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学者云集
简鋭刚
本文原载简鋭刚编着《往事録》,花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作者:简鋭刚,简介见本书第15页。
1986年5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化促进会联合在香港举行第一届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1. 瑶族族源及古代史;2. 瑶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3. 瑶族语言及民间文学;4. 瑶族的民俗及宗教;5. 瑶族的社会文化变迁及现代化。会议拟于5月30日后组织与会人员赴连南、乳源访问考察,6月3日在乳源闭幕。
这是历史性的盛事,省、市、县十分重视。在省的支持下,我县在必背建一座迎宾楼。接待、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工作,由县政府抽调人员,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6月3日上午,县里派出政府办公室、公安、交管、医务人员驱车到天井山恭候迎接客人。中午1时许,满载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型巴士徐徐驶进温泉宾馆时,鞭炮齐鸣,受到热烈欢迎。赵才慢副县长领着我们接待,逐一安排住宿,吃过午饭后休息。
前来乳源的国内外专家学者40人,其中不乏学术界知名人士,如英国利兹大学中国研究学系唐纳教授,法国科学院康度文那斯教授,法国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穆安博士,瑞典斯德歌尔摩大学比较宗教学系坎德利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史前及人类学系米斯尔博士,美国威廉斯卡里国际大学应用语言系珀内尔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史丹迪费尔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饶宗颐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乔健博士,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廖宝昀研究员。还有原在乳源工作、时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李默,他在瑶族研究领域已有建树,此次会议所发表的《广州瑶族分布考》可见其学术上厚实的基础。盘才万县长也出席了会议,幷发表《乳源县东边瑶与西边瑶的差异》论文。
下午3时30分,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温泉宾馆会议室举行全体会议,选举成立国际瑶族研究协会。至此,会议完成全部议程而落下帷幕。
接着,大家到县文化馆二楼参观《乳源瑶族文物展览》,国内外专家学者十分感兴趣。晚上7时30分,县领导在温泉宾馆餐厅会见会议代表,由我介绍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与大家认识,一起观看反映乳源瑶族的电视片《乳源瑶山行》。
之后,县人民政府设晚宴招待来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黄福周副县长在宴会上致词,他代表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18万瑶汉族人民,对在座的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刚结束的首届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致以衷心的祝贺。他接着介绍乳源瑶族和乳源县建设发展概况。最后祝愿各位嘉宾在乳源观光和生活称心如意。
宴会上气氛热烈,宾主频频举杯,表示要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共同努力奋斗。
6月4日,早餐后由我引领专家学者进必背——美泰瑶人首次寻根访祖之地。车到溪口电站后进入充溢清灵的峡谷,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末两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眼前就有大自然造化的神女与灵龟,长相厮守在王龙山上,如今这般神采飞扬,大概是瑶寨的变化令她俩喜出望外,终于盼来亘古未有的好光景。
当扺达必背时,传来一阵轰鸣,声震山谷野岭,这是瑶族迎客最高礼仪的3轮9响地炮响起。只见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几头醒狮在锣鼓声中迎向客人起舞,5位唢呐手和5位牛角手吹响手中的乐器,身穿节日盛装的150人文艺队伍高喊:“欢迎!欢迎!”蓝天,山寨,人潮,荡然融为一体,好一幅壮丽的风情画卷。
我们在人群的簇拥下往前走,在迎宾楼前,主人给每位客人敬上瑶家特酿甜如蜜的糯米酒。这时候我发现,四周都站满了人,连边远的村寨也来了不少人,可谓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客人们激动地说是平生第一次所见,让人难忘。他们手执照相机、摄像机忙个不停,不少人还与瑶胞合影留念。80多岁慈眉善目的瑶族大娘盘一妹最上镜,成了众多人合影的对象。美国的珀内尔教授第二次到必背,还与夫人同行,他懂瑶语,很快被人认出,亲切地交谈起来,有的瑶胞还给他夫妇敬送头巾。我责任在身,不能光顾看热闹,要招呼贵宾进会议室喝茶,岂料许多人不知所踪,原来是跟着盘才万县长穿街串户参观后,到了他的家里坐,这里可热闹了。过了好一会,在迎宾楼前举行盛大的文艺表演,那铜鼓舞、铙钹舞、草席舞、打马兵舞,风格古檏,别具特色,尽展瑶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小小的必背镇,欢声雷动。中午,在迎宾餐厅,主人宴请客人品尝丰盛的瑶家美酒佳肴。
回来的路上,当谈起今天在必背的感受,许多外国专家学者都竖起大拇指,说:“Good!Very Good!”
