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产业工人阶层崛起的战歌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广阔农村转移出来的、超过1亿的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使目前中国3个产业工人中便有2个来自农村。

  因此,研究这种变革的来龙去脉,探讨“农民工”如何转化为“新产业工人阶层”以及如何对待这种转化等一系列全新课题,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产业工人阶层——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这部专著,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脱颖而出,及时反映“农民工”心声,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崛起而谱写的一曲战歌。

  该书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谢建社教授著述,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研究员作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发行。全书约23万字,共设10章。作者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另方面借鉴别人的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从社会学视野,生动、形象、客观地描绘社会变迁中我国“农民工”的历史变革、形成动因、社会贡献及相关问题,展示了选题独到精当,所论皆为致要,资料翔实丰富,行文深入浅出等特点,读来得益匪浅。

  所谓“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过渡性群体,也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中央2004年1号重要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以产业工人的英姿登上了中国当代的历史舞台。我国的工人阶级有了这种新鲜血液的流入,群众基础必然得到扩大,基本队伍必然得到充实,原有内涵必然得到更新。该书作者把注意力倾于此处,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综合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这一专题理论与实践的新的养料与新的思考,可见其眼光的独到和选题的精当。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已大大过剩,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另方面,广大城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客观地存在着吸纳这种来自农村劳动力的巨大市场与空间,“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势在必然。“农民工”在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作者对于这种互联互促互动互变的关系,用了大量篇幅做了极其详尽的阐析。这些阐析很重要,很新颖,可说是该书最有闪光之处。

  前面所讲该书的选题和论述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与其资料的翔实丰富有着甚为密切的关联。从该书中可以看到,作者为写好它,进行了“为时一年的田野调查”;发表了若干篇有关“农民工”的论文;同时收集了国内外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大量资料,并一一加以梳理,在提出、论证自己的各个观点时予与借鉴,或赞同或商榷,或承继或发展,絶少空泛的论说和随意的吐撰,多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托,显得比较扎实稳健,有理有据,水到渠成,自为一家,不仅使该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也为读者增添了许多新的信息。这种学风应该大力提倡与发扬。

  一部著作的选题独到精当,所论该为致要以及资料的翔实丰富是很重要的,但还要锦上添花,力求行文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然,也难为人理解、为人把握,更难收其实效。在这方面,该书的文风是好的,既注意了“农民工”方面相关学术理论的深度拓展和精雕细刻,又重视了论述过程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让人倍感生动真切,易于接受和认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只有文字功夫的到位,心目中有广大的读者,方能见其底气,表其理性,笔下生花,掩卷留香。

  该书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从正面论述“农民工”是如何转化为“新产业工人阶层”及其重大的社会贡献等,这些都基本做到了,的确为“农民工”登上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和大展其身手尽了一份学者的应有责任。如果说有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认为书中对“农民工”转化为“新产业工人阶层”更深层难点揭示与论述的笔力似还澹薄。这只有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广度、深度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改革开放来逐步强化。然而,谨就该书现在达到的水准而言,无疑是部很有新意的佳作,相信定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是作者在2005年为学者谢建社新著所写的评介,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5年第1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