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陈水扁爱口水战 诱民意迁怒美国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代表美国政府痛批扁政府的「入联公投」,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将如何反应?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可见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大有欣喜若狂的意味,不仅不会收敛,还有拉开架势要打一场口水战的意思。

  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日前直指陈水扁的「入联公投」是改变现状,进一步走向宣布「台湾独立」,朝向改变现状,陈水扁前晚结束出访返抵台湾后竟然高调呛美,指称举办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不但不会改变台海现状,更是捍卫台海现状,而不要被中国大陆所片面改变,公民投票是普世基本人权,举行「入联公投」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台湾民主。

  这几句话意味着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根本就把内格罗蓬特的劝阻当作耳边风,而且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至少有这么几项措施:

  一,拒不承认内格罗蓬特或其他美国政府高层核心人士的指控,否认「入联公投」是重大的台独活动,但是并不直接对抗,而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来软对付。比如用反批评的办法,强调美国不理解、不清楚。这样既可以避免实质对抗的升级,又可以获得台湾民意的同情。

  二,扭转「入联公投」的实质台独意义,变成「反统一公投」、「反大陆公投」,以突出「入联公投」与美国战略利益的同一性,使得「入联公投」在美台关系中具有合理性,暗示美国反对「入联公投」就将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这是一种战略软威胁。

  三,把「入联公投」与普世价值、民主制度捆绑在一起,试图唤起美国内部反对力量的回应,反过来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制约美国政府的下一步大动作。同时,用所谓「公民投票是普世基本人权」这一根骨头,堵住美国的嘴,最大程度减低美国政府的直接压力,同时可以给自己壮胆。

  这些措施会否有效呢?有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府政策上捏住了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接触与遏制政策并存的麻筋。美国既反对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的「入联公投」之类的急独做法,又期盼台独不断制造矛盾以制约两岸关系、制约中国大陆在国际社会上的势力扩张。美国一直以抱着要泼掉脏水,又怕丢掉孩子的尴尬心态对待台独,进退维谷。

  二,在意识形态上抓住了西方社会的同情心,最大程度减低西方舆论压力,甚至有可能获得西方舆论的支持。这就是用人权、民主的概念来替代、包装台独。台独是符合西方利益及西方意识形态的,统一是西方社会价值及制度的失败。这样的逻辑将不断在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言行中出现。长此下去,未必没有影响。

  三,在台湾民意的驾驭上占据上风。当前的台湾选举政治基本上长期处在非理性阶段,与西方的选举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称为非理性,有如下特征:第一,极端的意识形态占上风。第二,政党斗争你死我活,互不包容。第三,选民以族群分类、社会以对抗为主体。所以,与美国、与大陆的骂战都有助于陈水扁及民进党操控选局。如果能够把民意诱导到恼怒美国的方面上去,对民进党的参选人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因素。

  中国时报昨天分析说,低调过境美国阿拉斯加,收起了台湾入联T恤贴纸,陈水扁前天终于结束了这趟多事的友邦之旅。最难堪的场面既然已过,对扁来说,「入联公投」已无更大的阻力了。美愈跳脚反对,只会愈把这股外交压力,转化为民进党选举的助力。

  我们不会怀疑,陈水扁及民进党对于台湾的操纵力度之强大,什么都可以用来刺激民意,所以,与美国打一场口水战,当是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的首选。台湾「外交部」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烈的三点声明,直接批评美国不懂台湾民意,错误解读入联公投。当前,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最担心的是,美国拒绝口水战,直接的、断然的采取更大的政策动作。

  中国时报指出,对台美来说,这次沟通入联公投的过程,「伊于胡底」恐还不足以形容。和过去几次如「两国论」、「终统论」的惊涛骇浪相比,美方动作从未像这次这般快刀斩乱麻:不再派特使、不再外交沟通,既然连最后在商言商的军购都撕破了脸,该讲的话省了隔空叫阵,通通搬上台面来讲个痛快。于是,美方迫不及待,趁扁还没回程过境美国,便拉高层级直接由副国务卿公开发言,内容没有国务院式的言词闪躲、没有文字游戏,甚至连美国主动受访的态度也都毫不遮掩。 

  美国的做法的确与过去不同,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仅仅内格罗蓬特的几句批评的话,绝对不可能立刻止息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的「入联公投」步伐,充其量是加大了美国与台独之间的口水战的力度、规模而已。如此下去,美国将陷入明知而无奈的困境,台独的「入联公投」不仅不会止步,还要搅起滔天巨浪,成为一场无法遏止的台湾海峡的海啸。 

  2007年8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