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认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把实现社会与人和自然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切,无不说明新时代的中国必须是文明发展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必须用文明发展观作科学的统摄。从党的十六大重要文件精神和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成果综合起来的视角看,我们认为,提出和探讨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战略课题。

  一、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有丰富的内涵

  何谓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这是首先要探讨的问题。通常认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一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二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两大文明的发展,在我国已讲了20多年,几乎家喻户晓。但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以来,法制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概念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是政治文明的正式使用,“出镜率”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相伯仲。起初,政治文明是划在精神文明里头的,现在分离了出来,很有利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各自的系统性建设。如果再把法制文明从政治文明中相对地独立出来,把人种文明从精神文明里头也相对地独立出来,我们所讲的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其大致的轮廓便一目了然:它是指新时代中社会与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系统发展、立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地发展。

  二、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有待广泛共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经中央文件的正式使用,广大群众不觉得生疏,讲这三大文明的综合发展会较好理解。如果要加上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与前面三大文明的综合发展,便需要时间与耐性。正如政治文明的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11月已提出来了,广东部分学者从1986年开始也持续用了16年的时间反复探讨了,最后水到渠成地便被党的十六大重要文件所吸纳。现在同样要对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各自的发展及其与既定的三大文明的综合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大力的宣传,以祈取得新的共识、进展和突破。其实,法制文明是大法家董必武同志在《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54页。)一书中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大也反复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旨在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人种文明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宗“货”,“人自身的生产”和“人种繁衍”便构成这一概念;当今的世界,一批著名基因科学家反复警告人种在退化,中性人不断出现,不高度重视不行,优生优育优活优死等以人为本的宗旨最终要落在人种文明身上。说到生态文明,则主要是指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六大重要报告已经讲得很清楚(详见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20页。),人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明可持续发展中也深感其不可或缺。而上述的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在广东的部分学者中,也几乎研究了16年之久,在他们的众多论著中都有所证。

  总之,“发展要有新思路”,这是党的十六大重要文件十分强调的观点。我们应当开动脑筋,才有新思路可言。而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发展观,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发展现,也不是躺在旧有教科书上修修补补的发展观,更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的发展观,它可说是种超前性、预见性和综观性的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其中最为关键之一,就必须有高屋见瓴的新时代的文明发展观作底气。限于篇幅,就此打住,有请指教。

  (这是作者在2003年9月16日—17日省社科联召开的“新形势下的发展观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提纲,发表于《精神文明学通讯》总第157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