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简论“文化”概念与基本内容



  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重大决议,及时地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部署,有关决定、规划纲要和经济政策等即将正式出台。这是广东人民急切企盼的心愿,也将给广东人民带来美好的明天。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广东的GDP总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上交税收占全国的1/7,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的1/3。现在的广东,总的说来是鸟枪换炮,已由“经济穷省”变为“经济大省”,正在朝着“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迈进。

  然而,“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快马加鞭就要落后”的格局中,如何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态,为“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提供不断增长的动力、活力、实力和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建设文化大省的紧迫任务便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上,但对“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容的认识还在逐步加深。就此问题我想简要地谈谈如下看法。

  什么叫“文化”?《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一词便从此而出,它的意思是用人文来进行教化。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是指考古学上专用的遗迹、遗物的综合特征;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此外,中西方历史上对“文化”内涵的解释,不下200种。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与实践角度看,我们要发展的先进“文化”和广东要建设的“文化”,很难用前面所说的“文化”概念和内涵来解释,而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依据,力求作出切合时宜的概括与表述。

  一、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文化”

  从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频频出现“经济、政治 、文化”三者的并列使用。这决不是文字上的游戏,而是有着新时代深刻的、丰富的意藴。在新时代,人们的社会存在、社会形式、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及由此形成的社会领域、社会内涵、社会特征和社会规律等等,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三者来作社会的整体描述,应当说是更为全面、合理、有序和科学。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则是最为关键的三大社会领域,各有其相应的社会内涵、社会特征和社会规律;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得的社会成果就是物质文明,以政治建设为保证所取得的社会成果就是政治文明,以文化建设作支撑所取得的社会成果就是精神文明。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

  二、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又是与精神文明通用的“文化”

  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重要文件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文化大省,都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实质上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是说,发展先进文化或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互通互用的。有的同志认为,用了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文化大省的字眼,精神文明建设的字眼少见了,不吃香了。这是片面的看法。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任何时候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以及我们所要建设的文化大省都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精神文明的先进文化,也不存在没有先进文化或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义文化,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精神文明。

  三、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其概念内涵等属创新的“文化”

  也就是说,现在既不能完全丢弃旧有的“文化”概念和内涵,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必须坚持;也不能完全照搬近20多年来对旧有的“文化”概念和内涵作过改造的那一套,对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必须发展。一句话,谈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文化”概念和内涵,应当做点创新的尝试。这不仅是对“文化”概念和内涵本身的创新问题,它涉及到整个先进文化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发展。当现有的“文化”概念与内涵不能合理地解释现状时,它对文化大省的建设和对先进文化的发展的阻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用文化厅那种“文化”思维,或宣传部门那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思维,或其他专项部门具体的“文化”思维来指导、调控全局性、大局性的文化建设,就有可能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形成不了和谐动听的音乐,也难成合力,难有大进,难有突破。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逐步弄清当今文化建设与以往文化建设的异同,该变通的要变通,该整合的要整合,该作创新的要进行创新的尝试。

  四、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就是四大基本内容的“文化”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也即精神文明,其内涵是相当宽广丰富的。就基本的内容来看,既不只是文化部门所管的“文化”,也不只是宣传部门所管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更不只是其他专项部门所管的那些具体的“文化”,而是主要包括:(一)基础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娱乐等五方面;(二)思想文化——理想、道德、情操、纪律、“三观”等五方面;(三)审美文化——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欣赏、审美教育、审美践行等五方面;(四)设施文化——专为基础文化、思想文化、审美文化或为这些文化的综合建构而开办的各种部门、单位、团体及硬件设施、生产规模和效益影响。例如文化方面的各级管理部门,各类院校、科研单位、图博馆场、影视广播、报纸杂志、音像出版、演出队伍、产业实体、中介社团等等,都有一定的硬件设施、生产规模和效益影响,不在文化事业之中,便在文化产业行列,或介平两者之间。

  五、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化”

  人的现代文明综合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基础文化、思想文化、审美文化和设施文化的综合提高与发展。它既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等的改善而提高与发展,又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等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当今我们所讲的“文化”,首先要明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有其自身相对的根本任务,经济与政治,或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等是不能代替它的,也是不能等同它的。其次要明确的是它对经济与政治,或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决不是只为经济服务、只做经济的奴婢,也决不是“文化搭抬、经济唱戏”那么简单。比如基础文化中教育的严重缺失,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严重缺失,经济就无法上去;思想文化中的理想道德等严重缺失,经济即使上去了也有可能倒退下来。再次要明确它与经济、政治等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点,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大体相同。

  六、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文化”

  任何民族、国家或地区,历史上所形成的、与其经济、政治等相互对应的“文化”,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需要扬长克短,把古今中外文化的优秀成份有机地集结起来,既为我用,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对于我们“古代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广东来说,特别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通过省内外国内外更多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借鉴,通过实践的提升与创造,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协调、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把广东建设成为具有先进配套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拔尖的文化人才、一流的文化精品、强大的文化产业、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化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

  (这是作者在2003年10月14日“中国与越南在改革、革新、开放问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南方日报》2003年10月14日,《广州日报》2003年10月28日和《精神文明学通讯》总第155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