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把握先进文化建设观和发展观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加系统、更加深刻、更加科学地阐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中讲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很显然,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先进文化”的建设观和发展观问题。

  一般地说,“文化”虽然不等同于“文明”,但“先进文化”肯定属于“文明”之列,并与“精神文明”相近。发展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它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或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息息相通,任何孤立和分割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把握好这种建设观和发展观,就能建设好和发展好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这种相互联系的建设观和发展观,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指导思想看。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水平;(二)从根本任务看。它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帮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与竞争意识、时间与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开拓与创新意识;(三)从主要内容看。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不懈;(四)从基本方法看。它崇尚科学,务实求新,贯彻“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采取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等。

  二、这种相互联系的建设观和发展观,其先进性又是以现实状况为依据的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地位所作的这一明确论断是实事求是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或“经济力量”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这种事实促成其“精神力量”或“文化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性质并居于主导地位,同样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而前述建设观和发展观四个主要方面的先进性,更具体地表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居于主导的地位;(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高度重视“继承创新”。所谓“继承”,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以及继承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所谓“创新”,就是以上述“继承”为底藴,密切结合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和时代精神的新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反对“落后文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对此必须逐步加以剔除,这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坚决扺制“腐朽文化”。“腐朽文化”即反动文化。特别表现在“西化”、“分化”方面的腐朽、反动的政治文化,更要在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同时加以坚决扺制。

  这一切表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把发展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看成为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中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重要要求。

  (这是作者在2001年广东省社科联等主办的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1年第8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