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神七成功 中美是放下心防时候了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演绎了一个完美的中国人航天故事。因为今次的太空技术含量特别高,国际社会广为瞩目。如今回顾,从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始,美国与西方就议论纷纷,评头论足。纵观历史以来的主要言论的演变,可以看出美国与西方的主要心态的变化。 

  第一,好奇与藐视的阶段。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用21小时绕地球飞行14圈。2001年1月10日1时0分,神舟二号发射,7天绕地球飞行108圈。它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中国太空人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在这一个阶段,美国与西方是不重视中国的航天技术的,主流舆论都认为中国人要上太空,谈何容易!对于中国人的试验,西方舆论是好奇的,但是同时也是蔑视的。

  第二,敏感与警惕的阶段。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这个时候,西方舆论开始敏感和警惕起来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中国人有坚定的信心。二,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日子近了。对此,不能不正视了。于是,围绕着中国太空事业的利弊影响,西方舆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第三,担忧与恐惧的阶段。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1个小时23分钟、绕地球飞行14圈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5天,共绕地球飞行77圈,费俊龙、聂海胜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按计划完成了一系列科学试验。面对现实,美国与西方清楚地知道,中国人的太空事业已经完全拉开了序幕,今后的发展势当破竹,无法阻挡,于是,中国的太空威胁论在这一阶段登上了最高峰。其中美国方面多次片面强调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军事用途,并认为中国即将具备在太空领域威胁美国的实力。 

  第四,务实与求变的阶段。今次神七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太空技术的进步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可限量前景。对此,我们要看到,西方、美国的反应是复杂的。 

  美国的有识之士给予了高度的和准确的评价,如美国宇航专家雷纳 ·大卫说:「中国载人航天吸纳了美国与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中国航天不是『重复美俄老路』,和美国载人航天相比,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堪称『跨步、飞奔和跳跃』。这种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必将会有很大帮助。」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事务专家迪恩 ·程说,「美国和苏联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中国迄今为止保持得非常完美,这对各国发展载人航天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走一条完全不同于美俄渐进式载人航天发展的道路。这种跳跃式且安全的发展,对未来人类探索太空非常重要,既省钱又安全,这是航天事业跨越瓶颈的关键。」 

  这样的评价未必是主流的意见,但是,必须务实面对中国太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并且总结其中的科学性,为人类的太空事业做出贡献,这是无论东方、西方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仅有妒嫉和猜疑是不够的。 

  但是,美国智库机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理查 ·菲舍尔于3月22日发表报告称,「来自国外的技术已经从本质上帮助中国实现了无人和有人的空间领域军事雄心」。中国有人操纵的太空计划由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而总装备部隶属于中央军委。中国的外交部门经常痛骂美国向外太空转移并使外太空军事化。不过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正在研究和开发能够对地面军事活动提供帮助的空间系统,而且中国正在准备发展外太空进攻和防御的战斗能力,其中可能包括有人操纵的军事任务。一些消息显示,解放军总装备部将会领导建立中国的「空间部队」。美国一直对中国发展太空能力抱有戒心。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对中国航天技术可能用于军事领域还一直存有疑虑,因此中美航天合作受到阻碍,美国至今仍未决定是否与中国合作。中国一直认为,双方合作应该能带来互利和双赢。但美方认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军民一体,因此担心相关技术合作会对美国造成军事威胁。 

  之所以把这样的观点罗列出来,是需要提醒人们注意,西方的、美国的心态中,有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一,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军事计划。二,中国的太空计划会威胁美国的安全。三,美中太空合作对美国未必有利。这三点,因该是美国有关决策部门的共识吧? 

  在此,我们要引述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来批评美国有关部门的政策思考,该报道说:美国非赢利机构UCS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尽管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但美国一直将中国排斥在国际航天站的建设之外。而这现在反而使得中国航天事业更快发展。据USC掌握的情况,中国曾于2007年10月提出愿意成为国际空间站的第十七个建设伙伴,此前国际空间站16个建设伙伴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宇航局的11个国家:「结果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硬是不愿意接纳中国入席,于是迫使中国走上自力更生建设空间站的道路。」 

  神七中的一项放小卫星技术,更是令美国和西方哗然,美国媒体称,伴随「神七」在太空飞行的小卫星仅有足球般大小。对于放飞小卫星,欧洲军事宇航界人士则不无担忧地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因为既然中国宇航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的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陆晋荣对此做了澄清。陆晋荣介绍说,神七释放的伴飞小卫星只是作为一个媒介,用来观测并记录太空人的出舱过程,所谓具有攻击性纯属谣传。 

  我们不怀疑陆晋荣的说法,但是,面对几乎肝胆俱裂的美国、西方人士,如何解释得清楚呢? 

  神七的成功,再次表明,美国以拒绝合作的手段来遏制中国太空技术的发展,是毫无用处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已非完全靠仰人鼻息了。中国有自己的人才、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目标。面对现实,美国是否到了放下心防,开始与中国合作的阶段了呢? 

  也有美国媒体称,神七载人航天成功,使得美国宇航局有可能进一步寻求与中国合作。由于美国太空梭即将全部退役,国际空间站主要靠俄罗斯飞船运送物资以维持运转,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交战之后,美俄关系恶化,美国选择中国作为航天合作伙伴的可能性随之大大增加。这一报道不知是真是假。9月8日,美国行业刊物《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披露了一条被中国国内忽略的消息:经历两年中断后,中美两国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局长迈克尔 ·奥比恩(Michael F O’Brien)已于7月在北京重启关于航天合作的谈判。  

  对此,我们只能说,是时候了,中美太空事业应该进行互利合作,双方是放下心防时候了!

  2008年9月2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