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锦涛是网民 网络将改变中国

  

  昨天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于此,再次证实,胡锦涛也是网民。胡锦涛对网络之重要性的洞察,堪称超前。网络必将改变中国,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广大网民最初知道胡锦涛也上网,那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人牢牢记住了这样一个镜头:在广州,胡锦涛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于是我们得知,胡锦涛通过上网,关注疫情,收集意见,研拟对策。网络,成了他做决策的重要舆情工具。  

  昨天,胡锦涛亲自对网民说,虽然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胡锦涛这一句话,透露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他经常上网。二,他离不开网。三,他对网络信息极为重视。也许,胡锦涛不是发烧的网迷,但是,胡锦涛是中国亿万网民中的一位。 

  在与网民交流的时候,一个叫快活三的网友问:总书记,平时您上网都看些什么内容? 胡锦涛回答:「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瞭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瞭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这就是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特殊所在。过去,时代不同,领导人主要靠看内参、看文件、看报告来瞭解国内外的每天的动态。现在,这样的模式也不可以废除。但是,多了「千里眼」、「顺风耳」,决策就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网络。 

  一个叫小火龙的网友问:总书记,网友们在网上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您能看到吗?胡锦涛回答: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瞭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网络在今日之中国,成为了最能集中体现民意的科技传媒,最能反映民心的舆论载体。胡锦涛上网的目的,说到底,就是通过网络要做到:一,接触真实民意。二,瞭解广泛舆情。三,决策思维参考。网络,成为了中国领导人的思考与决策必不可少的工具。胡锦涛上网,所以他对最新最广泛民情的瞭解,可谓瞭如指掌。头脑最清晰、问题最瞭解、民意最明白的中国领导人,当然非胡锦涛这一位网民莫属! 

  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改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中国网民数达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而中国互联网络资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更加重要的是,网络发展的势头无可遏止,越来越猛。 

  这样的数字说明什么?说明网络正在改变中国,正在改变中国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改变中国的娱乐休闲方式,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政治思考方式,一句话,正在改变中国整个社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 ·鲍林格教授说,当前有三种力量正在改变世界的发展进程,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种力量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经济;第二种力量是政府行为;第三种力量是网络交流,它为地球上任一角落的个体提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之即时交流可能性,并令人受益匪浅。 

  对于网络的重要性,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胡锦涛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二,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由此可知,胡锦涛认为,网络已经成为了国家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支柱。 

  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在2007年1月23日下午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现在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胡锦涛对网络的基本态度由此可知:一,高度重视;二,大力建设;三,积极管理;四,充分利用。胡锦涛的态度是积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过去,中国总是给世界神秘而不可测的形象,政策是一个方面,中国媒体的弱势也是一个方面。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信息流遍全世界,在网络世界,中国人的形象从来没有那么真实、那么透明、那么生动。中国人对于全世界来说,再也不是无法触摸的民族。我们要有信心,网络改变中国,中国则改变世界。

  2008年6月2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