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温暖心田的春风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不愧是我们深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教材,不愧是我们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仅就其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部分重要论述来看,便让人信服地感到,他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他对我国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深察与精思。例如,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正常现象,他反复强调的诸多观点,足可令人发聋振聩。

  一在1995年5月26日的讲话中,他明确地重申:“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同时指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并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

  二在2001年8月7日的讲话中,他精辟地提出了“四个同样重要”的观点: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三在2002年4月28日的讲话中,他深刻地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的观点: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与作用。

  四在2002年7月飞6日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了“两个不可替代”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五在2002年4月28日的讲话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增强创新意识,在推动理论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二是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三是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继承和弦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四是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五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六在2002年7月16日的讲话中,他还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四要坚持优良的学风;五要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关于这一点,他在2002年4月28日的讲话中曾经说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积极创造支持科学探索、鼓励学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

  七在2001年8月7日的讲话中,他非常突出地强调造就哲学社会科学“三种人才层次”的观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二要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三要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鋭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这样才有希望创造出对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鸿篇巨制。”

  以上七个方面的主要观点表明:江泽民同志对发展与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真知灼见,确确实实地为长期处于迷茫困惑状态中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送来了温暖心田的春风。如果真能认真地贯彻好、落实好,我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中华民族屹立干世界民族之林,我中华民族思维与理论之创新,当可计日可待矣。

  (这是作者在2002年9月18日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学习《江泽民论有中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2年第9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