晚上8时,广东省民委和韶关市人民政府设宴招待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
在这两天里,我们还安排客人到县民族中学与师生座谈,并参观了千年古刹云门寺。
6月5日,早餐后,县领导在温泉宾馆为客人送行,欢迎各位今后再到乳源做客。我受托送到离县境处停车下来,向客人挥手告别,直至他们的车远去。
我们的朋友携乳源的美好印象陪伴归程,一路顺风。
同根共源 情深谊长
简鋭刚
本文原载简鋭刚编着《往事録》,花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作者:简鋭刚,简介见本书第15页。
年前,美国瑶族代表一行15人到乳源,是1984年以来返故土访祖人数最多的一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乳源瑶族海外联谊会会长盘才万禁不住即席赋诗一首:
乳江滔滔流九州,盘王子孙共千秋。
美国瑶人来访祖,血脉亲情万世留。
国外瑶族约有60多万人,其中不少人称自己祖籍为原广东省乐昌县。1953年,访问中国的越南劳动党中央代表团赵庆芳说:“据太祖公说,我们祖先是从中国广东韶州府乐昌县,经由广西进入越南居住。”泰国瑶族黄元昌珍藏的《家先单》称:“吾祖来自广东韶州府乐昌县。”美国瑶族保存的《赵贵珠家先坟图》开宗明义告诉后人:“原祖居在广东韶州府乐昌县,寅卯二年逃难,留传子孙万代莫失传。”国外瑶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源地,故土情深,代代相传。
岁月沧桑,原乐昌瑶族聚居地于1963年基本都划进乳源瑶族自治县。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神州大地如沐春风,处处充满生机,一片欣欣向荣之际,思乡深切的海外瑶族后裔,经全美瑶人协会筹划,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把要回祖居地探望的消息告诉那里的瑶胞,大家1元、2元、5元的筹集路费,一些人热泪盈眶,许多瑶族老人叮嘱代他们问候骨肉同胞,场面感人。于是出现了1984年美、泰瑶人来乳源,到曾为乐昌管辖的必背寻根访祖。他们说:“我们分离400多年了,非常高兴在中国看到瑶族兄弟姐妹。”“我们分离的时间很长,伤心的时间很长,今天是最高兴的一天。”回去美国后,几百瑶胞相聚俄勒冈州,为此举行彻夜的欢庆。
从此,国人喜悉瑶族同胞不仅有迁徙东南亚,亦有移居欧美国家,幷且开始互访交流,从而增进互相间的瞭解。我们知道,国外瑶族以勤奋自强的精神融入居住国社会,分别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瑶族移居美国初期靠救济生活,他们以坚强的毅力克服语言不通和环境改变带来的种种困难,经过文化和技术上的学习培训,不少人掌握了谋生就业的本领,很快找到各自的工作,经济生活得到显着改善。
此次到访的美国瑶族参观考察团7男8女,当中7人在社团中任职,2人做社会服务工作,3人经商,2人务农,1人是学生。团长赵召山是美瑶人家族社区发展组织里布满市执行主任,他经营房地产、工厂、商店,拥有资产达1000多万美元。他还是促进各国瑶族人民友好的出色使者,曾率团到广西的金秀、恭城,云南的猛腊,泰国的曼谷、清迈、清莱等地,访问那里的瑶族同胞。来到乳源,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亲自接待,表示热烈欢迎,使他们深受感动。当获悉这些县领导中不少是瑶族,更令他们感到惊奇,纷纷称赞今日中国的民族政策好。客人到访的当天下午进必背镇,目睹祖居地楼房林立,瑶族人民安居乐业,十分欣慰,都说故乡的建设让他们喜出望外,与祖辈描述相比,真有天渊之别。当地瑶族群众看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亲人乡音未改,乡情依旧,倍感亲切,自发前来叙谈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盛情请客人到家里去。镇里采用有群众参加的节日喜庆大聚餐方式,众人围坐在长长的桌旁,以瑶族特制的美酒佳肴款待客人,热闹非常,大家如品尝苦爽酒甜透心窝,为眼前的情景所陶醉。晚上在广场举行了篝火联欢晚会,乳源民族艺术团表演了充满瑶族风情的精彩节目,客人也即兴唱起瑶歌,抒发重返故土的激动情怀。今宵难忘,客人夜宿必背瑶寨,次日依依惜别,踏上归途,彼此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尽的情,“天下瑶族一家亲,世世代代永不忘”,是共同的心声。
白云深处结情谊
——随台湾少数民族基督教灵泉圣乐布道团团长一行
到必背瑶寨参观游览记
许化鹏
本文原载《粤北乡情》, 1992年第2期(总第12期), 1992年4月出版。
作者:许化鹏,简介见本书第26页。
