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调查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1992年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时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非公有制经济不仅起步早,而且生长环境较好。据统计,截至2000年年底,广东私营、个体工商户已达170.4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重800多亿元;流动资金达40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5618万人,社会总就业人数占全省的52%;社会总投资占全省的57.3%;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占全省的30%左右;有些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产值已超过该地区社会总产值的2/3。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在数量上高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普遍面临的是:如何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如何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要跃上新的台阶,企业整体素质要得到全面改善,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对广东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中方兴未艾的企业文化热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一、广东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活动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的基本理念、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具体化为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它通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认可和致力于实践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工作制度等体现出来。企业文化突出的是企业主体即人的作用、人的观念、总体的思维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在取得一定发展成就后,需要自我提高而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正是基于企业文化这样的功能。同时,各级政府倡导文明经营、评选文明企业的活动,更直接地鼓励了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从而推动了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因此展现了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些特点。

  (一)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对创建企业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广东那些起点较高、资本有所积累、发展势头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至于失去固有的地盘,二为了赢得比现有地盘更大份额的市场,三为了寻找日后快速发展的时机,它们既有相应的规模与实力,也有相应的信心和决心,更有居安思危和把蛋糕做大的行动,自觉地学习、借鉴国内外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并加以运用。因此,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抓住企业文化建设不放,便成了它们成功走着的路。

  南海市的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就是这样做的。19年来该公司从一间小厂发展为一家中型企业,是从1997年全面导人CIS系统,以塑造技术创新,优质管理,环境优美,效益显着并具备文化品位的文明企业形象开始的。源田公司通过CIS系统来宣扬其“创世界精品,创源田名牌”的事业目标,并以“市场需要,源田创造”为经营宗旨,把“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为企业的使命,同时不惜巨资建设环境优美的源田工业园,突出其文化品位,认为文明是现代经济活动的要求和时尚,更是一个经济实体运行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展示,并以此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回报。像源田公司这样,当企业具备一定发展条件时自觉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切人点,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企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是广东一批成功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形成的共识。

  (二)非公有制的企业文化建设从专重经济效益逐步与其他效益的相互结合

  那些具备雄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之所以能自觉地创建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利益使其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因而希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内做到优化管理;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高质素的品牌,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达到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这是唯经济效益所不能达到的状态与效果,更不是唯经济效益所能如愿以偿的追求。如果说,非公有制企业在原始积累时有过唯经济效益的历史,但一旦形成了相应的家底以后,企求摆脱唯经济效益的取向并设法同其他效益联姻的心态,往往很明显、很突出。因此,比较自觉地拿起企业文化建设的武器,几乎成了那些非公有制企业赢得多种效益都丰收的共性表现。

  南海市名雅花园的开发者——南海市万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利用既取得的经济实力,在开发该花园商住小区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企业文化的武器,促进经济效益与其他效益紧密地结合并形成名牌效应的。名雅花园在开发伊始,就坚持高品位文化、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它们意识到,房地产开发比拼硬件建设已司空见惯,因此要狠抓硬件建设,要把企业文化的意藴融进硬件建设之中,使硬件建设充分展示文化的形象,充分表露服务于业主的神情,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它们在软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注重文化的含量。文化的色彩、文化的气息和文化的效果,使名雅花园独树一帜。根据小区“寓服务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除健全服务网络外,名雅花园还大力开展小区工会、义工服务队等社区各项互助活动,并强化社区教育,培养住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人翁责任感。特别是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名雅花园物业管理公司董事长任组长、部经理任副组长,组员来自业主委员会、开发商和住户代表,这一做法对于深入开展小区思想道德教育、科普知识教育、法制和形势政策教育以提高业主的修养、素质,开创了南海市各物业管理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河。名雅花园独具品位的社区文化,高素质的生活环境,不仅为它赢得了2000年度“建设部第三批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的荣誉,成为全国范围内享有此殊荣的唯一的住宅小区,创造了良好的总体效益;也因其“名雅品牌”,小区的第一期工程约9万平方米全部售罄,第二期已完工交付使用10万平方米,小区完工工程累计销售达80%,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非公有制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总体上已逐步形成了两个方面的共同点

