾就会上当,就会吃亏,就会「主权」不保。民进党8年来的这类极端的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心态,至今未散。真是很可怜,民进党人今天还不愿意睁开眼睛看两岸,仍然沉迷在自己的虚幻构想中。

  两岸关系,如浩浩荡荡长江大河,浪涛东去,一望无际,早就换了人间。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弯弯小溪,既流又止,点点滴滴,早成为过去。

  回顾自2005年国共正式接触,开展交流合作以来,最仇恨、最愤怒、最凶狠的是陈水扁,说出了很多恶毒的谩骂言词,比如他说,国共是兄弟党,一律党国不分,都是「共产党」。

  又比如他说,国共论坛是「遮羞布」。他还说,国民党和大陆签署共识结论要政府照单全收,是逼大家吞下「糖衣毒药」。2007年4月25日,对即将登场的第三届国共经贸论坛,陈水扁说,中国国民党主要的领导人在台湾内部不愿意跟执政当局来对话,而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去跟人家磕头,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切切记住,陈水扁当时仍然在位,民进党是执政党。但是,这样的指责和谩骂,得到了台湾民众的呼应与支持了吗?从民进党大败而失掉政权的结果来看,可知民众的认识如何:一,陈水扁、民进党责骂国共合作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得人心的。二,国共合作不是出卖台湾,而是助益台湾。民众看得很清楚,很欢迎。三,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减少摩擦是民心所向。国民党加强与中共交流合作,对台湾有利。

  今天,已经下野的民进党、已经孤掌难鸣的绿委,纵然骂破了嘴唇,其威力、其影响力,还大得过当年的陈水扁吗?

  其实,民进党人中有不少人是洞察先机的,他们对国共合作不予排斥。记得在国共合作起步之初,民进党中的一部分人是这样看的。

  民进党籍「立委」黄伟哲说,请陈水扁不必再重述「有效开放积极管理」8个字,因为「政府」没办法再用「禁止」方式去管理了。民进党籍「立委」李文忠说,如果照陈水扁那样的做法,是对民进党有利的话,民进党民调也不会惨成这样,「政府」应该乐观其成,把包括国民党等团体,所达成的共识当作「白手套」,只要对台湾有利,对台湾经济有利,「政府」都愿意背书。民进党籍「资政」洪奇昌更登报表示国共两岸经贸论坛可以是个机会,呼吁民进党该为台湾整体利益着想。他要求民进党不必急于否定批评,只要实质改善经贸关系,陈水扁应该支持和帮忙。

  今天回顾这些智者的讲话,感慨万千。呜呼,真知不识权已失,常使智者泪沾襟。

  如果当年,民进党有气度有胸怀,包容国共关系。如果当年,民进党有想法有策略,利用国共共识。如果当年,民进党有作为有措施,抓住国共机会。那么,今天的民进党,未免会跌入万丈深渊,前途渺茫,生死一线。

  可惜,至今为止,民进党没有建立反思的机制,没有客观的立场,没有审时度势的思路,仍然一味沦陷在逢大陆必反,你死我活的极端思维中,这样的一个党,死抱旧思维不放,那就不可能重新奠定政治地位,不可能重新获得民众信任,不可能重新崛起而自强。

  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对峙,当项羽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终于失去生机和重新崛起的机会,项羽最终自刎而死。

  今日之两岸关系,气势更猛于历史的乌江。不顺应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大潮流,民进党就是不愿意渡过乌江的「项羽」,不愿意真诚面对父老乡亲,那就不可能寻觅得到重生之路!

  2008年5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