深秋的瑶山,风和日暖,秋兰飘香。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1991年11月7日,台湾少数民族基督教灵泉圣乐布道团团长温梅桂小姐、李幼卿牧师及其夫人,由广东省政协委员、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范秀远牧师带领,一行5人从连南扺达乳源参观游览。温团长等人是应邀参加11月10日至1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赴会前,他们先到达大陆的连南、乳源两个少数民族县参观游览。
8日上午,温团长一行在乳源县政协领导的陪同下,从乳源县城出发、驱车向必背瑶寨驶进。
必背瑶寨距乳源县城55公里,小车过了桂头镇,随客人同行的乳源县政协工作人员告诉台湾客人:过了杨溪口那座似若长虹的水槽便进入了瑶区。小车沿着依山而筑的公路前行,客人们透过车窗往外眺望,只见必背河在山谷中曲折流淌,河两岸群峰高耸,山峦对峙。山上斑斑碧緑,片片橙黄,点点枫红,既色彩斑斓而又和谐悦目。客人们说,他们是第一次来必背瑶山,第一次有幸目睹瞭如此秀美的瑶山丽景。当汽车行到龙王寨电站对面路段时,客人们连忙叫停车。原来,他们是被这里那经过地殻运动变化而成的由一层一层沙砾石、粉岩石堆砌而成的石峰吸引住了。这些石峰险峻峥嵘,奇形怪状,大小高低,直指苍穹。嵯峨与妩媚相映,奇险与峻峭共存。从铁索吊桥走过河的对岸仰望,有一石峰,侧看如一堵笔直的城墙,突兀峭丽。如换一个位置看,其形状却变得如一尊巨大的女神,巍然屹立。其下另有一峰,看上去尤如一只乌龟。两座石峰形成一对形象生动的动物图形。县政协随行人员告诉台湾客人:“这就是必背瑶山有名的‘神女问金龟’了。”“多好听的名字啊!”台湾客人边赞叹,边举起照相机,一连拍摄了十几个镜头。
来到必背镇,在必背镇委、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客人们参观了必背瑶族风情展览和必背镇中学及小学。那一件件瑶族人民就地取材,自己制造和制作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传统的服饰工艺,引起台湾客人浓郁的兴趣。温梅桂小姐说,她们高山泰鲁阁族也有很多自己制作的生产生活用品,有些物品的制作、用途跟瑶族的还是相同的呢!
台湾客人对必背瑶寨这块风景胜地一切都感到新鲜。还特意问起“必背”这个名字的来历,必背镇一位领导告诉客人:“必”是“鳖”的谐音。“必背”原来叫“鳖背”。必背镇所在地,形似“鳖”而得名,传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汪洋,造山运动时,有一只千年古龟和一条鲤鱼精来不及退回海里而留在此地,古龟化成山地,鲤鱼变成良田,造福人类。神奇而有趣的传说引起了客人们更大的兴趣。必背镇的负责同志还向客人介绍了1986年在香港举行的有中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和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瑶族讨论会”的全体代表到必背参观访问时的情景。并告诉客人:必背是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国部分瑶族的祖居地之一,近年来有不少国外瑶胞寻根访祖来过必背。
在必背中学,当必背镇领导把在必背中学任教多年的全国先进瑶族女教师邓菊花介绍给客人时,两岸少数民族同胞倍感亲切。温梅桂小姐紧紧握着邓菊花老师的手说:“我是台湾高山泰鲁阁族,我们都是少数民族,今天能有此机会到大陆来和大陆少数民族姐妹们相会感到十分荣幸!”邓菊花老师激动地说:“希望台湾姐妹常来必背。”邓菊花老师还给台湾客人赠送了瑶族绣花袋等纪念品幷合影留念。
在必背镇用过中午餐,台湾客人随必背镇领导来到了距必背镇政府约2公里的贤坑村。此时,道路两旁已站满了人。那头戴绣花高帽,身着绣花瑶衣,全身色彩斑斓,一幅瑶族盛装的瑶族姑娘和小伙子,早已等候在这里欢迎客人的到来,还准备为客人表演节目。
台湾客人被迎进新建造的民族演艺亭里,一位瑶族姑娘笑盈盈地为每位来宾递上一杯用竹杯盛着的瑶山香茶。随即,锣声即起,锁吶齐鸣,两位瑶族姑娘首先表演了“瑞狮迎宾”。紧接着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各种传统歌舞以及“独木行舟”和“瑶族婚礼”等节目。台湾客人兴致勃勃,与必背瑶胞歌舞联欢。温梅桂小姐拉开清脆的歌喉,跳起柔美的舞姿,为大家表演台湾高山泰鲁阁族舞蹈和用泰鲁阁族语演唱独具其民族特色的《山地组曲》、《泰鲁阁之恋》等歌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两岸少数民族热情洋溢,欢歌漫舞,共同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团结与向往。两岸少数民族同胞亲密无间,共叙骨肉深情。
瑶山高,白云深,白云深处结情谊,两岸同胞情谊深。日薄西山,台湾客人恋恋不舍地离开必背。他们说:美丽的瑶寨风光和勤劳、聪明、友好的乳源瑶族同胞使他们流连忘返。李幼卿牧师的夫人还嘱咐说:乳源瑶山,山清水秀人情好,回台后要带亲友前来游览,领略瑶山旎旖风光,一聚两岸同胞深情。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