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德国反台独立场如松动 必陷乱局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变异作为的确令中国大陆担心起来。默克尔目前的两招都是令中国大陆惊异的:一,公开会见分裂分子达赖。二,通过文件称台湾为「民主国家」。在以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来对付中国大陆的默克尔,会不会愚蠢到拿一个中国的原则来开玩笑?导致德国反台独立场发生松动? 

  中评社报道,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日前表示,德国和欧洲联盟的立场一致,反对台湾举行入联公投。施泰因迈尔接受德通社专访时说,德国和欧盟一样反对台湾举行「入联公投」,而且尽管国内部分人士质疑,德国政府仍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施泰因迈尔的话最主要的意图是讲给中国大陆听的,话中表露了三层意思:一,德国坚持的一中原则目前还没有受到默克尔思维的冲击,不会改变。二,德国国内的反对势力已经蠢蠢欲动,在冲击一中原则。三,德国在一中原则上必须保持与欧盟一致。 

  施泰因迈尔是一个坚持维护传统的德国外交价值的外交部长,也是一个最坚定地坚持德国的亚洲政策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人物。资料介绍,施泰因迈尔是1991年来到汉诺威的,此前他在吉森大学任教职。1996年至1998年期间,他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的办公厅主任,当时是施罗德任该州州长。施泰因迈尔被称为「施罗德幕后的人」,他们已经相识了15年之久。1998年联邦议院大选后,施泰因迈尔跟随施罗德来到柏林。1999年6月,当时的总理办公厅主任霍姆巴赫离任担任欧盟巴尔干重建专员。施泰因迈尔继而接管了总理府。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了施罗德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外交政策上,施泰因迈尔被视为政府的策划人之一。 

  施泰因迈尔在维护德国的一中原则上的作用,是别人难于替代的。他瞭解其中的重要性;他参与过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各种决策;他不会苟同默克尔改变对华政策的主张。所以,不久前施泰因迈尔公开批评默克尔:「愚蠢的外交政策给德国国家利益造成损失」。 

  但是,令人担心的是,施泰因迈尔能顶得住默克尔的压力吗?默克尔的固执令人诧异。日前她在一家德国电台的访谈中,驳斥中国批评她今年9月间接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默克尔表示:「我有权接见我认为应该接见的人」,也就是说,默克尔可以不顾一切。施泰因迈尔又奈之何? 

  施泰因迈尔的老上司、政治密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11月8日在出席「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时表示,对德方而言,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发展德中关系的核心问题。尽管德中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存在一个共同点:双方都有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追求。在德国人民心中,中国人民是一直支持德国统一大业的,因此,对德国人民来说,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两国关系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过去如此,今后也应该如此。只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动摇,那么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最终会被克服。他说,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说过她认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正确的,他认为默克尔会继续坚持这一政策。 

  由此我们得知:一,施罗德等老一辈政治家是施泰因迈尔的坚定支持力量。二,施罗德等老一辈政治家也在不断做默克尔的思想工作。三,德国政治家认识到,如果在一中原则上不改变,中德关系不会发生无可挽回的质变。 

  施罗德特别提到的中国支持当年德国统一的事实,的确是令德国政治家感激不尽的。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在2006年10月23日说,中国明确支持欧洲和德国的统一。在这一点上,尤其是德国人始终对中国心存感激。德国前总理科尔2005年6月22日说,德国人,尤其是他本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始终支持德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邓小平曾经用一个问题概括了他对德国分裂状况的不解:「难道说席勒是西德人,而歌德是东德人?」「德国人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我们完全理解贵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科尔说。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当天,中国副总理吴学谦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韩培德时代表中国政府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统一的愿望。我们尊重德国人民的选择,欢迎德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国统一将有利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过去同两个德意志国家有着良好的关系,今后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统一的德国加强和发展中德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但是很可能,默克尔对于中国全力支持德国统一的往事完全没有记忆、没有兴趣、没有感情、没有心动,当一个人陷入超出实际的空想的时候,一切感情都将被抛至脑后。所以,我们不可以奢求默克尔回归感情。唯一需要的是必须提醒默克尔,回归理性! 

  如何对待一中原则,如何坚持反台独立场,默克尔必须非常冷静、清醒,切勿头脑发热,任意践踏。否则,中德关系必然全面出问题。 

  回顾历史,中国与德国关系的好与坏,都与台湾及西藏问题有关。 

  一,因为处理好了台湾问题,中德关系进入蜜月期。1993年德政府决定不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两国关系出现积极发展势头,9月德国政府提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亚洲政策,两国高层立即开展热火朝天的互访。11月德国总理科尔第三次访华。1994年乔石委员长和李鹏总理先后访德。1995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德国总理科尔第四次访华。 

  二,因为触及西藏问题,中德关系遇到坎坷。1996年6月德国议会通过了「改善西藏人权状况」的反华决议,使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干扰。9月两国外长在联大期间会晤,德方在会晤中强调德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应通过对话解决。11月,赫尔佐克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德两国关系又走向缓和。 

  事实说明,默克尔会见达赖,中德关系立即反弹,陷入紧张,如果默克尔在台湾问题上不管不顾做小动作,中德关系势必陷入乱局。

  2007年12月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