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2年



  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2年度主要做了几件事:

  一、所写的一批对策性研究成果引起了领导部门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02午1月中,部分会员参加了省社科联、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4次粤澳关系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关于粤澳文化交流的一个理论和一个建议》,立刻得到珠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关注,认为论文中关于做大做强珠海这一珠三角重要战略城市的观点,对珠海今后的全面建设很有参考价值,会后专门派人与本会联系,征询作者对珠海市发展的看法,并决定与本会开展相应的合作项目;2002年,本会部分专家参与了广东省社科联和佛山市社科联主办的多次调研活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把佛山市建设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的决定的实施方面,做了一定的宣传舆论工作,包括专题报告、电视现场答问等,均得到佛山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又如本会会员在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动中提出的《对新时期学术研究如何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八点看法》等多篇论文,由于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操作性强,被省社科联主要领导列为重要参考文件;再如本会在殡葬改革中提出的树葬建议,以及打破行业垄断,公办民办一起上,将殡葬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的建议,得到上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重视,新华社多次编发了内参。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反复向有关部门提出殡改的合理化建议,最近,广东省民政厅终于发出了殡葬服务业可以放开的信息;本会与省精神文明学会从2001年到2002年上半年,受中央文明委、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委托,联合撰写的广东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和南海一个市的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五个典型调研报告,由于首次提出了该领域比较系统的、可行的理论与对策,对十六大有关内容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均得到上述领导部门的定评;本会与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和省精神文明学会等从16年前到现在一直坚持研究的“政治文明”,终于在2002年江泽民同志的“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文件中正式被使用的同时,上述学会联合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大型综述,由新华社以大字内参的形式上报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领导参考,省委和宣传部领导也作了有关批文。

  二、本会除在面上抓了上述一些有影响的活动外,主要通过各专业委员会及本会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开展相应的工作。如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分别于2002年6月和11月,举行了“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和“新兴小城镇体育发展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和群体司的部分领导和专委会的主要领导等专家作学术报告,收到一定的效果;该专委会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新兴小城镇体育发展规划的研究》、《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现状与管理研究》等,已初步完成了重点市、县、区、镇的调研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会还积极投入省、市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活动,承担省、市调研任务,当好“智囊团”,比如对2002年在广州举行的汤尤杯羽毛球赛的市场推广,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竞争方案、社区体育和体育场馆的调研论证等,均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再如潜能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便注意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和专业普及应用工作。在世界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中,人不仅要开发“现能”,还要开发“潜能”。研究和开发潜能是世界性全新课题。但有关基础理论尚未系统化,该专业委员会正在着手这方面的探索,已提出“潜能学”的初步构想的同时,该专委会重视在日常中普及应用方面的培训、试验,主要是以专题座谈的形式,做了系列性的探讨,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经过近年的筹备,该专委会将推出“潜能开发创富论坛”。

  又如殡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2002年清明节前后举行了多次“广东殡改专题研讨会”,收到论文30多篇,多家报刊、电视台作了报导。《广东社会学通讯》还编发了两期专稿,国家民政部主办的《殡改导报》选登了其中若干篇。由于殡改事业的进展还有许多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关键还在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也是广东面临的瓶颈问题,专委会正在致力于此,也计划与《殡改导报》等联合研究,逐步推进。在我国殡葬业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上,该专委会多年来坚持的许多见解已被发展着的事实所证明,充分体现了理论探索的超前性、创新性品格。

  2002年度内,本会重点教学科研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累计在校本科生263人,硕士研究生41人,博士研究生13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形成了社会学系和社会发展研究所与人口研究所、中法工业与技术社会学合作中心和市场经济等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的系级教研组织并积极筹建社会工作系。本年度内,该系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10多篇,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及国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两项,另有与省、市、地方政府部门机构合作的各类横向研究课题多项,累计所获研究经费达数十万元之多。此外,该系还开展了国内外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2002年度内,本会的重点科研单位——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是工作活跃、团结、紧张的一年,也是获得各级科研课题项目最多的一年。其中,《世纪之交的佛山人口》一书,20多万字,填补了该市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的空白,对建设我省“第三大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老年人口》一书和一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计生委和中国人口学会联合颁发的“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奬”三等奬;有一项目在国家级重点课题竞投中中标,所承担的其他15个省、地区级项目部分已完成;全所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报告、课题、电视台采访等达20人次;已发表的论文14篇,约36万多字。    

  在2002年度内,本会的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广东商学院社会学系在抓初期的创建工作过程部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不仅在学科规范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而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科建设,同时发挥了科研优势,去年立项的有国家社会科学基本项目一项,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项的各一项。由于科研项目方面抓得较紧,得到国内同行的较高评价。与此同时,去年该系还组织学生开展“广东社区居委会基本状况调查”活动,深入540多个社区居委会,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在2002年度内,本会的其他重点科研教学单位,如省政府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工作者,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谘询为中心,主编了《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广东》一书和《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密集区的产业布局、分工》、《‘三个代表’体现‘三个文明’》、《专家学者关于大学城一些情况的反映》、《广州大学城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国外大学城建设的发展史、特点及启示》、《建设大学城,促进广东高教事业再腾飞》等研究报告,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本会和深圳市社会学学会的个人会员2002年度在科研上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从略)。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本会在经费困难情况下,一直坚持自费出版、发行内部刊物《广东社会学通讯》,2002年度内出版了12期约共13万字,其中一批论文和通讯报导为省内外报刊选用。

  广东社会学学会新的一年设想是:在省社科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主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广东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视角展开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会面上的有关工作,抓一两个专题研讨活动,加强各专委会的内部建设,依靠各重点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共同为推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断努力。

  (这是作者在2003年1月20日“广东社会学界迎春联谊会”上的工作报告,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3年第1-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