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份量重吗?美候选人不敢轻视



  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看待中国,这是当前中国与世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对于这些可能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的政客来说,也是煞费思量的问题。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所出版的《外交事务》季刊从7/8月号起,连续3期,以「大选2008」为专题,每期分别邀请声势领先的一位民主党与一位共和党总统参选人,撰写专文,阐述他们的外交理念。民主党的希拉里、奥巴马、爱德华兹、以及共和党的朱利安尼、马侃、罗姆尼,都谈及中国议题。 

  对两党总统候选人涉及中国问题的言论作一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特点:一,民主党候选人对于美中关系普遍看重,并抱有极大的期待,且抱有合作的决心,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二,共和党候选人则明显对中国带有犹豫顾虑,甚至出言不逊,缺乏阳光心态,主要诉求在于防止中国的威胁或者危害。 

  试看民主党候选人的有关言论的重点意思: 

  第一,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拉里的专文题目是《21世纪的安全与机会》,她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她认为,美、中之间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存在重大差异,但即使在贸易、人权、宗教自由、劳工权益、西藏等议题上有很深的歧见,「仍有很多事务,美、中两国能够、而且必须共同完成」。例如「要解决北韩核子问题,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在这个框架上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 美国必须说服中国,让中国不但加入全球机制,也要支持全球规章,构建共同利益,并缩小歧见。 

  第二,美国要鼓励中国承担责任,美中合作要呈结构化,美中共同对付世界面临的问题。民主党紧追在后的奥巴马参议员,则在《更新美国的领导》专文中表示,一方面要强化北约组织,一方面「必须在其他地区建立新的同盟关系」。他说,面对中国崛起与日、韩自主性增强,他期盼建立更有效的架构,而不只是双边协定或临时的高峰会。他也要鼓励中国扮演负责任的角色,一起面对共同的问题。 

  第三,美国对华要执行两手策略,既要遏制又要接触。民主党民调排名第三的是2004年的副总统候选人爱德华兹,他在《重新与世界交往——回归道德领导》中的结论是:美中关系必须细致处理。「面对中国有增无减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我们的整体目标必须是让中国信守治国规范」。 

  而共和党候选人的主要论调则是: 

  第一,中国危害国际利益,必须将美国的理念、价值观加诸中国,中国必须加入国际游戏规则。共和党排名第一的朱利安尼,以《朝向务实的和平——让国际体系发挥作用以捍卫文明、击败恐怖分子》为题表示,美国不愿重现冷战紧张,其实中、俄两国可以像美国一样,经由健全的国际体系而获益,「可是这两国的政府常常太短视,为了短期利益而伤害了在国际规章下的长期利益」。朱利安尼表示,美国必须立场坚定,「必须清楚表示,中国与俄罗斯唯有走向民主、自由、开放、清廉,才能从全球提供的各种机会中获益」。 

  第二,中国崛起对美国是重大挑战,美国必须采取围堵中国的战略,必须利用台湾遏制中国大陆。共和党居第二位的马侃参议员专文标题是《持续的和平建立在自由之上——确保美国的未来》。这位前太平洋美军总司令之子指出,「亚太地区正在崛起」,因此美国必须强化与盟邦合作。他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也主张建立美澳印日「四方合作」的安全架构。马侃说,崛起的中国将是下任美国总统的重大挑战,中国要强调「和平崛起」,那就不妨在军事上也透明化。他说,「当中国以大量飞弹及言词恫吓民主的台湾时,美国必须注意」。 

  第三,中国经济对美国是重大的挑战。共和党位居第三的前麻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的专文标题是《在全球挑战中崛起的新世代》。他说:「中国的经济崛起及亚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另一种型态的挑战」。 

  当然,上述的比较不能说明什么美国未来政策,因为这是选举之前的一种政治理念阐述,更大的目的在于吸引选民的关注。理念归理念,实务归实务。我们相信,不管什么人接任美国总统,他都无法回避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更是无法回避中美两国利益紧密结合的现实。识时务者为俊杰。没有人逃得出这一定律。所以,当前中国不可为好话者喜,更不可为恶言者怒。 

  上述的参选人无论观点如何,立场如何,面对中国,他们的态度都是认真的,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没有人不把中国放在眼中,没有人敢忽视美中关系。二,没有人不期望中国的变化对美国利好。三,没有人不想把中国纳入到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中国份量在未来的美国总统心目中之重,已可知一斑!

  2007年11月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