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明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本文从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与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联系、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特征等方面阐述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一、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与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联系

  我们要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必须与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中国落后的生产力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吸收、引进、借鉴世界近现代先进经济技术,遵从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在当代国际分工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更是与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无论从近现代历史和现实来看,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认识什么是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 

  二、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从世界近现代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基本历史趋势来看,是从以手工工具技术为基础的个体小生产转变为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从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以分工、交换为基础、开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两方面的转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应该说,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是世界近现代先进的生产力。这也就是世界近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也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我国直至改革开放前,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广大农村并没有完成从手工工具技术为基础的个体小生产向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没有完成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经济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人民群众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无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对于我国还广泛存在的个体小生产和自然经济来说无疑是先进的。所以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也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才有极大的改善,从而使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三、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特征

  机器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代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已进入自动化、信息化时代。它除了必须有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机器体系,还必须有能源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信息系统等的配合和支持,整个社会生产纔可能正常运转和进行下去,所以现当代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

  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就是现代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和现代市场经济系统。正是这两大社会经济系统强大的整体功能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使我国整体上达到小康。我们只有以系统论才能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现代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和现代市场经济系统的有机结合,就是现代世界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也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286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3章机器与大工业,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第394~543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7~337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78、90页。

  5.熊映梧:《生产力经济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页。

  6.邹东涛:《〈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丛书〉总序》,《东欧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2页。

  7.杨德明:《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经济研究参考》1995年第37期。

  8.熊映梧:《市场经济: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黑龙江省社联主办《学术交流》,1993年第1期。

  9.何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羊城晚报》1993年6月2日第6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