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州市2010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到底可能达到多少?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广州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讨论和研究中,许多社会、经济、统计学科的学者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普遍认为2010年广州市第三产业在CDP中的比重可达65~70%。当时广州市政府制定的长远规划2010年广州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指标也是65%。这是关系广州市长远建设的一项重大指标,值得认真研究。

  笔者于1996年秋至1997年春对广州市现阶段三产业结构演变进行研究,着重从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包括人文社会环境)时空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广州市与香港、新加坡的地理比较研究)。

  1. 香港、新加坡基本上是工商业城市型政区,而广州市地区(市域)包括两大地域类型: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初期,工商业为主的中心城区(越秀、荔湾、东山、海珠四个老城区以及黄埔、天河、白云、芳村新城区共八个区)面积只占市域总面积的19.4%,而原四个郊县(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农村地区面积却占总面积的80.6%。现代化建设起步时,四个郊县农业人口占80~90%。工业年产值最高的番禺1978年也只有2.6亿元,约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0%。工业年产值低的增城、从化不足亿元,只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还是典型的农村地区。这是研究的最基本出发点。

  2.1978年广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DP)只有907元人民币,按汇率换算不过几百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低收入地区类型,要像香港、新加坡那样达到人均GDP万美元以上及其相应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广州市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发展才有可能。

  3. 从工业化进程来看,广州市中心城区在1980年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四个郊县农村工业化可以说从1980年才开始起步,整个广州市地区工业化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4. 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四个原郊县都存在接受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资金和技术与本地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相结合来发展工业的巨大优势。无疑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发展工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这就制约着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年均上升的幅度。

  5. 广州市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经过8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需要发展重化工业来提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广州市是广东省最具备发展重化工业条件的城市之一(原郊县特别是番禺地处珠江口,海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以及广州市中心城区科学技术条件和协作配套设施等)。广州市将迎来重化工发展的大好时机(现在广州市政府已制定在番禺大南沙发展重化工的宏伟计划并已开始实施;广州丰田、风神等汽车制造企业也正在大力发展中)。

  6. 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广州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这是总趋势。问题是每年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幅度有多大?这直接关系到2010年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到底能达到多少。

  居于上述分析,笔者在1997年发表的论文《广州市现阶段三次产业构成演变研究》就提出:“笔者认为按照广州市政府远景规划,2000~2010年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年均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年均上升1.4个百分点,这样的幅度可能偏大,因此2010年的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不可能达到65%。”论文还提出:“参照广州市1985~1995年期间第三产业比重年均上升幅度,预计(2000~2010年期间)第三产业比重年均升幅为1个百分点左右,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2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照此推算2010年广州市三次产业比重构成2.41:36.67:60.92。”这个预测表明,广州市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只能达到60%左右。该文当时提交广州市政府1997年4月举行的“增强广州市城市综合实力研讨会”,并刊印于广州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印的《研究与决策》(内部刊物)1997年第18期。该刊送市委常委、付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党组领导,发至市直各部、委、办,各区、县级市委领导阅读参考。后来该文又编人广州市政府此次研讨会论文集《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增强广州市城市综合实力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同时在《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资料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入选中国科协由院士组成的编委会编辑出版的《我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选》大型文献。

  最近,2002年12月举行的广州市第8次党代会提出的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2010年达到60%(见《羊城晚报》2002年12月27日A2版报导)。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可以达到的指标。这与笔者6年前预测的60%左右基本相同。这一事例说明,地理学者运用地理学理论、方法(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广泛学习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但仍以地理学研究思路为主导,具体运用了地理条件因素分析、地域类型划分、地理比较研究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分析等理论方法,基本线索是分析地球表面自然、人文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广州市三次产业构成演变规律的科学预见性,可以为广州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作出一定贡献。

  〔编者附注:广州市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49.82%,2007年57.2%,7年平均实际每年提高就是1个百分点左右。再到2010年广州市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就是60%左右。可见作者1997年的预测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据2009年5月27日《羊城晚报》A7版报导,到2015年广州市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计划指标为65%,2010~2015年5年平均上升也是1个百分点左右,与作者1997年预测相一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