  1.创建企业文化的活动形式较多样,内容较丰富。有条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那些非公有制企业,因各自的不同情况以及对企业文化认识的差异而有所侧重。如有些企业着力倡导一种信心,培养一种价值观,培养一种经营理念来引导员工,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精神。有些企业则注重开展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加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那些非公有制企业,必然注重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因此,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是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还以内部刊物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企业的内部刊物,成了传送企业精神,灌输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沟通员工思想,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同时,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舍得花钱搞企业内外的环境建设,以此来提升关怀员工、陶冶员工和培育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2.那些较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大都力求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对企业进行定位和管理。调查中我们看到,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均提出人性化管理模式,提出要“注重人”、“关心人”、“培育人”的口号作为企业的信条之一并切实地付诸实行。广东的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大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原有的文化等素质普遍较低。为了把企业办好,为了使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等有所改善与提高,许多企业主便从关心这些员工生活条件人手,并提供发展的机遇。

  (四)企业家素质及价值取向对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这些企业主个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因此,非公有制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企业经营者个人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个人价值观、伦理观和人生目标的影响,幷且是相当明显的。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突出其具备文化品位的文明企业形象,这一形象除全面导人CIS系统外,外在形象更以建设园林式公司为其特色,而这一策略与源田的经营者李德锵的文明企业理念与实践,甚至与他对园林的偏好密不可分。广州市恺迪广告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广告企业中一个著名企业,该公司成立伊始,就把“服务社会”作为其公司宗旨之一,并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中。公司坚持每年把部分经营效益或送到敬老院,或用于认养孤儿,并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这些爱心公益活动。该公司的这一宗旨,与公司董事长谢倩明认为:财富的积累不是经营的唯一目标,服务社会、享受工作是她开办公司的初衷密不可分。此外,广东的“三资”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型企业为数不少,这些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活动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外国订货方会以西方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督促中方厂家的管理应符合西方人文标准。外方多会以经济的手段,如增加订货单价,并定期偕同西方人文组织对厂家进行考核来督促中方的文明管理等,因而对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二、广东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主要问题

  广东非公有制的企业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总体上讲,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还远未得到普遍的关注,大都存在一片空白的现象

  调查中我们发现,非公有制企业特别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是两种类型的企业:一是生产型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而且经过若干年的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基于已有的成就和实力,这些企业会特别重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会特别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赢取市场的认同,求得企业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但是由此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便片面地认为:(1)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锦上添花的事;(2)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成功之后的事;(3)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可以慢慢来;(4)企业文化的建设毕竟要花许多钱,没有多大必要;(5)企业文化的建设弄不好,会成“两张皮”,得不偿失,从而漠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广东,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非公有制企业还为数不多。另一类是“三资”企业。许多“三资”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型企业,由于其主要任务是按订单生产批量产品,一般情况下,产品部件生产加工的操作方式又较为简单、粗放,加上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不需直接面对广大市场及用户,因而减少了许多企业外的交往与联系,也客观地削弱了企业对内部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对于人性化管理制度及对人的关怀与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便自然地受到影响。这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在这类企业中未能全面实施。

  (二)从总体上讲,非公有制企业文化还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尚未进入更深层次的境况

  尽管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部分大型私营企业,大都希望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其企业文化建设在那里展现出沸沸扬扬之势。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应当指出,企业文化应从文化的纵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应以某一基本理念为灵魂,将其贯穿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具体化为各种规范制度,通过各种创建活动的载体来体现并起作用,而不是这些活动和形式的本身。从这种角度看,现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显然把开展一般的文娱体育活动或一些硬件设施的配置,看成是创建了企业文化。其实,这些都未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未能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培育并由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行为准则、工作制度的有机统一。正是对企业文化存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因而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和形式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竟有不少的雷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体育活动的设施是够齐全的了,但开展企业内部的文体活动却不是很经常,究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把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应设施只是当作一种摆设,一种时髦。

