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1年



  我们广东社会学界在上级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贯彻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会议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注重“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攻方向,追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握国内外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本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过去的一年是取得一定战绩的:

  一、发扬本会的优良学风,继续起好决策部门“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提出的若干建议或对策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新近在澳门举行的“第14次粤澳关系”研讨会上,本会代表按照李长春同志有关讲话精神,提出把“珠海市建成第二个深圳市”的建议。这个建议旨在使珠海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澳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具有与粤港经济文化交流桥头堡深圳市那样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珠三角内,广州、深圳、珠海三足鼎立的强势,同时带动粤西及西江流域起飞,全方位地推进粤港澳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该建议已引起珠海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会与省社科联等单位即将成立专门项目开展研讨。我们认为,该建议对广东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性”价值。

  (二)对入世之后如何深化殡葬改革的重大问题,本会继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法”的建议之后,又提出“倡行树葬,在广州试建森林墓园,将殡葬行业复归国民经济行列”的建议。与此同时,面临殡葬行业现存的各种弊端,本会通过调研,还提出一系列破解瓶颈问题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对这些建议与对策已有批示,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领导均表示重视此事,新华社内参多次编发了以上建议或对策。我们认为,尽管在殡改的社会学探索中困难重重,但坚信这种探索将对我国殡葬行业的入世与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价值。

  (三)在2000年年底至2001年6月前,本会参与了省文明办、省精神文明学会“关于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活动”。这项专题调研是中央文明办交托的任务。期间在省内许多市、县基层单位与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人员进行了访谈,并写成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调报以及南海市典型调报和另三个分题调报。这些调报对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的现实状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等,均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得到中央文明办、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的充分肯定。也就是说,本会在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领域方面,与有关部门、学会一起,做了具有“全局性”的社会调研工作,同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除了上述主要建议外,本会还对有关社会发展的若干紧迫问题,分别向相应的部门和单位提出过谘询意见

  本会发扬优良的学风,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学术活动,既对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也对社会学理论创新有所裨益。

  (一)本会殡改社会学专委会在1999年成立前形成的“殡葬改革社会学”的初步理论框架,在多年来有了进—步的充实与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对全国特别是广东殡改实践的追踪探讨,从其中获得理论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并逐步把握殡改的必然趋势与相关规律。在2001年,本会就这一专题,分别举行了5—6次小型学术研讨会。该专委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也陆续形成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专业骨干队伍逐步充实与壮大,殡葬改革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成为广东社会学界的全新亮点之一。

  (二)本会潜能开发社会学专委会于1999年成立以来,以人的潜能开发的培训、辅导为基本形式开展活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继2000年成功地主办“新时期潜能开发学术研讨会”之后,正在筹备第二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在面向WT0,面向新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全力调动人们的显能,还要深入把握人的潜能,为振兴中华而贡献智慧与力量。作为国内首家以潜能开发为名的专委会,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纳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创立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潜能开发学”,便是该专委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该专委会的起步是很好的,基本骨干也正在形成,只要认真探索,将对广东社会学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本会的体育社会学专委会于1999年成立以来取得了更新的进展。多年来,该专委会咬住体育社会学方面国家和省、市相关的重点课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骨干单位广州市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2001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内6所首批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专委会所属省内务市、县的体育骨干,近年围遶全国“九运会”的举行展开了各项学术活动,对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以及开展体育产业化探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本会认为,该专委会在全国体育社会学领域富有实力,享有盛誉,是广东社会学界一块名牌,今后应将这牌名牌做大做强。

  (四)本会在抓上述三个专委会的同时,于2001年12月中,与省文明办、省精神文明学会在南海市联合举办了“广东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首届学术研讨会”。会前收到征文40多篇。会议期间,来自省内理论界和企业界代表近70人,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指针,以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开展研讨、争鸣,旨在为我国、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更大发展及其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鸣锣开道。本次会议还评出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也开始形成—批理论骨干。我们认为,广东社会学界应与各学科,各专业、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单位相结合,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理论,并取得新的探索成果。

  (五)本会在2001年,组织会员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十五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此外,还与省社科联、省精神文明学会等联合召开了两次关于“广东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与会共约80人次。同时,还与省精神文明学会等共同编写了《以德治国纵横谈》一书约27万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正式出版;2001年编发《广东社会学通讯》共12期,在及时反映广东社会学界的信息、沟通省内外的联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就是本会各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在2001年年度内的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这将由他们的代表向各位进行介绍,这里不另。

  三、关于2002年的工作设想,还有待常务理事会议议定

  但针对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做的事有如下几方面:

  加强基本队伍的组织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各层次主要骨干的责任感仍然是重要任务之—;如何抓住本会和各专委会的重点,开展少而精的学术活动,仍然需要精心的策划;如何逐步解决活动经费困难的问题,仍然需要多想办法。同时,2002年本会拟重点抓的工作有:一是关于推进广东公民道德建设的科研工作;二是关于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科研工作;三是关于广东建设先进文化的科研工作;四是关于把珠海市做大做强的科研工作;五是关于殡葬改革方面的科研工作;六是关于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方面的科研工作;七是关于筹备1—2个专委会的相应工作;八是关于社团二级学会的整顿工作,等等。

  (这是作者在2002年2月4日“广东社会学界迎春联谊会”上的工作报告,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2年第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