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曹廷藩教授引导我走上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道路



  我是曹廷藩教授的学生,在他的培养教育引导下,我走上了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道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一生的学术研究生涯以及能够取得一点点科研成果,都是与曹老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一、把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火种传播到学生心中

  我接受中学教育之后,于1957年秋考人中山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学专业,当年十九岁,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有成就的科学家。那时我们的老师——曹廷藩教授已是一位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知识广博、学术思想趋于成熟、享誉全国的知名学者。大学第一学期,曹老给我们讲授经济地理学概论入门课,他那简明、扼要、系统、严谨的思路,以及平易近人、启发式教学,深深吸引了我这个年青人的心。他的课堂教学确实收到引导学生入门的良好效果。到了高年级,曹老又给我们讲授经济地理学理论专题课,他将自己研究的全部心得、学术见解传授给我们,同时又介绍其他学者的不同学术观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他从不要求学生把他的观点当作结论来接受,而是引导大家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看法,甚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他就是这样善于教书育人,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正是这样,曹老把学科研究对象争论的问题,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使我痴心研究,成为我一生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切人点,也使我一生与经济地理学结下不解之缘。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坚持经济地理学研究已成为我克服人生道路上种种困难、挫折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从当时还是尔后与曹老的接触中都使我体会到,曹老不愧是一位善于教书育人的教育家。我一生都不忘曹老等老师对我的教育。

  二、支持、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

  1961年我于中大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主要专业转向政治经济学。当时研究所领导决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研究人员系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我当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单位工作任务之余,决心把马克思《资本论》理论方法应用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之中。业余兴趣还是曹老给我们留下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于是成为我1963年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的题目,并提交当年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年会讨论。从我参加工作至退休的37年中,虽然我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性质几经变动,真正在地理系工作也只有六年时间,但经济地理学研究始终是我一生兴趣爱好所在,一直坚持不断。1960~1970年代曾多次向曹老、孙敬之等老前辈请教。他们在给我的回信中总是给予鼓励、支持,希望我们做出成绩。1978年我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写的论文仍然是经济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论题。虽然极不成熟,但曹老看后对其中一些观点仍然给予肯定。这就是1980年曹老调我回中大给他当业务助手的原因。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新的时代要求使我的研究思路发生了变化,与曹老原来的研究思路有所不同。这一方面影响了曹老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整理,另一方面曹老却始终宽容待我,让我自由探讨,保持他一贯的宽广胸怀、学者风范。1986年9月6日,那时我已调离地理系到科研处工作,我去看望曹老,他仍将他结集出版的《经济地理学主要理论问题研究》送给我,并征求我的意见。这无疑又是对我继续坚持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鼓励和支持。1987年我转到经济系,在完成经济系科研、教学任务之余,我仍然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地理专业研究上,完成了几项自我选题的研究。至1998年退休,合计发表几十篇论文、合作专著三种。这都与曹老的鼓励、支持分不开。

  三、学生的成果,包含着老师的心血和智慧

  曹老把我引上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总算取得点滴学术成果。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历史地理背景》论文中首次提出和论述了“世界近现代先进经济技术的地理扩散方向"这一新的理论概念:从英国产业革命开始,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近现代的先进经济技术,它首先是从西欧北美发展起来,然后向世界各地扩展。所以近代以来世界先进经济技术的地理扩散方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沿海国(包括岛国)约占世界国家政区总数的80%,以及近代轮船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海运通常占国际货运总量的75%,于是世界经济技术交流与扩散主要是利用方便的海上通道。因而近代以来世界先进经济技术的地理扩散方向,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大陆呈现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态势。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接受世界近现代先进经济技术地理扩散的最前沿。世界近现代先进经济技术地理扩散的理论概念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一定科学理论依据。该文已载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研究院原两位院长朱光亚、周光召联合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并给作者发来论文著作权证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当代论文选》等十多种大型国家级文献,被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广州市现阶段三次产业构成演变研究》先后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编》等十几种大型文献。《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于2000年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届管理科学论文评选为优秀论文,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我今天能够取得一点学术成果都是与曹老的培养教育,把我引上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道路分不开的。学生的成果,包含着老师的心血与智慧。我永远怀念我的老师曹廷藩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