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3年



  一、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3年度主要做瞭如下几件事

  (一)2003年1月20日,召开了“广东社会学界贯彻十六大精神迎春联谊会”。近百名理事会员畅谈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开展社会学理论研究和活动的体会。会上,各专业委员会和部分重点教学、科研团体单位的代表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本年度的工作简况和新年度的初步设想。会中还穿插了抽奬活动,联谊会充满了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

  (二)2003年4月2日—3日,本会与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文明办及省精神文明学会, 在从化区召开了“广东发展先进文化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界论文代表、有关领导和新闻传媒单位负责人共120多人,重点探讨什么是先进文化和文化大省,以及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文化大省等,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做了舆论先行的铺垫。此前,本会于2002年便开始到基层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一批重点课题,并荣获多项奬励。研讨会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和广州电视台以及《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探求》、《文明导报》等均有及时报导,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2003年6月,本会参与联办的“广东发展先进文化理论研讨会”的大批成果经过编辑、加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东先进文化发展论》一书,约71万字。这是我省首部专述文化大省建设的学术成果。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即先进文化与建设文化大省;先进文化与创新岭南文化;先进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先进文化与开拓文化产业以及先进文化与全面和谐发展等。该书出版后,即于2003年7月11日在广州召开了首发座谈会,80多位专家学者就此书的出版给瞭高度评价。省内外一批报刊及省市电视台均有报导。此书荣获特等奬。

  (四)2003年下半年到现在,本会与省精神文明学会等联合撰写了“广东人精神系列丛书”约10部近130万字的初稿。该丛书的撰写,主要是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核心内容——“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的大力弘扬服务,计划在在2004年上半年正式出版。在撰写该丛书的过程中,本会的一批骨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2004年,本会等就该书的出版拟进行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五)2003年2月—7月,本会在发扬“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以及抗非斗争和非公有制企业讨论中。与其他学会多次举行专题座谈会、研讨会,约60人次与会,并提交了近40篇发言稿或论文,其中一批论文由报刊编发,如《弦扬抗非斗争中凸显的科学精神》等8篇论文分别获得《南方日报》等联合主办的专题讨论一等奬和二等奬。同时,本会还在《羊城晚报》发了一组文章,专门讲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主要有《努力创建非公有制企业的真善美》、《用文化做大做强非公有制》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是市场英雄》等。

  (六)2003年,本会一批骨干还参与了省社科联与澳门社科会、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的“珠江流域西部文化旅游走廊之开发暨16次粤澳关系研讨会”。本次会议重点探讨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相关问题,为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圈的决策寻求相应的突破口,做了先行性的舆论工作。本会提交的论文《开发珠西旅游文化走廊的十个整合》由省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内参《专家建议》编发。与此同时,本会在参与岭南文化的讨论中,也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提出的观点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七)2003年,本会在促进专委会的建设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工作,如对潜能专委会的各项活动给予及时的支持、指导,使之正常、健康地发展。该专委会在2003年度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的换届理顺了一些关系,各项活动计划比较实在可行。再就是殡改专委会的工作,由于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所决定,虽然难于经常开展,但他们是尽了一定的努力的。2003年清明前后,重点组织了一次由新华社记者的访谈活动,专门讲树葬的问题,并在《北京晨报》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广泛的关注。2003年7月初,该专委会与省社会学学会主办了“广东社会学界探讨先进殡葬文化座谈会”,20多位代表与会,提交了一批论文和发言稿。其中《殡葬改革漫谈》等由《中国殡改导报》编发。省、市电视台及报刊也及时地报导了这次活动。此外,本会对积极投稿2003年度全国社会学主题年会的12篇入选论文给予肯定与鼓励,幷发给奬证和资金。再就是为本会70周岁以上的老社会学工作者举行第二届祝寿活动。另,本会各专委会和重点教学、科研单位也相应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详见各主要教学科研团体单位的简介)。

  (八)2003年,本会对成立以来的历年简况作了回顾,并编写了简要的会史供省社科联网站使用。本会的成立时间是1985年12月19日。为加强本会组织工作,在本年度上还增补了一批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等。同时,《广东社会学通讯》在本年度内出版了18期约18万字,赠送国内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和本会理事,共3万多份。其中,2002年度本会及各专委会和重点教学、科研单位的工作、文化大省的讨论,广东人精神的讨论,抗非精神的讨论,泛珠三角经济社会圈合作的讨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讨论,婚姻家庭问题的讨论,殡改问题的讨论和社会学相关知识的介绍等,都有专题性文章,一批论文被相关报刊选发。也起到了互通信息的作用。

  二、广东社会学学会在2004年度的一些设想

  2003年,本会的活动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由本会单独开展的活动较少。个别专委会虽然重视科研、教学工作,但很少开展专委会内的学术活动。本会的正副会长、秘书长不算少,但其中一部分骨干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2003年度内,本会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或论文较少。本会对基层团体单位的联系不够,等等。这有主观与客观原因。从主观上看,希望本会骨干在加强社会责任感,团结一致,千方百计,为广东社会学的发展尽力等方面,在新的年度内要有大的飞跃。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是学会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很难开展更多的大型学术活动和组织相关的学术成果。目前,就是维持《广东社会学通讯》的正常印刷、发行都有很多难处,希望大家多想办法。在2004年度内,本会的一些设想如下:与省社科联等联合主办“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与省精神文明学会等联合推出“广东人精神系列丛书”的各项活动;与阳西县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岭南圣母冼夫人文化研讨会”;与潜专委会联合主办“文化大省建设与潜能开发研讨会”;与其他学会联合主办“发展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的对策与建议座谈会”;办好《广东社会学通讯》,争取学会活动的相关经费。进一步发挥本会骨干理事的作用,等等。

  (这是作者在2004年1月16日“广东社会学界迎春联谊会”上的工作报告,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4年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