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探究情感亚健康的优秀著作



  青年女学者董莉同志在新著《走出情感亚健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中讲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七成左右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是指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可分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五大类别。本书作者对其中情感亚健康这一病症做了专门的探究,并开出了医治该病症的“药方”。因此,《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的及时出版,能够唤起人们对亚健康特别是情感亚健康问题的倍加关注和重视,对于克服和预防这一疾病的产生与蔓延,不蒂是部很有价值的著述。

  《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在理论上有不少闪光的见解,展示了作者独到的匠心。如前所述,本书在厘定了亚健康及其五大类别之后,即对全书主题所及的基本问题作了逐层的阐析:第一,界定“情感”是对外界刺激作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感情;第二,认为“情感亚健康”就是亚健康在情感上的表现;第三,指出情感亚健康普遍存在的严重性、危害性及其产生的五大主因;第四,接着把情感亚健康归纳为九种不同形态并分别设专章加以论述。可见《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的及时出版,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情感亚健康问题增强了理性的底藴。

  《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把情感亚健康具体归纳为富余性的、缺乏性的、超前性的、滞后性的、游离性的、固执性的、愚蠢性的、索要性的和恐惧性的九种形态。这确是一家之言,言之有据,不仅能自圆其说,更令读者耳目一新。尤其是书中各章各节所举的实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是从家庭、群体或社会的方方面面来透视情感亚健康的不同形态的。例如富余性的情感亚健康,是“该给的情感给多了”——“溺爱在长辈”、“炽爱在婚姻”、“偏爱在朋友”和“越爱在师生”等许许多多的例子,大家习以为常,殊不知这就是需要引为警觉的情感亚健康症状的种种表现。

  《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不仅指出情感亚健康的种种表现,更主要的是提出了“走出情感亚健康”的许多有益的建议与对策,这也是该书的重点所在、关键所在。例如论述富余性的情感亚健康时,于“溺爱在长辈”这一节中,藉助“20岁大学生不知回家路”、“17岁独生女疯狂抢劫”和“独生子大肆挥霍成囚犯”等活生生的事实描述之后,作者指出: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伦理义务,但不宜过分的溺爱,否则会害了他们。做家长的,务要把握好爱子女的“度”,“在度的范围内,便是适度;超出了度就是过度,不应该的”。因此,作者所指的对这个“度”的把握,就是走出过分溺爱孩子这种情感亚健康病症的办法之一。

  《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还有个鲜明的特点,即可读性、针对性很强。一本好的社科著作,既要提出和讲清所关的基本理论,又要浅明生动,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是需要花费许多心血的。在这方面,我感到本书作者具有厚实的功力,不仅把本书所关的基本理论讲清楚了,并有不少创造性的火花,深化了对情感亚健康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同时也用了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事例来论证情感亚健康的问题,让人读起来倍觉亲切、真实与感人,且行文用语别具个性,字里行间尤显细腻的纸韵与笔姿。可见作者是全身心地溶进了书中的所有,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我觉得本书所选的各方面的实例,都有其强烈的针对性,这于读者感受情感亚健康、走出情感亚健康,相信会引起震撼性的反思,并给人们以难忘的启迪。

  《走出情感亚健康》一书,虽然一方面是面对在情感亚健康方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读者,另一方面是面对关心和重视解决情感亚健康问题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老少咸宜的优秀读物。现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有关亚健康的学术著作或科普读物不少,于克服亚健康的问题当然有益。然而,要找到一本全面、系统地讲述情感亚健康问题的学术专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走出情感亚健康》这本社科著作的问世,应在涉足先登之列,读者也无老少边界之分,加之思路开阔,文笔清新,我相信它的市场潜力是不能小看的。

  当然,本书如果在再版时,个别地方能做些删繁就简的工作,个别实例更紧扣“情感”自身的本义,并适时作些变换,就一定会更加完善。但综观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专门探究情感亚健康的优秀著作,因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共享。

  (这是作者在2004年10月8日广东社会学界座谈新著《走出情感亚健康》的发言,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4年第12—13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