  三、推进广东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普遍开展,要取得比现在更进一步的成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仅就下述三方面谈点对策。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鼓励

  调查显示,一从已创建企业文化的企业数量上看,目前广东在总体上还处于不多的状况;二从已创建企业文化的质量上看,目前广东在总体上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很不相称的。非公有制经济既因其存在保障了竞争而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完善,又因其私人性、趋利性而往往成为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因此,非公有制企业要存在,要上规模、上档次,实行规范经营,创造良好企业形象,不仅是自我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求。

  首先,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应立足于非公有制这个特殊性,避免追求“高大全”的企业形象,避免空泛的、不切实际的表面工作。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促效率,以文化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把以人为本的主体道德,以义取利的经营道德,注重实效的管理道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主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个体私营企业主大多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唯利是图的思想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要将企业发展到较高的一个层次,他们首先要把自己的素质提高到一个层次。因此,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主思想道德的教育,旨在培养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实现自我、造福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生活态度。个体、私营企业主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转变,是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相应地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团、工青妇等组织的建设,通过组织建设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藉助舆论媒体等来及时有效地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主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确立。

  再次,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对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活动予以更多的引导和提供平等的扶持的机会。在广东,虽然有效地创建企业文化还多是一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知名企业,但各级党委和政府动员、吸引大量的私营企业等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产生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组织引导,必能推动非公有制的企业文化的创建。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给非公有制企业的创建企业文化活动提供与公有制企业同样的参与机会,并对卓有成效者以有所倾斜的扶持,通过典型激励非公有制企业转变观念,争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提到企业总的战略高度,注重其文化系统的整体性

  企业文化是追求实效的经济文化,其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相应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一个因素。它絶不是什么时髦的摆设,更不是一时需要的策略;它必须能长期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企业全体成员,从而引导企业成员主动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应将创建企业文化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总的高度来对待。

  然而,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已有实践的沉淀,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取向,它的创建和所起作用具有明显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会依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出来,企业内部刊物、CIS识别系统等都是体现企业文化灵魂的物质载体;而企业文化最终会以企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得以维护和发挥其作用,体现为制度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是由内而外的具有整体性的系统,不能把企业文化等同一个口号,等同于文体活动,更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广东非公有制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我们建议:

  第一,非公有制企业应加大创建企业文化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观念,克服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精神的培养,这包括企业的信念和基本价值观,它们应是企业多年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大多来自于经验,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和检验,需要企业长期地持久地完善。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应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创造企业的信念,并藉助企业的制度,使全体员工都树立这样的信念。企业信念因其强调企业和企业成员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企业成员价值观的趋同,强调企业的吸引力和成员对企业的向心力。因而,企业信念可以直接引导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认同,从而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具有导向功能;企业信念可以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功能;企业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企业信念也就是无声的号令,无声的管制,使企业员工接受信念的指令而不能脱离信念的规范,企业信念起着约束功能。因此,企业信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创建的关键所在。而在这一点上,非公有制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突出自己的个性,避免追风和雷同。

  第三,建立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地贯彻企业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包括大量的系统的员工培训,公平合理的奬励制度以及内部提拔和岗位竞争制度。员工培训不仅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更是贯彻企业精神、培养团体精神最有效的手段;奬惩制度和内部提拔、岗位竞争机制是鼓舞、引导员工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一个有力手段,同时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克服所有制的局限性,摆脱落后的家庭式管理模式,使企业规范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培育企业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卓越的企业精神,带动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说,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不满足地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当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命运和灵魂,它就无往而不胜。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其价值观,而企业的价值观往往就是由企业家来倡导和推行。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导向性作用。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企业家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创建企业文化,首先必须培育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只有企业家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管理水平和胆识风度,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则会更多地受制于企业主的素质和人生追求。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去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非公有制企业创建企业文化首要的方面。

  (这是作者与顾作义、刘江同志在2001年受中央文明办委托完成的专题调研报告,发表于《精神文明学通讯》2001年10月8日和《岭南学刊》2002年第1期,多家报刊转载。曾获得“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精神建设首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