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十个整合



  孙中山先生早年曾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特别强调对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开发。可惜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实现。就是在今天也不甚容易。但以开发珠西的旅游文化走廊为突破口,幷且组织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澳门和香港等省区的热心者来共商大计,以推进珠西流域旅游文化的拓展,从而引动珠西流域广大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互补,同兑新优,这确实是件很有意义的创举。为向与会专家请教,本文仅就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所及的整合问题,粗略地谈谈如下十点看法。

  一、是关于区域整合

  “整合”一词,可作“通过综合整理以求正向效益的最大化”来理解。所谓区域整合,即通盘考虑、统筹兼顾以取得区域内各自正当的优化效应。珠西流域所在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港澳地区之共同开发旅游文化走廊,首先面临的就是区域整合。这主要包括区域方位整合、区域历史整合、区域现状整合和区域特征整合。藉助于当地的区域整合,主要是全面认识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民族、人口、资源、特征等等基本情况,以便把握各自的区域优势与劣势,区域长处与短处、区域共性与个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变位与转势。

  二、是关于经济整合

  经济整合即经济方面的综合整治与提升。要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从珠西流域的区域整合入门,进而就是对该流域经济整合的认知。珠西流域六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大致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和介乎两者之间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该流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与下游的小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之间,经济上的贫穷和富裕事实上存在着天壤之别,也不是一时可以相近的。因此,开发珠西流域旅游文化走廊需要进行经济整合,全面认识其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各自的经济实力、经济变化、经济特色、经济规律和经济生活等方面,都要做广泛深入的调研与把握。

  三、是关于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即政治方面的综合调适与导引。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不能只重视区域整合与经济整合,把政治整合丢在一边,认为这是多余的负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世界的一般旅游开发而论,看似不讲政治整合,只讲吃喝玩乐之事,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做得比较巧妙罢了;何况,在珠西流域的六个省区,涉及到“一国两制”的国策大计,更应当树立自觉的政治整合意识,才能把合作开发的各项工作做好。此处所讲的政治整合,主要是指合作各方对“一国两制”的政治整合。这在珠西流域的下游,已渐成普遍现象,盖因那里的公民与港澳同胞相望相交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所致,而中上游偏远地区则相对地生疏,更要认真补课。

  四、是关于法制整合

  法制整合即法制方面的综合共行与护卫。开发珠西流域的旅游文化走廊,没有相关的法制共行与护卫断难成事。这与我们“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区”和依法治事等等便是应有之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各项具体法规下面,内地各省区和港澳地区均有地方立法权。为确保珠西旅游文化走廊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流域所在的六个省区,一要充分利用我国宪法和各项有关的具体法规为其服务;二要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区和港澳地区各自的地方立法权,制订出有利于共同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对口的新法规。这当然要由各省区人大或全国人大的通过。除了全国的一些有关法规外,对口的新法规现在还没有,需要未雨绸缪,先行一步,尽量克服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对口新法规的滞后现象。

  五、是关于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即文化方面的综合启动与运用。这里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包括基础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和娱乐等;核心文化——理想、道德、情操、纪律和“三观”等;审美文化——对人与社会和自然中美的事物的认识、欣赏和追求等;设施文化——为前述各环节而建构的硬件实体等。我们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所要突出的“文化”,显然主要是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方面的“文化”,但内在涉及的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才能使之更有文化的含金量。珠西流域的这种文化,总的看,六省区也是各具风骚的: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方面,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是美不胜收的,在现代文化水平和文化设施方面,港澳地区则略胜一筹。这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更是开发珠西流域旅游文化走廊的重中之重。

  六、是关于规划整合

  规划整合即规划方面的综合布局与构想。珠西流域的六个省区,没有谁不想把当地的旅游文化开发出来,也没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开发规划做得更合理。加之世界各地旅游文化的蓬勃兴起龢利好前景的吸引,在六省区之间,某些省区内部已作出或正在考虑双边或多边的规划整合。而对于珠西流域六省区相关的规划课题的研究,近些年也提出了一些零星的建议或对策。但是,要真正把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大计提上议事日程,就必须进行珠西旅游文化走廊总体开发规划的整合。它固然要以各省区的已有规划整合为基础,但代替不了六省区总体的、合理的规划整合。这件工作怎么做?我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六省区的当政者要提早联合的介入与承担,才有望加速此举的进程。

  七、是关于实施整合

  实施整合即实施方面的综合运作与调控。如果有了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总体的、合理的规划整合,便要开始实施整合。其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经济不发达或经济落后省区是个大难题。在广西,由于对旅游投入过少,旅游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旅游市场需求:1985—1995年10年间,全区总投入(含国家,地方、外商、集体、个体等)资金为3.5亿元,只占深圳市“世界之窗”一个景点投资的60%;全区2002年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为6.75万人,24所旅游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中专以上毕业生3000多人,但按该区2010年有关规划,从业人员要达到13.6万人,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缺口很大。例如百色虽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却至今没有一名外语导游。因此,实施整合中诸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问题都要充分估计到,并设法加以逐步解决。

  八、是关于风险整合

  风险整合即风险方面的综合面对与化解。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大小而已,能否化解而已。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风险也同此道理,因而需要风险整合。这主要是投入等产生的问题。一些地方的人造景观投入不少,但破坏了那里的自然景象,引起游客的反感甚而人迹罕至,投资者的惨景便可想而知。有些地方的旅游宣传广告言过其实,游客虽一时受骗上当,但没有下回,也会影响别人不到此地光顾。概而言之,投资风险整合、设施风险整合、管理风险整合、经营风险整合、品牌风险整合和协作风险整合等等,各有玄机,需用妙对,才能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言化为现实。    

  九、是关于效益整合

  效益整合即效益方面的综合评价与收效。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开发,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政治、文化等效益。应该是各个效益的兼得。开发旅游文化产业,不讲经济效益不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依法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正当之道。与此同时,不能掉进钱眼里,只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不注意政治、文化等效益这些基本准则。须知,六省区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等效益是无法衡量的。特别是打出“旅游文化”的牌子,更要注重文化精神,弘扬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优秀的人文事迹,以陶冶游客的心灵,传播当地的文明。有些旅游区在收钱斩客方面手很硬,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在服务质量方面手很软,常让游客出钱买气受。这样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效果,便是政治、文化等效益低微的表现。

  十、是关于发展整合

  发展整合即发展方面的综合推进与趋势。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是当今的重大主题。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也要有这种发展的观念,发展的行动,发展的态势。我国在实施开发西部、开发东北的战略过程中,开发西南的战略任务也应紧紧跟上。更何况,贵州、云南及广西,既在西部开发的大范围内,又在西南开发的主战场里头,而且更加直接地同广东、港澳这些经济发达之地携手合作,并选取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为开发西南的突破口,应该说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举措。因此,把发展整合作为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前面九个整合的最后一个整合关键来看,不仅是当地各自发展逻辑的必然,更是该走廊在全国与世界发展态势的必然。

  前述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区域整合、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法制整合和文化整合,主要是从珠西旅游文化走廊开发的背景上讲的,而后的规划整合、实施整合、风险整合、效益整合和发展整合等,则主要是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前后两部分合起来,便是本文的主旨,有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这是作者在2003年10月24日—27日于澳门召开的“珠江流域西部文化旅游走廊之开发暨第十六次粤澳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当年的《广东社会学通讯》第16期,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言》第3 期,《回归后的澳门发展与粤澳关系研究》,香港汉典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10月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