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古道碑铭精选

  万古流芳碑

  本文原载《乳源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此碑今存大桥镇鹿子丘烂泥坳乐善亭,立于清干隆十四年(1749年),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25厘米,青石质。碑文为楷书,阴刻,全文400余字,记载建烂泥坳乐善亭之事实,保存完好。

  碑文録:

  万古流芳

  窃惟建凉亭,将以避风雨,躲寒暑,而非沽名之事也。修道路实以步履免倾危,亦非干誉之为也。然远而施于齐梁雍冀之郊,且近而施于当前络绎之地,遐而修诸鲁卫山燕之境,且进而修诸畿内通衢之间。夫不观前圆山脚有一烂坭坳者乎?乃崎岖巉岩之所,击毂肩摩之地,上通荆楚,下达韶州。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暑炎炎而愈酷,雷矗矗而多霾,风鏦鏦而甚惨,雪霏霏而更伤。不但学人智士叹举步之维艰,即往来行人嗟暂息之无所。然欲砌坦平之大路,创歇足之凉亭,一人独立则难,众人辅助则易,将见一士唱而百士和。此也,莫不唯唯而捐金,近者悦而远者来彼也,无不诺诺而出粟,酿花成蜜,聚腋为裘。爰命鸠工,经以营之,追以琢之,建百年之良□,成千载之鸿规,佥日渡蚁之惠,埋蛇之功,敢与往哲徽猷而并较,丰乐善雨而共垂。亦惟度其基址,定其方位,造一驰驱之路,作一巩固之亭,愿与大地山河同为悠久焉。至于为善致庆,此则所之寘寔,随其自然者卸。

  皇清干隆十四年岁次已巳仲冬月吉日立。

  猴子岭石亭叙碑

  段廷机

  本文原载《乳源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作者:段廷机,云南昆明人,进士,清干隆十六年至十九年(1751—1754年)任乳源知县。

  此碑今存大桥镇鹿子丘猴子岭巅心韩亭内,立于清干隆十八年(1753年),高145厘米,宽60厘米,厚8厘米,青石质。碑左、右、下边缘刻卷草线条纹。碑文为时任乳源知县段廷机撰,楷书,阴刻。全文450多字,记载建心韩亭之事实,保存尚好,但文中个别字被人为敲损。

  碑文録:

  猴子岭石亭叙

  今上龙飞之十□载春,县令有劳民劝相事。余也,躬值之近效既遍,爰走西偏缘,邑治居县之东,其西北地最广而险。自县城逾腊岭过风门五十里许而上梯云之山,又四十里许而至通济桥村。其前望壁立直上,崎岖最难行者,则俗所呼猴子岭也。是岭也,上通三楚,下达百粤,必由之路,离大桥民居相距十里。行者常苦其险且峻,既无从别开平坦之途,而又无茂林修竹稍资障蔽。盖此岭居万仞山巅,风雪瞩天,于兹为甚。爰考古迹,岭巅白牛坪有韩文公墓焉。公以忤上,贬粤岭者,再为连州牧,路经于斯,岂其卒于斯?而窆于斯欤?噫!地以人传,猴子岭白牛坪之幸也。次年冬,贡生罗正璠慨捐百余金,请匠建石亭于岭巅之坪,以停行者得为憩息,名之曰“心韩亭”。此物此志也大。余闻罗生倡捐义仓以周人急,建大亭于郴宜庄道,置□□□以垂永久,修葺桥道,在所不吝。而且冬出纩缊,寒者温之;夏分笠扇,热者凉之。今此亭也,岂特人给之温凉,芬有无穷之温凉矣。夫在王政修理桥梁道路,每岁为之,势难专致。而县令为政,先其急务未睱,及此窃喜罗生乐善不倦,实有助焉。然则,余叙罗生即以为劳民劝相之一端也。邑之善士毋亦有感于斯文。

  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文林郎知韶州府乳源县事加三级纪録六次段廷机撰。

  龙飞干隆十八年岁次癸酉仲冬月十九日谷旦。

  仰止亭碑

  本文原载《乳源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此碑今存大桥镇白牛坪仰止亭,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长92厘米,宽50厘米,青石质。是将一块建亭的石块打磨平整,然后在平面镌碑文。碑文为楷书,阴刻,全文300多字,记载仰止亭建亭之事实。碑的左右两边有碑联:“仰前须赶急,止后莫延迟”。碑镶嵌于仰止亭西面墙离地面约100厘米的内墙中,保存尚好。

  碑文録:

  □□亭者,停也。道路所舍,可以停骖而息驾也。昔卫太守凿山通路,列亭置邮,以利行人,由来旧矣。我乡白牛坪大路,上通两湖,下通百粤,来者来,往者往,熙攘交错,累如贯珠,路属通衢,多历年所。但自蓝关亭以至猴子岭,相去二十余里,沿途一带,惟有崇山峻岭而无茂林修竹,每值暴雨狂风无躲避,炎天赤日没遮拦,亭之建也,不綦亟欤!无如功成(工程)浩大,费用繁多,前人以一人之力而作之者,今人不能以一人之力而成之也。因为之开簿捐写,借善信之倾地,共勷厥事,鸠良工而构造,咸作其勤,不求华丽以壮观,惟异巩固而耐久。虽属集腋亦可成裘,兹幸工成告竣后,表其额而颜之曰“仰止亭”。夫仰者,何有可仰?而景仰也;止者,何知所止?而于止也。来往高士,或亦怡然安逸,适意宽问,而有把袄临风之快也乎!则是举也,谓之继前哲也可,谓之重(种)福田也亦可,是为序。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施 茶 碑

  尧思棠

  本文原载《乳源文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作者:尧思棠,清光绪拔贡生。

  此碑今存大桥镇鹿子丘猴子岭心韩亭,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高143厘米,宽68厘米,厚12厘米,青石质。碑文楷书,阴刻,全文约400字,记述在猴子岭心韩亭这一险要之地设点施茶,聊济行人之事实,碑体下截已断裂。

  碑文録:

  施茶

  热不息恶木阴,渴不饮盗泉水,志士之操也。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宽,达人之□也。若夫昴店月斜,板桥霜重,长亭芳草,渺渺堪怜,古道骄阳,炎炎可畏。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常人之情也。故古仁人之用心也,大之以济天下,吾棠阴郇黍而是也。小之以济一邑一乡,齐公子之券书,晋大夫之笔食,下及仁粟义浆皆是也。广狭虽不同,亦各尽其时力之所到而已。云岭张君、宰堂、峣冈、子忠诸君子者,心乎斯世斯民者也。渠乡猴子岭心韩亭,楚粤衢要,重峦势迥,一勺甘无行李之往来,困疲久矣。岁辛丑冬,佥告棠曰:“此地予等欲设一施茶会,聊济行人,请与先生谋之。”棠曰:“此善举也。”爰寄邮筒,上极梅疗(辽)霜龙,下暨均武,纠集成份若干,散捐若干,旋于壬寅夏间开办,迄今两年矣。夫庇渴人于夏樾,会有良时;延台士于夫桑,偶逢胜日。孰惹诸君子,五云普阴,八卜□波,此古仁人之用心,易克臻此惟是,天下事创始非经久为难,愿诸君子慎终如始,图保大之业成,永济□功。韩公有灵,当亦过我蓝关,鉴薄茗而居歆也。笔开薄端,且勒诸贞珉以垂久远。

  简用遁隶分州下酉科拔贡生尧思棠甘伯氏谨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