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



  战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兴起,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实行高工资、高消费,劳动工资成本大大提高,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经济技术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劳动工资成本低廉,国际上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工资的巨大差异,两者相差十几二十倍。于是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工资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73年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又将消耗能源或资源多的、环境污染严重的部分重化工产业也转移到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实现了工业化,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80年代以来,不仅发达国家继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而且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由于工资水平上涨而失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也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工资低廉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费用低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为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广东沿海地区毗邻港澳,更有利接纳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出来的资金、技术和设备,这是有利于广东实行改革开放的又一有利因素。现在珠江三角洲涉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絶大部分是从香港转移过来的,幷且有力地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