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 言



  本书收录了我在2007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份于中国评论新闻网发表的有关社评文章。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突然好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不尽相同的阶段,发展仍然是持续的,但是很多大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中国,面对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是黑暗还是光明?是退步还是进步?中国怎么啦?这一切,无不令人关注。

  是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政治的、经济的,甚至是大自然的压力与挑战。美国的不安、欧洲的挑衅、日本的猜忌、南海的麻烦等等无不在困扰着中国。而汶川地震的发生,更是使得中国人民经历了庄严肃穆的心灵洗礼。所以,如果用躁动来形容这一段时期的中国面对的国际的、国内的形势,可能不算过份,真可谓杂音多,歧见多,议论多,浮躁多。也像暴风雨到来之前的自然环境,浮尘多、乌云多、乱流多。

  然而,当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又点燃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耀眼的希望。当中国化解经济危机的政策出台,又给世界经济排除万难重新崛起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中国的稳定成了世界稳定的重要支柱。中国领导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躁动的问题,十分成功,十分夺目,十分值得肯定。

  因为站在香港这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思想交汇点,所以,就如站在动与静的边界,对两个方面的特征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动与静的交汇,是那么鲜明,那么生动,那么触手可及。

  国际、国内的问题如果躁动不安的话,中国决策者就必须以静制动方能化解危机,如果以躁动来制躁动,那是无济于事的,就如以油浇火一样,世界更加乱,国家更加不稳。

  那么,何谓冷静呢?

  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当讲到「不折腾」的时候,全场都发出会心的笑声。「不折腾」是一句非官方词汇,然而,这三个字又是如此形象贴切,生动活泼,把中国领导层的冷静对付国际、国内一切躁动问题的对策核心最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我们看到,2007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份,国际社会反华势力在折腾,国内的不安定因素也在折腾。但是,中国领导层不折腾,稳坐钓鱼台。中国的不折腾,令一切折腾最终无可折腾,这样说不是绕口令,而是逻辑的因应变化。

  最记得的是在2009年2月2日晚11时,温家宝应邀为剑桥大学瑞德讲座演讲,当演讲接近尾声时,一名年轻白人男子突然脱下右脚的灰色波鞋,大力掷向台上的温家宝,最后鞋子落在距离温家宝仅约一米的讲台上。面对这样的情形,温家宝巍然不动,冷静以待。

  有人担心,向温家宝总理掷鞋事件会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发作。但是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人民越来越成熟,完全能够辨识国际问题上的大是大非。一只鞋子就能打乱中国的国际关系战略方针,那是笑话而已。事后表明,中国的总理、中国的人民,都用了罕见的冷静态度来对待这样的不寻常事件。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不缺乏热情与激动,然而成熟的标志又是什么呢?是在保持热情与激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冷静的思维,发挥冷静的精神。放眼今后的30年,中国必须进入更加成熟的历史阶段,要负起更大的历史责任,于是冷静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思想精髓和政策环节。

  今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成熟轨迹。

  中国评论通讯社与中国评论新闻网对中国与西方及外界的互动,长期来是高度关注的,是严密地观察的。因为今天的中国,不是世界遗忘的角落,而是国际社会的新的交流交往中心。过去更多的是世界影响中国,今天不可回避的是中国也在影响世界。

  所以,从更加贴近真实的角度观察世界,也观察中国,是每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媒体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这非凡的岁月中,我在本书中记录下了自己对躁动的世界和冷静的中国的观察和思考。因为书中收录的文章都是急就章,所思所论中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郭伟峰           

  2009年3月19日写于中国评论北京总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