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包容才能稳定 答卜睿哲



  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华府布鲁金斯研究所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日前发表文章指出,两岸重新交往要成功,就必须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稳定化」。对此,我们颇为赞同,目前,两岸关系最需要的是稳定化,但是须注意到,稳定化离不开包容,要稳定,首先就要包容。在此,试答卜睿哲如下:

  卜睿哲以「两岸平衡作为」为题,在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发表专文指出,两岸重新交往要成功,就必须设定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台湾的民主社会才能够对马英九政府的表现据以评分,做为支持与否的依据。他说,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目标绝不会是统一,因为马英九已经讲过,在他的任内不会谈统一问题。卜睿哲说,他认为两岸新互动的目标应该是「稳定化」。而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 

  在此,卜睿哲的意见有三个方面的合理性。第一,两岸的确需要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是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会发生偏差。第二,在现阶段,两岸的目标当然不可能是统一,时机并不成熟,人人皆知。第三,两岸关系必须稳定下来,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稳定,就不会发展。

  卜睿哲还说,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稳定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无论一边怎么保证,另一边还是会抱持怀疑态度,因为两岸都有各自必须保护的利益。就台湾方面而言,马英九有选民的压力。他必须维持中间选民的支持,也不能完全不理泛绿选民的感受。他一定会继续主张「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尽管他不会以挑衅的方式进行。 

  对此,大陆对卜睿哲的看法可能会有三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稳定化应该是两岸首先搁置争议,搁置争议不是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而是为了达成维护共同的利益。第二,稳定化不是要照顾泛绿选民的感受,而是要照顾两岸人民的共同感受。三,能否实现稳定化不在于凸现分裂的意识,而在于增强「九二共识」。

  所以,我们认为,卜睿哲的稳定化建议中,缺乏了一个前提,或者说是基础,这就是包容。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包容,包容才能稳定。

  包容是什么?包是形,容是能,包之能容,容之能和,和之能通,通之能乐,长乐而自在,自在而无阻,运行不息,穿梭于天地之间……

  两岸关系的历程提醒两岸人民,两岸数十年来,最为缺乏的就是包容精神。分裂的、对峙的、仇恨的、敌对的,这些都是违背包容的,是反包容的。所以,两岸不容、不和、不合、不通、不乐、不自在。

  在马英九、国民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卜睿哲也肯定说,马英九当选「总统」后,对两岸关系抱持乐观态度的人,被证明是正确的。事实显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互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这实乃包容的结果。

  胡锦涛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无一处不透露出包容的精神。互信可以同建,争议可以搁置,异议可以存起,两败可以避免。没有包容、包容心、包容情,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也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马英九以前说过,台湾拥有「开放、务实、包容、勤奋」四项珍贵核心价值。这些观点都表明,马英九也是崇尚包容精神的。

  卜睿哲还警告,两岸必须认知,重新交往的过程将是漫长而复杂。各界的期待很高,意外失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卜睿哲的警告不无道理。两岸关系如果真的在今后又发生了「意外失败」,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可能有千条万条,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两岸失去了包容。大陆方面没有了耐心,放弃了包容。台湾方面急躁冒进,牺牲了包容。一旦包容失去,两岸互相之间就会急于达成不可达成的各自的极端目标,你争我夺,取小弃大,一切稳定都会被破坏。

  当然,包容不是消极的,消极是不可能被包容的,消极的包容也是不稳定的。何谓消极的包容呢?稳而不动,和而不亲,分而不往,止而不动。这样的状态,不是包容,是自容。这样的静止的两岸关系是不可能稳定的。

  由此可知,卜睿哲提出「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 在对与不对之间,很令人疑惑。但是,如果从包容的角度来分析,就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了。卜睿哲的思考,多了一些分峙思维,少了一些包容性思维。

  有容乃大,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尚书 ·君陈》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有容乃大的智慧,需要大海一样的包容精神!

  2008年6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